如何高效进行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高三第一轮复习强调“面面俱到”,而第二轮复习则完全不同,它是高三复习中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难度最大,而效率应最高。二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高考成绩。我校学生按成绩分为三层进行教学,作为第三层的平行班的学生总体水平较好但参差不齐,接下来主要针对这类学生谈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一.承上启下,巩固旧知,小阶梯,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另外,由于知识量大,学生对一些概念、公式、方法等遗忘较多。所以在二轮复习首先应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同时二轮复习不像一轮复习那样按部就班了,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需要学生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二、强化训练,大力提高解题速度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客观题(选择与填空)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训练.题目设计通常为数形结合题,组合选题,“估算”或特值法题.通过反复操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复习。另外,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你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这也有助于快速领悟题意,找到解题方法。三、知识系统化,提高做题效果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象一粒粒珍珠,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串起来,它就成了项链,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它的珍珠带起来。在这里,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二轮复习阶段,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所以在二期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在二轮复习阶段,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学生必须多思考,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一是在题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审题时有哪些技巧,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使每一个题做出收获,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二是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而忽视自己不该忽视的东西。三是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注意从个性中抽象出一般的东西来,自己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并注意在做题时注意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四.追求课堂高效率二轮复习课堂容量较大.我们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但不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注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课堂中,若是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笔算,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教师的惰性行为.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还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另外注意信息反馈.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五、积极的心里暗示,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心态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那么你的学习兴趣会随之提高,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对于数学老师来说,要把自己的期待置于学生的潜意识中,也有着本学科的特点:理性、简洁、深入、反复。方法往往是理性的,习惯则带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时作业时,由于时间比较充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性答题。但考试时尤其是高考时,由于有时间限制,特别是带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许多学生在答题时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习惯答题,许多老师平时强调的东西根本来不及想。比如我们平时讲习题时如果问学生遇到“为什么”应该从那些角度组织答案,学生都会加答“分析原因,说明意义”,可是一到考试,许多学生根本想不到这一点,他往往只能机械应对,头脑中冒出一句答一句,把“分析原因,说明意义”忘到了九霄云外,等到试卷拿到手里看分数被扣了才又想起这句话。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把老师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答题习惯,要形成一拿到试卷就不自觉地朝老师要求的方面去做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让平时积累起来的经验在考场上发挥作用。六.关注学生个体,适时纠正学生学习上的误区由于先天及后天等多方面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而在课堂上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有时无法做到兼顾学生的个体性。而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需要我们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思维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目标。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我相信,作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感受学生思维过程,一定能找到最好最高效的方法攻克第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