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三个教案模板角度的测量一直是很多老师感到头疼的知识点。数学概念很多(比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上有很多盲点,几乎没有旧知识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这是一个关于手和大脑的挑战。以下是小学四年级《角的分类》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体验量角器的成型过程,了解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度的度数。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测量角度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教学难点:1.量角器的灵活使用。2.根据测量情况,可以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取角度度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卷,两个测角工具(单个小角度和半圆测角工具),量角器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程(给我看两个角,角一和角二)上课前,吉祥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他们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忙对比一下哪个大。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角度的测量”。黑板书写角度的测量(这个改成直接比较两个角度的大小,这样更贴近生活,引发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教新课程1.测量工具的选择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衡量?)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多少?”谁来猜?(统治者)这是大家的猜测。谁是对的?让我们思考一下,之前学过的关于测量的知识,是否能对我们有所启发。(课件)线段测量和面积测量。想想看,有什么可以用来测量角度的大小?(用小线段长度测量大线段长度,用小正方形面积测量大图形面积,用小角度测量大角度。)2.两种角度测量工具的选择(1)用一个小角度测量角度用一个小角度测量第一张练习纸上的角度。有几个小角度?(先测一下自己,再演示操作,这是两个小角度。)那么角2是多少个小角度呢?试着测量一下。(学生示范)这次我们需要四个小角落。有没有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以一下子把能量取出来?(这里改成测量四个小角度比较麻烦,导致半圆角度量具。四个小角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度的顶点都聚集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半圆测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的角度测量打下基础。)(2)连接的角我们可以把这些小角度连在一起,形成这样一个量具(呈半圆形)。让我们用第二个工具来测量角度2是多少个角度?(4个小角度)用第二个工具测量角度3是多少个角度?(3个半小角度)四个小角度制造麻烦,使改进后的测角工具成为半圆形测角工具,更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每个小角度的顶点都在半圆测角工具的中心;三个半小角度造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角度测量工具的方法。】3.改进角度测量工具(1)学生能否想办法更换手中的测角工具,让我们的测量结果准确地用一个整数表示出来?(课件)把每个小角度分成两个小角度,数出七个小角度。(2)在测角工具上标记数字如果每次都一个一个数,你是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数,一眼就看出这是12?第一条边上的数字应该是多少?想想当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它是从刻度开始的。(3)测量另一个角度,但不能用整数表示。我该怎么办?(Co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测角工具是什么感觉。简化测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差不多。5.量角器上的读数角度(1)知道一度角将半圆平均分成180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直角称为一度角。写成“1”。角度的测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前两个学位是什么?前三个度数是多少度?(2)懂几度认识5度,145度。(2)反方向看角度,怎么看出来是50度角?(3)不算的话能不能想办法看出来是50度角?了解角度的测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了解测量角度的方法。同时,50度角在阅读过程中造成冲突,导致外在尺度。】6.知道量角器每个部分的名称量角器外环上的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环上的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条0刻度线,分别对应内外刻度。所有小角度的顶点在一起的点是量角器的中心。学生看着我手里的大比例尺,和老师谈论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7.(1)读取以下角度的度数开口向右70度,向左60度,量角器的内刻度在右边,量角器的外刻度在左边。(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以下角度(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画出各个角。】(这里将开口角度向右增加70度,向左增加60度,在纸上画出角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内角和外角,为测角做准备。)(3)拿出你的量角器,试着量一下3号练习纸上的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示范)强调中心点的对齐,将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读出度数。(4)在3号练习纸上测量其他角的度数。三.总结你在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案模板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四年级第7册P83-8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并熟悉量角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2.熟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观察和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运用工具。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操作,让学生感受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到“工人要想擅长的东西,首先要把工具磨快”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熟悉量角器,能用量角器画角度。教学难点:量角器上有两套“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查找和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量角器教学过程:首先,创造情景,介绍新课程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角度的测量”。再说两个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和“想做好事,先磨工具”。2.磨刀需要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提前做好充分的比喻准备,可以使工作更快。3.要做好,首先要让工具锋利。比喻做好工作,准备很重要。4.就我们即将学习的“角度测量”的内容而言,还必须准备一个合适的工具量角器。描述:通过成语场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1.请仔细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个介绍。2.列举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向学生介绍)(1)量角器为半圆形,分为180等分;(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3)从“中心”到左右,有两条直线,称为“零刻度线”;(4)两条零刻度线对应两组读数1.请先独立思考,然后看书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1)自学(2)汇报与沟通:量角器上的最小读数为0,最小读数为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从0180的角度。2.完成书第84页的测角,总结测角的三个要点。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度并记录下来。4.交流与评价。注: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和老师听写相结合,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测角过程。最后,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总结出测角的三个要点,让学生从量角器测角过程的感性认识中体会到理性认识,经历过自主尝试,经历过学习过程,老师可以及时检查和点评指正,让学生少走弯路。第四,分层次练习,及时巩固1.填空有一个量角器,从中间到左右各一个。量角器分为180等份,每份对应的角度写成。2.独立完成p71的问题1、2、3、4和5。(1)团体合作交流。(2)总结。注意: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测角的方法。第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们发现了什么,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你如何评价今天的学习?注: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可以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案模板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要知道角度的测量单位是“度”,符号是“”。2.掌握“直角、直角、圆角”三种特殊角度。3.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直角、圆角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观察和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圆角、直角、直角”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旋转一个角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量角器。教学过程:首先,介绍主题1.场景导入角度的测量单位。(课件演示)2.“度”是角度的测量单位,发音为“度”,标有符号“”。3.1度可以缩写为“1”4.秀37。“37”指数值,即“数量”和“计量单位”。5.“度”作为一种度量单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沸腾时100度,结冰时0度;正常体温37摄氏度,以上为发烧;一盏100瓦的灯,连续运行10个小时,用电1千瓦时,常被称为1千瓦时;近视患者戴300度眼镜;某种酒是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导角的生动计量单位“度”可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习直角、直角、圆角的定义。1.请仔细阅读以上三句。你觉得哪里不对?2.显示P68和P69的定义I.由一个点(o)和从这个点(o)开始的两条射线(OA和OB)组成的图称为角;Ii.直角:光线绕其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圈,形成的角度称为直角;Iii.光线绕其端点旋转半个圆,形成的角度称为直角度;四.光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度称为圆角;3.理解“旋转,端点,射线”。动词(verb的缩写)一个终点(0),曾被称为“一个点,一个顶点”不及物动词旋转用指南针画圆,体验旋转,绕圆心旋转;Vii.光线没有尽头,所以长度无法表达,所以角度与光线的长度无关;八.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描述: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知道直角、直角和圆角。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具体而形象。第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直角、圆角之间的关系。1.锐角、直角、钝角、直角、圆角。2.1直角=90,1直角=180,1圆角=360;3.2个直角=1个直角,2个直角=1个圆角,4个直角=1个圆角;注意:通过整理对角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角度。第四,小练习1.下列角度是锐角、直角、钝角、直角还是圆角?=78=180=123=360=20=902.填空一个圆角=_____个直角=_____个直角3.填写、或=。锐角9090钝角180注意: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可以对对角线分类有更清晰的认识。动词(verb的缩写)总结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们发现了什么,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你如何评价今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