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论文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解决了一国或数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课题,并一度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人类文明史上立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但由于其自身体制的内在缺陷和弊端,加之改革的失误,未能适应时代的变革,引起了苏联国内的动荡,并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多米诺骨脾式的连动效应,使社会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和有效的启迪。一、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南、阿、匈、捷、保、波、罗、民主德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将避免孤立、确保本国安全放在了首位。为此,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第二,改革失败。东欧各国由于普遍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针,以后为消除这种经济模式和方针所造成的消极后果,虽曾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都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的框框,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同时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情况出现等问题。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争得相当数量的群众并最终获取政权。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一方面使苏东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加剧,另一方面,又是维系苏东集团存在的实际力量。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也不乏推行其“新思维”,以使所谓“戈尔巴乔夫派”在东欧各国上台的意图。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其次是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选中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总之,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二、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包括: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对于进入80年代的苏联来说,已是势在必行。第二,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是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民主的社会主义”来改造社会主义。在政治改革的实践中,戈尔巴乔夫从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入手,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其结果,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导致了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出现党派林立、纷争不已的局面。到1990年,伴随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尖锐并表面化,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第三,外部原因:“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种原因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是相同的。三、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后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教训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防止盲目崇拜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和“全盘西化”,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战胜“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物质前提。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同时增强国家主权和安全意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击败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和平演变”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