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办文学社作为培养文学新苗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把创办文学社作为培养文学新苗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把创办文学社作为培养文学新苗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铁力林业局是1947年建局的国有企业。人口74000人,施业区面积20万公顷,在册职工最高达3XX多人。原来共有直属学校四所小学,三所中学,一所职业高中,一所技校。最高年生产木材90多万立方米。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由于长期超量采伐,使林业局陷入了“两危”即资源危困,经济危机。职工工资长期积压,大量职工下岗。中小学由原来的九所合并为六所学校即三所小学,三所中学。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上各种思潮泛滥,影响了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局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克服阻碍教育发展的种种困难,使林业局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建议下,从1994年开始,在马永顺中学创办了第一个文学社,把它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文学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局六所学校都建立了文学社。十年来,参加文学社学习的学生有1000多名,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700多篇。有100多篇在全国、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马永顺中学还编辑出版了15万字的《绿地文学社作品选》、编辑了100多期《文选》周刊。第一中学创办了《春蕾月报》等。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不断发掘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全面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果实。下面,把我局如何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创办文学社,培育文学新苗的做法,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汇报。希望各位提出批评指正。一、在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中,我们遵循“一转变、二强化、三结合、四发挥”的工作思路,使我局的素质教育工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一转变”就是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模式和手段。我局为适应新形势下开放的素质教育工作的要求,始终把转变教育观念放在首位,多次开会讨论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学习、讨论、逐步转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据现代开放教育思想和规律,围绕知识经济时代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主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模式等方面的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观念的转变,拓宽了思路。我们把着眼点从单一立足校内教育,转向了在校外开辟第二课堂,寻求更广泛的教育空间。文学社的创办是我们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我局的文学社,已成为提高广大青少年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培育文学新苗的摇篮。(二)“二强化”就是强化青少年素质教育管理的立体化和科学化.“立体化”就是用立体的观点建立全方位的学校素质教育的框架结构,从林业局到学校,成立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学校具体负责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这样让学生始终处在上级组织和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教育和互帮互学之中。创办文学社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科学化”就是符合开放教育特点并结合青少年和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确立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通过树立典型,集体组织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引导,推动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向更深入、广泛发展。创办文学社就是把素质教育从学校向校外延伸,达到学生有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教育,互帮互学的有效载体。(三)“三结合”即校内外相结合、主课与特长教育相结合、“实践性”和“竞争性”相结合.1、校内外有机结合。开放式教育使学生既有在学校面授辅导的过程,又有在校外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学的机会。我们采取了学生走出去,作家请进来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局由于注重搞好校内的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获得了双丰收。2、主课教育与特长教育相结合。我们认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是都一样的。学生有自己的天赋和特殊的才能。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自身爱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会对学生成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给学生创造较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跳出单一的思维定式,发挥他们的特长;另方面我们做到主课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到达,既有整体的计划、制度、措施,又有专题活动。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虽然素质教育的范围拓宽了,但是它是在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3、“实践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知识经济本身就是智力竞争机制,加强实践性教学是适应.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敏捷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马永顺中学从经过文学社考入大学的200多名学生毕业中,直接参加工作的就有100多人。这些人在当年文学社的精心培育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为在大学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为走上.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力争做到知识、方法、能力三者兼顾,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四)“四发挥”是指发挥好林区浓厚的文化底蕴、发挥好文联及学校等组织的作用、发挥好骨干作用、发挥好学生潜在的优势。这是开放式素质教育,创办文学社得以成功的有力保证。1、铁力林业局是开发比较早的森工企业。具有优良的森工企业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过去,林业企业兴旺的时期,从林业局到基层单位,都有文体专业队伍,拥有大批的文体骨干。经济陷入危机后,往日风光不在。但是,虽然陷入“两危”,而培养教育后代的重任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中之重的任务。当时,全局在校生有7000多人。由于林业局经济危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放松,加之一些.不良思潮影响,也使部分学生沾染了不良习气。林业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的倡导下,林业局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努力开辟学习第二课堂,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于1994年在马永顺中学首先成立“绿地”文学社,并在取得初步成果之后,又创办了以初中生为主的“芳草”和第一中学的“春蕾”文学社。在以后的几年间,文学社像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学校蓬勃兴起。如第三中学的“红叶文学社”,第一、二、三小学的“春苗”、“启明星”、“育新”文学社,另外,在马永顺林场小学和茂林林场小学还创办了“冰凌花”“茂林”文学社。文学社的兴起,在林业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小学生中,掀起一股文学创作的热潮,从而也带动了其它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我局文学社遍地开花,出现了从小学-初中-高中阶梯式的发展局面。这样,不但使小作家从小学到高中阶段能得到长期的培养,还使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参加文学社的同学,在学校大多是班级的骨干、三好学生和共青团员。他们的参与提高了文学社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广泛的作用,也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省、市文联,市教委高度重视,在他们倡导和支持下,我局的两位作家曹锋和朱广志同志先后帮助铁力市、桃山林业局、金山屯、南岔、西林、新青等地中小学创办了10多个文学社,产生了较好的.影响。2、充分发挥好组织作用。党委宣传部,林业局教育科,林业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创办文学社,培养小作家非常重视。我局建立文联组织比较早,现有省作家协会会员5名;省作协小作家79名;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2名;中国林业摄影家协会会员3名;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名,伊春市作家协会会员7名;伊春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2名;伊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3名;伊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1名;伊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名;伊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名。以上作家、艺术家们很多在省市文联兼职,XX年来,他们创作文学作品400多万字出版了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11部,有4部作品获得伊春市政府奖、省文学精品工程奖和中国林业文学艺术奖。他们工作在我局各个领域,对本地区的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小作家们树立了榜样。各有关部门都把培养小作家,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这项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之中。马永顺中学建立了小作家活动室,创办了《文选》周刊。他们还经常组织文学社到校外采风,在马永顺生前与老英雄一起植树造林,在马永顺逝世后,他们继承英雄遗志,积极参与.实践,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锻炼。第一中学在创办文学社的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与发掘学生潜能培养优秀人才相结合。同时他们创办了《春蕾月报》,使学生们有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并从中得到了锻炼。我局创办文学社,培养小作家的活动,得到了省市文联及作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伊春市原文联.姜孟之得知铁力林业局文学社办得很好,便来到我局看望了文学社的社员,并将100册自己写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赠送给了文学社。现任文联.葛维举、副.王满,多次来我局参加文学社活动,并在《小兴安岭文学》杂志开辟了“林海小作家”专栏。省作协秘书长吴宝三同志在《大森林文学》任主编时,两次来我局对培养小作家问题进行调研。之后在《大森林文学》杂志开辟了“小作家”专栏,现更名为“新人新作”。1999年省文联.才起和作协党组书记冯建福同志来到铁力,听取了我局培养小作家,创办文学社情况的汇报。他们称赞我局培育文学新苗的做法很好,文学社办得很有特色。冯建福同志为马永顺中学编辑出版的《绿地文学社作品选》题词,吴宝三同志为该书作了序。党委宣传部、局文联、教育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经常深入学校深入文学社,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我局创办文学社,培养小作家的做法,在XX省作家协会召开的青年作家座谈会上,进行了介绍。同年,在中国林业文联的工作年会上,我们也介绍了经验。一些单位及私营企业,看到文学社办得这么好,影响越来越大,也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为培养下一代奉献了一片爱心。3、发挥文艺骨干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培养下一代发挥积极作用。我局有两位省级作家,都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一位是曹锋同志,今年72岁,退休前是我局广播电视科科长。他既是老新闻工作者,也是位著名的作家。他于1994年,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在马永顺中学首次创办了“绿地”文学社。他主动担任了文学社辅导员。曹锋同志十分热心辅导孩子们的文学创作。他每周去一次学校,风雨无阻。他不图名,不图利,认真为孩子们讲授写作知识,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还热心把较好的习作推荐给各级报刊发表。他不但不要报酬,还经常自己掏钱给学生买笔、买本、买书。他在岗时就热心向文学爱好者传授写作经验。他还把自己编写的《我怎样当通讯员》一书,赠送给文学爱好者。曹锋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潜心创作,先后出版了《马永顺传》等6部书,在.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曹锋同志突出的成就,XX年被伊春市委市政府授予“兴安百面旗”、~年被伊春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大文化名人”荣誉称号。他既教授孩子怎样作文,也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使这个文学社越办越出色。另一位作家朱广志同志,他今年71岁,退休前是我局教育科督导室副主任。1995年民进支部创办了以初中生为主的“芳草”文学社,朱广志担任辅导员。朱广志全身心投入到了文学社的创办之中。开始没有活动场所,他就把自己家的门房腾出来,每周活动一次。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辅导孩子们写作,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文学社刚刚开始创办时只有7名社员。由于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快就发展到50多名。社员不仅有本局的,还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小社员们在这两位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政治思想觉悟和写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学社成立不到两年,就在《小兴安岭文学》、《大森林文学》、《林城晚报》、《黑龙江晨报》等报刊发稿80多篇。在《林城晚报》举办的全市中学生“希望杯”征文比赛中,共有11篇获奖作品,而“绿地”和“芳草”文学社就占有9篇。其中,3个一等奖都被两个文学社夺得,引起不小的轰动。《林城晚报》派记者对曹锋、朱广志两位老师进行了专访。刊发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长篇通讯,介绍了两位老人关心、爱护、培养下一代的感人事迹。我局也对两位老人进行了表彰。号召全局职工群众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老有所为,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蜡烛精神;学习他们热爱家乡,关心下一代的负责精神;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怀,使两位老人倍受鼓舞,他们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一鼓作气,在林业局的支持下,先后帮助六所中小学创办了文学社,使文学社覆盖了全局直属的中小学,并辐射影响了周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