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笔记]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绪论高等教育方法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方法。实施高等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种层次的大学生)完成教育任务,使他们成长为能够为社会服务的高级人才。所以,高等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方法。运用高等教育方法时,要注意如下原则:一、要注意影响选择高等教育方法的各种因素,如大学生自身特点、教育内容、接受教育的经历、具体教育情景等。二、高等教育方法只有被恰当地使用,才能有好的效果。三、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要注意创新与常变。四、选用教育方法的最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效果。五、本书以介绍高等教育方法基础知识、提高教师在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方法方面的感悟能力为主,而不是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六、高等教育方法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这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人的成长主要依靠“两个育”:养育和教育。养育是为对象提供物质环境,而教育则是为对象提供信息环境。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第一节大学课程的类型一、概述课程也称教育科目,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为“课”,如政治课、外语课、高等数学课等。课程概念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而言的,也就是指某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体系。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课程。我国南宋朱熹所著《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有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提到课程,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知识或观念的系统。二、课程的类型大学课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按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又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一)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通常简称为公共课,一般是指所有大学里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目前我国规定的公共课程有三类: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公共课具有普及性的特点。公共课的教学对象群体较大,一般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由于公共课设计不同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不同专业的差异。2.基础课程基础课程通常是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它所提供的思想、方法、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工具。3.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是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亦称“三基)。4.专业课程专业课程集中体现了具有专业的特点,是根据国家对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业务素质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课堂讲授之外,可以适当地辅以案例教学及实验课等比较生动的教学方法。(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这是一种与学分制紧密联系的课程分类。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一般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可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个人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从内容来看,这类课程或是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或是应用技能的训练,或是研究方法的培养,或是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或是跨学科的拓展知识面的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还可以把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限制性选修课程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选秀的课程,有“套餐式”和“拼盘式”两种。套餐式是指规定学生必须从所提供的几组选修课程中选择其中一组课程。拼盘式是指让学生从指定的社会、自然、人文等类课程中选择一二门课程拼成一组课程。从设立选修课的目的来看,套餐式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拼盘式侧重于扩大知识面。非限制性选修课程指不限制范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自由选读的课程。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教师必须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给予指导,防止因放任自流而造成学生盲目选课或者片面地选择“易学”的课程,进而导致培养质量的下降。(三)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1.理论性课程理论性课程是指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它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占用学时较多,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理论性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1)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理论性课程的内容属于间接经验。通常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抽象和概括。(2)从内容的结构方面看,理论性课程的系统性较强。(3)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理论研究能力。2.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与理论性课程相比较,实践性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作用:(1)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实践性课程的内容属于直接经验。(2)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3)有利于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第二节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一、课程计划(一)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也称为培养计划或教学计划,它是由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它是为了保证某一种专门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计划是学校安排教育内容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总学时或总学分、课程设置(教学科目、课程类别、学分学时比例等)、教学形式(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考试和考查等)、教学进程安排(课程顺序、开课时间、时间分配、学年学期学周的编制、假期等)、必要说明(主干课程、各类课程的分量、课程要求等)等等。(二)编制课程计划的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社会需要指定的。课程计划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学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制定课程计划的实施方案上,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课程计划应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第一,必须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第二,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三,必须在切实加强理论性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使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实践、生产劳动等在课程计划中有一定的位置。第四,必须在教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2.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有纵横两方面。即作为教育内容具体表现形式的课程计划,应保证具体专业的教育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系统性。所谓横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及完整性。所谓纵向的系统性,即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一般来说,基础课程先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先于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排列课程顺序时,要注意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以防倒置和脱节。3.合理地分配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每门课程教学时数的合理分配,须视课程特点和学生年级而定。对于同一门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往往学时也不一样。目前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2000多学时。对于大学本科,一门课程一周最好不要超过6个学时,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一般以5~7门为宜;其中需要同一学期上的难度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4.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一是必须及时引进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新成果;二是必须考虑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学生就业是的社会需要做好预测工作,及时调整专业目录或课程体系。5.统一性和灵活性制定课程计划要从两个方面出发,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一是从国家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二是从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二、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概念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指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是对一门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是教学大纲的主体部分。它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法的特点,安排该课程教学内容,并以篇、章、节、目的数编制成严密的授课内容体系。大纲正文的具体项目为:1.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时间分配和进度。2.规定实验、实习或其他作业的主题。3.介绍各章节的教科书、参考书及其他参考资料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说明部分叙述了本课程的意义、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指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对教材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教学建议。教科书又称课本活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法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简洁准确的文字,明晰而系统的阐述一门课程的知识。一般有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二)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制的原则1.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课程计划是关于某专业的全部课程的整体规划,教学大纲则是关于某一门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因此,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得要求。首先,教学大纲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其次,作为以一门课程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大纲,在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保持该课程科学体系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第三,编制教学大纲时还要注意与课程计划中有关课程的配合。2.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在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时,一方面要注意有关具体结论和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和可靠地,一方面要注意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的正确性。教学内容应当以成熟的知识为主。在思想方法方面,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3.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5.少而精的原则6.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教科书形式要符合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美学的要求,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三、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运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教科书则是提供一门课程的系统的知识和结构。课程计划是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反过来说,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个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使用教科书时,要处理好教科书与其他参考资料的关系。第三节教科书的编写一、高校教科书的特点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一般有如下特点:1.高校教科书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法要求编写的,编写者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取舍。2.高校每本教科书都是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体系的一部分,需要统筹考虑其在使用层次、体例选择、内容范围等。二、作者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编写教科书时,要注意如下几点技术问题:一是使用图片时,图片必须能突出事物的关键特征,且文字与图片要搭配。需要注意的是,雨中小学教材相比,大学教课书使用图片一般比较少。二是要突出关键内容。三是如果需要利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来促进学习,一般把问题放在教学内容之后。三、教科书编写的流程教科书的编写可以分五步来完成。第一步:确定教科书的书名。第二步:编写书的目录框架第三步:搜集、处理资料第四步:教科书的编写第五步:教科书的完善第四节大学教育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毕业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课堂理论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本专业所需的理论和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