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作用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19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收回山东的正义要求过程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工人结果迫使北洋政府让步,取得初步胜利历史地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中共成立五四运动一、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作用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巴黎和会会址——凡尔赛宫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发言第一次世界大战33个国家先后卷入战争,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伤亡4000余万人物资总损失约4000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33个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其中死亡2113万人,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从性质上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一战中帝国主义所暴露出来的丑恶嘴脸和一战后的欧洲国家的危机状况向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热情迎头泼了一盆冷水,西方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去原来的耀眼光彩。巴黎和会推行强权政治,使先进的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之资本主义制度更加怀疑。巴黎和会:1919.1.18—6.28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憧憬着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国,对西方国家存有幻想。陈独秀称美国总统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一好人”,认为“大同盟(指国际联盟)果然成立,那秘密条约,不正当的借款,过分的军备,强国的跋息,都不能够存在。列强果能赞成这个大同盟,从此以后,人道有了光明,民治可以普遍了”。——《每周评论》,第18号巴黎凡尔赛宫英法美三巨头陈独秀悲愤地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巴黎和会的残酷现实惊醒了中国人的幻梦。李大钊:“日本所以还能拿他那侵略主义在世界上横行的原故,全因现在的世界,还是强盗的世界”,“不止夺取山东的是我们的仇敌,这强盗世界中的一切强盗团体,秘密外交这一类的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3页。五四运动分为三个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11919年6月3日—6月10日21919年6月10日—6月28日31919年5月4日—6月3日1运动中心在北京,运动主体是学生。5月4日,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运动中心在上海,运动主体是工人、市民和学生。6月5日,实现“三罢”。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20多个城市。1919年6月3日—6月10日26月3日,斗争中心转至上海,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五四运动的前期,斗争主力是青年学生。6月10日,罢免卖国贼。运动中心在巴黎,运动主体是留学生。6月28日,中国北洋政府代表陆征祥拒签《巴黎和约》。1919年6月10日—6月28日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一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三对“彻底性”的理解: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规模遍及全国;先锋是爱国青年第二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可见,“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全国新出版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倾向的报刊,达二百多种。五四运动后,在各地早期共产主义者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社会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青岛五四广场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一、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作用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中共诞生开始促进扩大建党一批马主义者出现;早期党组织有计划宣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概况前期(1915-1917)后期(1917-1921)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1]思想革命[2]文学革命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五四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吸引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①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失败;•②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③俄国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的方式,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示•④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解放之路;1919年7月25日,加拉罕以苏俄“代理外交总长”的名义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称: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废弃一切在华特权,并明确宣布放弃中东铁路的一切要求。1918年夏,当全世界的反动势力一致疯狂地诅咒和污蔑年轻的苏维埃国家的时候,孙中山致电列宁:“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在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以希望,一个类似的新制度一定会在东方建立起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1997年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下半年开始,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1919年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万多字)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大批时代青年就是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这篇文章,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毛泽东在北京大学旁听学习,毛泽东说: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师杨昌济当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的主任。这个人就是李大钊……“。“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离开北大后的很长时间里,他仍与李大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1、新文化阵营的分化3.争论核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新文化运动前期1918年后2、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陈独秀(提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胡适(反对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提倡民主和科学)(局部解决?整体解决?)“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麽东西。”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研究实际的问题”与“宣传理想的主义”是交互为用、并行不悖的。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每周评论》),为回复李大钊等人的批评,胡适又写下“三论问题与主义”和“四论问题与主义”。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李大钊李大钊与胡适的歧异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胡适坚持实验主义的局部改良,而李大钊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进行论战代表流派名称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议会社会主义)黄凌霜、区声白无政府主义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梁启超、孙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武者小路实笃新村主义王光祈等工读主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全国新出版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倾向的报刊,达二百多种。五四运动后,在各地早期共产主义者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社会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二年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一、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作用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组名主要成员负责人时间上海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陈独秀1920-8北京李大钊邓仲夏张太雷张国焘刘仁静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李大钊1920-9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陈昌、夏曦、郭亮、彭湃毛泽东1920-8武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刘子通赵子健赵子俊董必武1920-10济南王尽美邓恩铭王尽美1921-初广州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谭平山1920-冬东京施存统周佛海彭湃施存统?/巴黎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赵世炎李维汉李富春刘伯坚熊雄肖子璋张申府罗学瓒张昆弟陈公培周恩来赵世炎1920-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国内外的共产主义小组一览一、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作用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名称”,规定“目标”。中心任务“组织、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和主要领导人。•意义:中共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沟通了与世界革命的联系陈独秀李达代表李汉俊代表张国焘代表刘仁静代表董必武代表陈潭秋代表陈公博代表毛泽东代表何叔衡代表王尽美代表邓恩铭代表周佛海代表包惠僧代表马林代表一大会址现场13位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经历•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七人:毛董李达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二、脱党后为人民做过有益工作的三人: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三、脱党后叛变成为革命敌人的三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1922年和邓中夏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同年9月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3年在上海任团中央书记,主编《政治生活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