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模板这门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米”接触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清晰的认识。我们来看看义务教育数学小学二年级的教案吧!欢迎查看!义务教育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六年义务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至32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树立1米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米”接触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清晰的认识。通过看一看、比较、认识、测量、思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的大概长度,从而初步建立起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安排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估算长度。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米的长度单位,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概念。会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跳绳教学过程:第一,进口1.老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起学“米的理解”。(黑板上:对大米的理解)猜猜我们将学到什么关于“对大米的理解”。你是怎么想到学这个的?学生可以回答:学尺子;学习时长;米饭是什么?当学生想出各种答案时,问他们为什么要学这个(评价:猜测要有依据)2.老师:你知道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认识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当学生提到尺子时,老师试图展示真实的物体)(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做标记,可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2)卷尺:测量长距离(3)米尺:老师用来在黑板上画线测量物体长度的尺3.老师:我应该在哪里和什么时候使用尺子?学生可以回答:做标记时;体检时测量身高时;在跳远比赛中;4.所以很多尺子都有自己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米尺”。第二,介绍米尺1.(出示真米尺)老师:这是米尺。请仔细观察。你观察什么样的米尺?(学生单独回答)学生可以回答:米尺又直又长,两边都是线和数字(有哪些数字?)。2.老师:米尺上的线叫刻度线。米尺两边都是有线的,有编号。一边的数字是0到100,很多尺子是1到99。请找这边。其实1前面有个0,99后面有个100(媒体显示的标尺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为1米。(板书:1m)3.简介米:老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其单位符号是“M”。老师模仿阅读,学生跟着阅读,书是空的。第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概念1.感知1米的长度(1)老师: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轻轻拉起绳子的两端(老师同时示范)。此时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33,541米。胳膊别动,轻轻放开绳子,看看。你的手臂伸展的距离是1米。(2)放下手臂,不要靠绳子,用手直接划1米有多长,试一试,有困难再找绳子帮你。(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一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达)他表达的是1米吗?给他一个衡量(同组同学数量)(4)小组合作,一个学生手势显示1米,一个学生数量(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给他的几个同学量了尺寸。2.感知1米的高度(1)老师:老师把米尺垂直a放(4)反馈:谁来告诉老师一米多高?为什么一米会到老师的腰,下巴,嘴巴?(感觉1米是固定长度,同样的高度,但是不同高度的人会达到不同的部位)3.闭上眼睛想想1米有多长多高。4.找出:如果你知道1米有多长,请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大约1米长。(黑板的宽度,门的宽度.)看哪个孩子眼睛最亮。适时量的能量,量的教学方法。(测量时,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从0到100正好是1米)第四,小估值器1.估计门的高度(1)首先,学生单独评价老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小估值师。请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认为这扇门有多高?把估计结果写在纸条上。学生单独估算。(2)验证:老师粗略测量,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3)估计这么准,你怎么估计?(表扬估计准确,估计有根据的同学)2.估计黑板的长度老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请估计一下。(1)学生自由估算,并将估算结果写在纸上。(2)验证:a、估计准确,你测量一下就知道了,谁愿意上来测量一下?b、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个助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思考,测量几米长的物体需要注意什么?(测量1米后做标记,然后从标记开始测量)(除了用米尺量,还能用什么尺量?)3.先估计,再衡量教室的长度大约是8米教室的宽度大约是6米讲台桌子的高度约为1米跳绳大约有2米长(1)估计:请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2)分组测量:选择一组测量教室长度,一组测量教室宽度,一组测量讲台高度,另一组测量跳绳长度。音乐开始,音乐停止,音乐也就停止了。如果小组在音乐停止前已经完成测量,它可以轻轻测量你要测量的物体的长度。(老师指导小组,特别是测量跳绳的小组,测量柔软物体要注意什么。)动词(verb的缩写)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不及物动词活动: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要走多少步?我们测量了教室的长度,那么我们应该走多少步?你想去散步吗?2.走10步,测量你走了多少米。数学教案——对水稻的理解义务教育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例子2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自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圆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物理投影,面包店情况图。教学过程:首先,导入场景以激发兴趣1.对话:孩子们,昨天我们去了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店看看那里有什么好吃的。你想吗?2.出示游乐园的面包房地图,问:“我们来看看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吸引学生对图片的注意力。3.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老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还剩多少面包?学生畅所欲言,提问。第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张图想知道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还剩几条面包?2.观察和理解信息(2)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3)派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解题方法。方法1:54-8=46(每个)46-22=24(每个)方法2:822=30(件)54-30=24(件)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很明显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还剩多少面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6.你能把两个小公式写成一个吗?学生尝试列出综合公式。板书:(1)54-8-22(2)54-(822)传播:你怎么看?如果第二个综合公式有困难,老师会给出指令。特别强调计算括号中的`符号。7.完成练习1问题5后,让学生仔细看图,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8.总结。第三,实践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1,问题2,让学生讲解图片意思,把算出来的题说清楚,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请几个同学谈谈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启发有困难的同学。2.练习三,让学生独立完成。报告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圆括号的使用。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技能?你能解决我们今天学的问题吗?义务教育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设计规范1.训练学生用各种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量与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前提。为了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讲述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用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将量与平均分数之间关系的分析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示、语言表示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让学生理性选择算法。2.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可以获得方法,提高能力。解题主要是分析量与量的关系,量与量的关系分析是学生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课充分利用主题图中呈现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通过划分来解决,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含义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们准备薄饼教学过程对话导入1.出示课本第23页例3的主题图,说出你看到的。(分组交流他们从图片中看到的信息)2.组织学生汇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教学实例3,探索解题方法。(1)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数学题,告诉同桌。(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预设生1:15蚕,平均放3箱,每箱多少?生2:15蚕。每个纸箱放5个。你需要多少纸箱?(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1)学生分组合作,先分析问题,再汇报方法。预设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手工分割。方法二:用笔画。老师强调可以用动手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4)引导学生列出公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列出公式:153=5(仅限)。汇报思考过程:每箱放多少箱是求份数,是平均分,要分算。(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并说明原因。学生(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它们的异同,并与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结果)区别:第一个问题是得到份数,第二个问题是得到份数。相似性:两题均为平均分,按除法计算。2.学习使用乘法测试。(1)引导学生提问: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对吗?能不能想办法测试一下?(2)学生分组讨论测试方法,测试答案是否正确。(3)引导学生总结考试方法:可以使用乘法考试。3.总结。我们刚刚用所学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设计意图:首先,把学生放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铺平道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2021新人民教育版高二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江苏教育版小学数学第一卷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数学精选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民教育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的四个模板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模板最新人民教育版高二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数学优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