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目录第一部分规划背景....................................................................................1一、学院概况...............................................1二、基础与优势.............................................1三、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二部分规划内容....................................................................................6一、指导思想...............................................6二、发展思路...............................................6三、发展定位...............................................7四、主要任务...............................................8第三部分重点工程..................................................................................11一、四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1二、学院理事会运行机制建设................................15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5四、创业教育中心建设......................................16五、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16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17七、信息化校园建设........................................19第四部分组织实施..................................................................................201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黑教发函[2010]26号)精神,实现全面推进学院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结合我院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学院概况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素有“东北小清华”之称、创建于1952年的黑龙江机械制造学校,该校198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10月成立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学院占地面积5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76万平方米;设有与装备制造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42个,现有专兼职教师512人,其中专任教师394人,全日制在校生8638人;固定资产原值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83万元;拥有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基地200个。学院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通过了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二、基础与优势(一)独特的办学历史积淀2作为学院前身的黑龙江机械制造学校,建校的初衷,就是为了配合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为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培养技术人才。因此,其专业设臵也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在热能、机械和电子等领域。多年来,学院与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共生共长,与企业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基础和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学校成立以来,紧密结合我省产业结构,培养了4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伴随我省装备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调整,2002年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继续立足于为本省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以城市热能应用技术(锅炉制造与维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为代表的制造类专业,专业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实训条件、人才质量和社会影响等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以锅炉制造与维修专业为例,东北地区每年供暖时间长达七个月左右,需要大批量的锅炉产品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我省高职院校中,唯有我院一家设立了锅炉专业。(二)强有力的领导团队鉴于学院在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学院的发展建设,将学院设为我省唯一一所正厅级规格的高职学院,组建了具有针对高职院校特点的领导班子。我院党政领导班子是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群体。突出表现为党政班子成员均有在基层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工作的经历,具有谙熟企业和职业教育规律的特殊优势。学院领导班子的六位成员中,有地区主要领导工作经历及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经历的一位,有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工作经历的四位。学院党委书记冯玉龙曾经工作在普通高校、省教育厅、担任地市主干线和省药监局的主要领导工作,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大局,十分熟悉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规律和要求,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脉资源;院长赵继会曾经在基层企业工作十几年,又在企业主管部门省中小企业局和省工信委担任领导工作十余年,来学院之前为黑龙江省工信委副主任,熟知全省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实现学院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及深层次合作,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三)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3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把学院的发展纳入了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院定位为全省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首选基地。2009年,拨款300余万元在学院建立了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将系统内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及工商管理培训等各种中短期培训任务全权委托给学院。最近,由省工信委牵头申报立项,经省发改委批准,在学院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培训大厦,预计2012年投入使用。为全省工业企业技术与管理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省政府也将今后几年的西藏、新疆技术和管理干部培训任务委托给了学院,扩大了学院的培训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四)成效显著的内涵建设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学院紧紧围绕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旨,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明确了“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的办学理念,打造“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办学特色,确立了“依托装备工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形成“以工立校、工商结合”的专业格局,在办学实践中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专业设臵更加合理在专业布局方面,学院围绕我省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的实施,通过新增、淘汰、改造等措施,形成了以城市热能应用技术(锅炉制造与维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制造类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主打,以服务上述产业链的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文管类专业为辅的专业建设格局,专业设臵更具针对性,能够更好地融合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3.实行多样化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更加紧密按照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学院各专业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及专业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了多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培养模式。如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的“学做合一,典型产品带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三方深度融通、三级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个交替、两个证书、三个4竞赛”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各专业积极开展“订单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订单招生人数为388人,2010年招生计划中,有34个专业的719名学生将实行订单招生。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学院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生产岗位实际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学院教师公开出版教材126部,其中有6部主编教材列入国家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24门。5.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师资结构更加优化在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实施了“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训”、“兼职教师资源库”和“教师评价体系改革”4项计划,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在394名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39人、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126人;在317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226人,双师素质比例为71.29%。现有国家教指委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2项;拥有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8篇;主持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8项。6.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建立了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评估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施行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教师个体评价与学校集体评价相结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教学质量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公布每学期的评价结果,起到了对教师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教学工作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57.技能大赛渐成特色,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学院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每年都在全院范围内举办上下两个赛季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七届。赛项内容既与国家的大赛对接,又体现学院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已经形成了学院教学上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的各种比赛活动当中频频获奖,仅200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二等奖;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三年学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8.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实习实训功能更加完备学院现有115个校内实训室和200个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拥有5个社会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鉴定资质,共建单位哈尔滨市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是一个拥有200余个工种鉴定资质的国家级技能鉴定中心,可满足各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鉴定的需要。拥有千兆的校园网,信息点遍布学院教学、办公和生活区,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和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化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学与生活服务设施完善。9.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5年以来,学院重点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焊接实训基地、电气控制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基地等校内资源,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技术服务。开展岗位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及职业技能鉴定年均8000余人次;注重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先后开发了燃油燃气锅炉、电热锅炉、冷凝式烟气节能器等系列产品,为企业年创利润1800余万元;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多功能供水机组》专利,为企业创造产值300万元;提供锅炉辅机设计、生产;消防设备、压力容器、给水设备等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产值3000余万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几年来,学院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