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校长在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教师:就业是学校的民生工程,不仅是学生、家长、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开拓高素质学生市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和能力、加强外部形象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办学中,招生是入口,就业是出口。如果出口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轻言之,就会辜负学生、家长和家长的充分信任.严肃地说,它将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的基本职能和履行其应有的责任。去年10月22日,也是在这里,学校召开了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全面总结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年来,就业指导办公室围绕目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创新思路,依靠各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台了一系列就业规章制度和就业管理考核办法,就业管理日趋规范,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就业工作重心逐渐下移,各高校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强。就业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投入不断增加,一手项目已经到位。第三,就业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率和质量在保持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和突破。第四,加强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进展顺利。学生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创业团队在省市组织的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没有在座各位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辛勤工作,这些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的辛勤工作。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客观地分析我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困难和不足。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对学生择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但也有毕业生不愿意求职,校园招聘会毕业生签约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定位不准,就业期望高,对就业区域、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单位性质等目标要求高。过度追求工作稳定、安逸、优越感,盲目削尖脑袋挤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知名企业,或者等待公务员、教师编制考试,不愿意去私企、基层单位、艰苦地区,不愿意寻求其他就业机会,不愿意走先就业,再择业、创业的新路子,因此就业总是忽高忽低,造成严重的非就业。一方面,这些情况表明毕业生没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另一方面,我们在就业观念的转变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指导。第二,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端市场的需求总的来说,我们学校大多数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在面试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岗位成功能力等与用人单位尤其是高端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参加招聘会时,可以顺利通过专业知识技能考试,但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有欠缺。在争夺优质企业时,没有竞争力,淘汰率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在大学的四年里,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大学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南。第三,一些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变化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的标准也逐年提高。从专业来看,过去一些所谓冷门的专业逐渐成为热门岗位,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专业,一些传统专业在其知识结构和基本功上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标准。因此,教务处、招生办、各教学院校和部门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对专业设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修订,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要深入了解和跟踪市场变化,深入了解学校专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各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第四,没有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在就业中的支撑作用总的来说,目前我们学校的就业工作比以前更加受到重视。学校在人员配备、条件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支持等方面,重视并支持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院校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但是一些职能部门和大部分老师的观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很多人还是认为就业只是就业部门和员工的事。学校全体教职工关爱、参与、支持就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尤其是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在学生就业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很多可以利用的关系没有利用,可以挖掘的资源没有挖掘,可以建立的平台没有建立,可以打开的渠道没有打开。学生就业还是以就业为主。5.就业队伍专职化建设步伐亟待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就业指导队伍是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有效保证。目前我校16所院校中,大部分是专门从事学生兼职政治辅导员就业的。学生管理是他们的主业,就业成了他们的副业。没有专门开发就业市场的人,也没有专门跟踪就业信息的人。所谓就业专业化,无非是就业政策公告、学生面试通知、就业统计等表面服务。而就业市场变化分析、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等基础性和延伸性服务,甚至最重要的就业市场巩固和发展,都缺乏专职力量,这种兼职就业团队不符合就业困难的客观要求。人事处、学生处、就业处要与各高校合作,尽快提出就业队伍专职建设的相关方案。第六,统计数据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就业事实我们每年都会公布一个大学生的就业率,但说实话,这个统计数字并没有完全真实地反映就业情况。统计不准确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毕业生离校时没有签订稳定的就业单位,而是离校后找到了工作。部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愿意提供就业证明,不配合就业率统计核实。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和少数工作人员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毕业生,统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他们觉得连接起来很难很麻烦,多几个百分点少几个百分点关系不大。所以在做统计的时候,都是敷衍了事,应付事情。同志们,如果统计不准确,就无法反映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水平,直接影响学校专业招生计划的科学性、就业市场拓展的针对性、就业形势评估的客观性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前瞻性。数据小影响大局!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现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我想就这次会议发表一些看法。首先是加深理解深化对大学生就业的认识,要立足于两个高度:首先是对学校发展负责的高度。近年来,党和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了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国务院每年召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电视会议,进行专项安排。教育部每年也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湖南省教育厅每年对高校的就业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国家和省级的各种办学评价都把学生就业情况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但每年高考结束后,家长和考生都会把大学的就业情况作为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宏观上看,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谐和民生幸福,从微观上看,影响着整个大学的评价,影响着高素质学生对大学的选择,影响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的信任。总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校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思想认识上的生命线工程,把它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二是对学生发展负责的高度。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认可。作为学校和老师,我们应该值得这种信任。说实话,学生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有个促进自我发展的舞台吗?因此,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外,还要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寻找个人出路、规划未来发展。我们常说学生是我们衣食父母。如果学生在学校四年为我们解决了温饱的烦恼,但四年过去了,学生的温饱问题却无法解决,我们还能心安理得、自信吗?我们能说我们为学生承担了责任,履行了职责,培养了人吗?对学生负责,不仅仅是管理、教育、引导,更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在出口过程中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就业工作的责任、目标和重点。第二是澄清责任问题毕业生emp第一点,形成毕业生就业的联动机制。从学校层面来说,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让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教职员工都成为毕业生就业的责任主体,形成全员参与、联合管理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保证就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为就业提供有效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目标责任制,明确学校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责任。从职能部门层面看,就业指导办公室应进一步转移就业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高校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组织、统筹、协调力度。高等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应组织力量加强就业专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学校就业。教务处、计生办、招生办、学科办、学生办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将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并加强与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协商。从学院层面来说,各学院要进一步把就业第一工程落实到位。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由前面牵头,分管副书记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掌握了整件事之后,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第二个重点是完善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估机制。修订完善学校就业评估办法,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质量评估和招生规模挂钩,与学校资源配置挂钩,与高校领导班子和部门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在落实三个环节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就业责任追究制和就业一票否决制:未达到当年就业率和合同率目标,就业考核在全校倒数第一的高校、高校校长和高校分管领导。学校就业率没有进入全省高校第二梯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六所院校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名额、岗位不到位,一票否决,就业率统计弄虚作假的要追究责任。三是夯实基础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学生就业能力日益增强,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这与学校的巨大投入、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从事就业的同志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要进一步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今后必须不断完善两个基础:首先是就业效率的物质基础。学校将逐年加大投入,从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开发、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就业招聘活动组织实施等方面为就业工作提供场地、条件和资金保障。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器、创业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功能,以创业促进毕业生就业。建设就业专职队伍,制定专职队伍政治、物质待遇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强重点就业领域和重点就业行业就业窗口建设,通过窗口实现市场跟踪、联系和对接。二是与就业质量相关的人才培养基础。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核心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而言,要把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调整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内容,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企业回访和讨论等方式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市场调研,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前瞻性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应结合就业形势,开展与其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市场调研,做好行业定位和特色定位,并相应调整培养方案乃至专业设置。他们不仅要夯实科学文化基础,增强适应性,还要根据行业特点确立优势和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是拓展市场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不能有效占领市场,工厂早晚会倒闭。同样,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被市场接受,在市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学校的生存就成了大问题。因此,培育、巩固、运营、发展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至关重要。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市场,我认为必须把握两个基本面:首先是加强市场开发。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中,必须树立观念。虽然毕业生和企业是就业市场的主体,但大学和企业实际上是就业市场的主体。因此,加强市场建设不仅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也是学校的责任。我认为加强市场建设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搭建好桥梁。应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并通过校园招聘会议集体相亲的形式,为用人单位提供多元化的选材要求,让使用单位省时省力省心,能充分考察毕业生。二是卖的好。要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团队,根据学校的就业市场发展战略,组团拜访用人单位,在家里介绍毕业生信息,针对人才需求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三是搭建好平台。要把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