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找质数》教案三则“求素数”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数学》第九册P10-11页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的内容是典型的概念类,内容比较抽象。下面是一个小学五年级数学《找质数》教案的例子。欢迎阅读!《找质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实例1教材分析: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范畴,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学习关于和关于点的基础。“素数”和“合成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前一节“找因子”的思路,写下这一课,引导学生用小方块拼矩形来认识素数和复合数。教学目标:1.在用小方块拼矩形的活动中,体验探究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含义;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3.在研究素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4.在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素数和复合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教与学情况:同学们已经有了用小正方形和矩形找因子的经验,为这节课再次用小正方形和矩形找素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速度和速度的差异。教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用引导性的、趣味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主要运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这里,我主要使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活动会受到课堂情感因素的影响,轻松、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字上。首先,课前介绍互动。我和学生玩了一个猜我年龄的游戏。老师30岁。学生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一个因素。这个学生多大了?通过这个游戏,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猜测年龄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找到一个30的因子来调动自己的思维关于因素的知识也为今天的学习铺平了道路。第二,新课程的呈现在新课教学中,我是通过做拼图来介绍的。让学生用2、4、12个小方块拼矩形,看能拼多少个矩形。学生说出结果后,问:“小方块越多,长方形越多,是真的吗?”学生给出否定答案后,让学生举反例演示。然后抛出一个问题:“跟什么有关?”让学生猜,当学生说与因素个数有关时,再让小组合作,拿出一个由212个小方块组成的长方形,填在书上的表格(课件演示)。学生完成表格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ppt演示)1.观察上表中的因素,你会发现什么;2.根据你的发现把212个数字按因素分类,说说这两类数字的特点。(这个你可以不说,拿出来就是了),然后让学生自学书籍,看看数学上有这样特征的数叫什么。从而达到理解这个概念的目的。(此链接允许学生体验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100表格(课件),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成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概念来判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当学生饶有兴趣地判断这些数字时,他们很快抛出:“1,是素数吗?”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争论,把课堂使用一次推到了一定的地步。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自然区分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这也是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乐趣是无法言表的。然后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总之,全班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归纳、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数学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四.分段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和经历。《找质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实例二教材分析:“素数与合成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在课本第10~11页;是学生在学习了因子和倍数的含义,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素因子、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根据因子和倍数的含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成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判断的能力;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素数和复合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复合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知识和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在这门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指导法”,将“有意义的思维方法和习惯性思维”放在教学的首位,构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首先,讲介绍,介绍新课。如:(1)、利用哥特猜想引出题目。(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子。(这种直接教学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巩固知识。)第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快速找出1~20的因素。然后讨论这些数字如何分类,如何合理分类。(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划分,包括偶数和奇数、2的倍数、3和5、10以内和10以外的数字等。对于学生的划分方法,老师给予鼓励,指导学生阅读如何划分书籍,观察因素的数量,根据“因素”的数量进行划分。学生很快使用“只有一个除数,只有两个”老师及时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出相应的数字。这时,老师明确告诉学生;只有2、3、5、7和11这两个因子的数叫做素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一个素数的因子特征,总结出素数的含义,并要求学生根据素数的含义自己找出一些素数,找到一种准确的求素数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同理,复合数的意义也就解决了。然后让学生看看谁是因子的个数。书上是怎么定义的?然后展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些数字是素数。哪些数字是复合数字?如果判断正确,让学生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第三,应用和巩固知识。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对1到20的20个数字进行分类,如奇数、偶数、素数、复合数等,分类完成后交流这些数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如2既是素数又是偶数;9和15都是奇数和复合。(它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而且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2.展示穿越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游戏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奖励穿越成功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小组合作学习要制作质量在100以内的表格,课件要展示学习要求(1)独立思考生产方法(2)群体沟通方式(3)手工制作(4)呈现。4.课件要显示质量表在100以内,学生要背下来。(供将来应用。)5.全班总结,课后延伸。老师和学生回忆他们在这节课上学到的东西,并听一段数学信息。歌德的一个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质数)之和。并且让同学们知道,这个猜想已经被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可惜他死的时候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听完再谈感受。(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找质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实例三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有什么?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因子,观察它们的特性,可以了解素数和合数的含义。2.培养孩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索找出一种简单的求素数的方法。3.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素数和复合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通过探索找到寻找素数的简单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方纸等。教学过程:首先,揭示题目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2.老师介绍:学生已经学会并掌握了寻找因素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寻找素数。板书:求质数。第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识。活动:一起战斗1.用12个小方块做一个长方形,看谁能拼的方法多,移动速度快。(同桌,用12个小方块拼矩形。你可以合作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2.学生报告,老师填写表格(用投影显示下表)小正方形的数量(n)是矩形数量(n)的因子(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每个数字的因子,看看有什么发现。(2)根据以上发现,212的数量分为两类,这两类的特点是什么。3.老师建议质数和复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自己的两个因子,这个数叫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素。这个数叫做复合数。4.老师:1是素数还是复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复合数。)三、巩固练习(做)1.在数字147101115171821中,哪些是质数?什么是复合数?2.完成课件并练习问题1和2四.总结。你从今天的课上学到了什么?你还想问什么?动词(verb的缩写)作业。优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