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教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课程中文名称:系统解剖学课程英文名称:SystemicAnatomy实验学时:60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康复治疗学开课学期:第2学期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曾志成主编,《系统解剖学》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9.2.任同明,付升旗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6.实验一骨总论、躯干骨实验目标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生发育过程中如何增长和增粗。2.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3.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部。掌握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4.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及肋弓和剑突的位置。5.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骶岬、骶角。实验材料1、人体骨架标本2、躯干骨标本3.纵行剖开的长骨标本,示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实验方法1.观察骨骼标本时,应对照书本上插图,准确地将其放在解剖方位上;即分清其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因为文字描述是以解剖学方位为基础进行描述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若遇有疑难问题,请以完整骨架作为参照。2.各重要骨性标志需在活体摸认。3.实习完毕后必须把标本整理好,发现散失和损坏者,应向任课老师报告。实验内容躯干骨(51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骨:24块骨总论1.骨的形态在版装固定的骨上辨认,长骨呈长管状,长径大于横径,且有中空的骨髓腔存在;短骨2呈立方体,较规则;不规则骨的突起较多;扁骨呈板状,内、外均为密质骨。2.骨的构造在新鲜动物长骨上观察,骨外膜较厚,位于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理解骨膜的作用。骨髓腔居长骨体内,含黄骨髓。骨密质较坚硬,位于外表面,尤其是长骨干;骨松质呈疏松状,位于长骨骺、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多含红骨髓,在长骨干与两端骺的结合处寻找骺软骨或骺线,理解其发生及作用。3.骨的理化性质用手指捻捏锻烧骨,极易破碎,借此理解无机质的特性;取出脱钙骨,观察其外形未见改变,如用手触摸、扭转此肋骨,发现可打结,说明了有机质的弹性和韧性。躯干骨1.椎骨(1)椎骨的一般结构:取胸椎标本观察。解剖方位确定:解剖学形态结构和结构之间关系的描叙通常依据解剖学方位。确定手中所持标本的解剖学方位。胸椎解剖学方位的确定依据是;大的圆柱体结构为椎体,其放置朝前,在最后方的突起为棘突,其尖朝向后下。形态结构观察:每一椎骨通常由椎体、椎弓及由椎弓发出的7个突起组成。椎体在前,呈短圆柱形,椎体的后面稍凹。椎弓在其后方,与椎体之间形成椎孔。设想并实际观察整体脊柱,全部椎骨的椎孔串联在一起便形成一个管状结构,即椎管。观察椎弓便会发现其与椎体相连接的部分短而细,称为椎弓根。椎弓根的上、下缘处凹陷成缺口,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尤其是椎下切迹极为明显。上一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一椎骨的椎上切迹合成椎间孔,可以将手中的椎骨呈上下位放置后从其侧面观察,或从整体脊柱标本的侧面观察,并用镊子从椎间孔进入椎管,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活体及湿体标本,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椎弓后部分的板状结构称为椎弓板。椎弓表面附着有7个突起;一个向后称棘突,一对伸向两侧称横突,一对向上称上关节突,一对向下称下关节突。上、下关节突都有光滑的关节面。将手中的椎骨呈上下位放置或从整体脊柱标本的侧面观察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和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是如何接触的。(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共有7个,除第1、2及第7颈椎有较特殊的形态外,其他颈椎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颈椎的共同特点:椎体较小,椎孔大且近似三角形,横突基部有一小孔名横突孔,颈椎棘突粗短、末端常有分叉。②特殊颈椎第1颈椎:是一个卵圆形的骨环,因此又名寰椎。寰椎没有椎体,也没有棘突和关节突,主要由两个大的侧块及其连结于侧块之间的前弓与后弓构成。在观察过程中确定手中所持标3本的解剖学方位;可见两个弓的一个稍短而且曲度小的为前弓,两个侧块的上下均有关节面,其中凹窝较深的为上关节面。前弓的后面中部有关节凹,侧块为两侧骨质肥厚的部分,它的上面有椭圆形的上关节面,与枕骨的枕髁相连结,下面有圆形的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相接。第2颈椎:又名枢椎,其主要特点是椎体有一向上的突起为齿突。齿突前有关节面,与寰椎的前弓关节凹相关节。将寰椎和枢椎按照解剖学方位上下放置在一起,认真体会二者之间的连接。第7颈椎;又名隆椎,其主要特点是棘突特长而粗大,其末端变厚而不分叉,当头向前屈颈时,可在活体上触摸到,此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及针灸取穴的骨性标志。2)胸椎共12个,其主要特点为椎体两侧和横突上,均有较光滑的凹陷,是与肋骨相接的关节面,称之为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互相掩盖,呈叠瓦状排列。在实习过程中将相邻的两块胸椎按照解剖学方位上下放置在一起,然后将一肋骨的后端与它们靠在一起,观察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连接的。3)腰椎共5个,其主要特点为椎体特别肥大,棘突为一长方形骨板,呈矢状位向后平伸。4)骶骨,成人骶骨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在观察过程中确定手中所持标本的解剖学方位;光滑略凹的面为其前面,较细的一端相下。骶骨的形态近似三角形,上宽下尖,前面略凹而光滑,后面粗糙不平,骶骨上端的宽阔部称骶骨底,其前缘中分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骶骨尖向下与尾骨相接。骶骨两侧的上方有耳状面与髂骨构成骶髂关节。骶骨前面可见4对骶前孔,后面有4对骶后孔。在骶骨内有一纵贯骶骨的管道称为骶管,该管下端的三角裂孔是骶管裂孔。在骶管裂孔下部两侧各有一向下的突起称为骶角,可在活体上触摸到,此为临床骶管麻醉重要的骨性标志。用镊子或探针认真体会骶前、后孔与骶管的关系。在活体及湿体标本,骶前、后孔有脊神经通过。5)尾骨,由4~5个尾椎融合而成。尾骨近似三角形,上接骶骨尖。2.胸骨通过整体骨架标本或触摸自体胸前正中部分观察或体会胸骨的位置。在实习过程中将胸骨放置解于解剖学方位;即上宽下尖,前面略突起。胸骨属于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的上缘正中的切迹为颈静脉切迹。在活体上可以触摸到,此是取‘天突’穴的标志。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为胸骨体,其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能够在活体触摸到,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确定肋序数的重要标志。剑突薄而狭长,其形状不一,有的穿孔,或末端分叉。3.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共12对。现只观察肋骨。在观察之前,首先是确定手中所持肋骨的解剖学方位;有一略呈圆形膨大的称为肋头,是其后端。弓形弯曲内面有一条纵行的浅沟称为肋沟位于其内面的下方。肋骨除第1肋之外,其余各肋结构大致相同。肋骨为细而长,呈弓形弯曲的扁骨,分为前,后两端及中部的体三部分。前端扁平且较宽,借肋软骨与胸骨相连。体部扁平有内侧、外侧两面及上、下两缘。在内侧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走行。后端为肋头,其有关节面与邻近两胸椎体肋凹相接,肋头的4外侧有肋结节,结节上也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相接。躯干骨观察完毕后,请同学们对照骨标本,在自己身上摸认下列各骨性标志:隆椎棘突、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骨。实验二上肢骨实验目标1.掌握上肢骨的位置及其邻接关系。2.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桡、尺骨的位置、形态及主要结构。3.熟悉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4.掌握上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肩峰,喙突,肩胛下角,肱骨内、外上髁,尺骨膺嘴,桡骨头,挠骨茎突,尺骨茎突。实验材料1.全套上肢骨。2.完整骨架。实验方法1.观察时,把骨标本放在解剖位置,分清左、右,对照完整骨架观察,以了解各骨的结构在整体中的位置。2.认真观察上肢骨的形态特点。实验内容上肢骨(64块)上肢带骨:锁骨2块、肩胛骨2块。自由上肢骨:肱骨2块、尺骨2块、桡骨2块,手骨(腕骨16块、掌10块、指骨28块)。1.上肢带骨1)锁骨:在游离锁骨上辨认内侧粗大的胸骨端和外侧扁平的肩峰端;上面略凸,下面稍凹;内侧部突向前,外侧部突向后。于整体骨架上观察锁骨与胸骨柄及肩峰的连接关系。锁骨全长几乎在胸部与颈部交界处通过皮肤触摸到;先在胸骨柄的上方触摸到颈静脉切迹,在其两侧的骨性隆起便为锁骨。2)肩胛骨:三角形的扁骨。游离肩胛骨的前面平、凹,后面有横行的骨嵴即肩胛冈;上缘锐利,有肩胛切迹及指状突起的喙突;外侧角为参与构成肩关节的关节盂。在肩胛骨上辨认背面的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和肩峰;在上缘辨认喙突和肩胛切迹;在外侧角处辨认关节盂、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于整体骨架上观察肩胛骨关节盂与肱骨头的连接关系。在完整骨架上可观察到内侧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它们都是计数肋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肩胛骨的一个1;即位于外侧角呈梨形的关节盂。5肩胛骨的两个2;即肩胛骨有前、后两个面,以及有分别位于关节盂上、下方的盂上、下两个粗隆。肩胛骨的三个3;即肩胛骨有内、外和下三个角,肩胛骨有上、内侧和外侧三个缘,肩胛骨有肩胛下、冈上和冈下三个窝。(2)自由上肢骨1)肱骨:手持肱骨时应使半球形的肱骨头朝向内上方,下端后面有较深的鹰嘴窝。分清左、右侧别后重点观察二颈(解剖颈、外科颈)、二沟(桡神经沟、尺神经沟)、二头(肱骨头、肱骨小头)、二窝(冠状窝、鹰嘴窝)、二髁(外上髁、内上髁)、二结节(大结节、小结节)和一滑车(肱骨滑车)。查看肱骨头周缘的浅沟即解剖颈,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的外科颈,肱骨干后面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即桡神经沟,内上髁与肱骨滑车间的尺神经沟,下端外侧半球形的肱骨小头和内侧滑车状的肱骨滑车;观察下端前面内侧较大的冠突窝和外侧较小的桡窝,下端后面有较大的鹰嘴窝;触摸下端两侧的突起即内上髁和外上髁,肱骨头外侧和前方的大、小结节,肱骨体外侧粗糙的三角肌粗隆,理解肱骨外科颈、桡神经沟和尺神经沟处经过的结构及造成骨折的原因、产生的临床症状。2)尺骨和桡骨:尺骨的上端粗大,有向前开放的滑车切迹,下端(尺骨头)的茎突伸向后下方;桡骨的上端(桡骨头)细小,下端粗大且前面平而凹,后面凸而粗糙,桡骨茎突伸向外下方。3)腕骨:在成串的腕骨标本或模型上观察,八块腕骨排成两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是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在掌面八块腕骨间连结形成腕骨沟。4)掌骨和指骨:底朝向近侧,头或滑车伸向远侧,为典型长骨。辨认掌骨头、体、底的形态特征和指骨底、体、滑车的形态特征。指骨共14节,除拇指只有两节外,其余4指均有3节,它们的命名由近端向远端依次称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指骨的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滑车。此部分内容要求结合上肢骨的观察在自己身体上触摸并确认下列骨性标志:锁骨,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鹰嘴、肱骨内、外上髁、尺骨头、尺骨茎突、桡骨头、桡骨茎突、豌豆骨和掌骨。实验三下肢骨实验目标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及其邻接关系,查看下肢骨与躯干骨的连接部。2.掌握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组成、各部的主要结构。3.了解足骨的分部、形态、结构和位置;掌握跗骨的排列及邻接关系。4.掌握下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峰,髂嵴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坐骨6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腓骨头,胫骨粗隆,内、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粗隆。实验材料1.全套下肢骨、完整骨架。2.小孩及成人骨盆X线片。3.幼年髋骨。示髂、坐、耻三骨的分界。4.成人足骨X线片。实验方法1.现在请将你面前的上肢骨与下肢骨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肩胛骨与髋骨,肱骨与股骨,前臂骨与小腿骨,手骨与足骨。2.同时,你也会发现它们的有许多不同。下肢骨的形态特点以稳定、牢固和负重为目的。实验内容下肢骨(31块×2)下肢带骨髋骨1块×2(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自由下肢骨股骨1块×2、髌骨1块×2、胫骨1块×2、腓骨1块×2、足骨(跗骨7块×2、跖骨5块×2、趾骨14块×2)。1、下肢带骨髋骨在观察髋骨具体的形态结构之前,首先是确定手中所持髋骨的解剖学方位;髋骨有两个

1 / 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