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体验性学习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美术活动中进行体验性学习。而现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习惯于立足课堂,被“教材”所束缚,较多的美术教师忽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学生“临摹”的作业仍占重要比例。学生对美的向往、追求被抑制,阻碍了学生观察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没有处理教材中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编排意图,脱离生活实践操作,教学上仍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上所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入美术课堂,是现行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体验性学习”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能够实际应用的知识,而且必将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培养与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体验性学习”注重学生情感与道德体验的内化过程。所有的教育方式只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他应该面对与解决的问题时,才能够使浮在外表的教育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与观念。强调体验就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自我的内化教育,强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的真实心态。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教师能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价值才能突现。“体验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前,要进行更加精心的思考与设计,它需要教育者必须具备教育心理学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生活中的智慧,也必须具备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设计出依据学生与教育教学实际的多样性的体验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体验性学习”的提出是对教师能力的一项挑战,它将促使教师首先进行知识更新与观念转变,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体验”就是强调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的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像等心理过程;改变以往过分地强调对艺术的模仿,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性学习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体验互助合作、体验情感交流、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在小学美术活动中,我将从体验性学习中师生主客体感情的交融,体验性学习的师生的实践活动,体验性学习中教材内容的灵活变化等方面展开实践和研究,让学生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艺术,去体验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体验创造美好生活的喜悦,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审美能力不强的现状。应充分创设有效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美术活动,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在从而在积极的发现中,自主建构新知,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使“美术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商,促进美术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同时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此习惯成为定式。也能在美的浸润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的自信心。(二)研究的内容1、借助活动丰富体验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画面”。2、捕捉生活创设情境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中,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美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研究美术的材料、题材,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美术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3、实践运用实施创新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与学生探求美术知识,把美术问题生活化,充分体现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4、走向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人们从自然界中得到很多启示。因此,尽量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接触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视野,受到自然美的熏陶的同时,使之为艺术创造美打下儿童时期的基础。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如一片叶子,一块石子,一个器皿等,通过联想能变幻出很多东西。生活中会有使人难以忘怀的事。如:星期、上学路、课间、春游等,这些生活片断可以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用画笔向别人叙述一种动物,一次游戏、一个生活片断。5、重视写生丰富感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创作,进行“个性教育”和“个性境界”,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觉去感受生活,去识别生活中的事物,并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现生活。我不赞成那种“程式化”的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应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考怎样进行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感、知觉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它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是对美术教学根本观念的改变,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6、课外延伸学以致用美术教学并不同于美术课本教学,美术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应让学生走出小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的新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很多很多。7、利用废品进行工艺制作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而这之中有许多就可以成为我们工艺教学中的材料。新课程标准中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袋等媒材,进行玩偶、生活用品等的设计制作。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因地取材,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工艺作品。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动手,我们既寻找、收集了制作材料,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垃圾,还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准备阶段:制定课题计划,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做好学生的问卷和文献资料的积累。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8月)具体实施阶段:详尽课题研究方案,开始全面实施,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既不放弃双基又能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张扬学生个性的“体验性学习”的操作策略,开展观摩研讨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交流和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撰写中期成果,并形成论文,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总结鉴定阶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上好汇报课和布置作品展览,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六、课题的研究结论及成果1、体验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后显现的作用:首先,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完成作业情况很好,作业完成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经过一学期后,试验班已经没有这种状态了。由于体验性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美术课有意思,试验班的学生对课的兴趣高于对照班,可见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上,试验班的学生绘画积极性和表现欲远远大于对照班的学生。特别是两个班的“后进生”比较,试验班比对照班表现出更大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能积极主动参与思考,自已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一步探索。作业的完成率和质量上,试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2、实践成果引用和参考资料①《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7日)教基[2001]17号③《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