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瘀血闭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2—(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2)风湿热痹证:清热疏风,除湿止痛。(3)瘀血闭阻证:活血化瘀,舒筋止痛。(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2.手法治疗:整体放松和局部点按。3.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4.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5.关节腔内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熏洗、牵引、外敷、矫形鞋垫、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等。7.运动疗法。8.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3—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CD编码:BNV090、ICD-10编码:M17.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10天)年月日(第11-20天)年月日(第21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对症处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确定治疗方案□关节腔内治疗□防治并发症□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关节腔内治疗□运动疗法□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膝关节X线片□患者病情需要的其他检查□对症处理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临时医嘱□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关节腔内治疗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运动疗法临时医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关节腔内治疗长期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4—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进行入院教育□一般状况评估□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协助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5—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6—(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3.其他疗法。(九)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7—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15天)年月日(第16-30天)年月日(第31-45天)年月日(第46-60天)主要□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诊疗工作□面肌电图检查□其他检查项目□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其他疗法□完成首次门诊记录□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制定随访计划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签名二、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门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发病时间:年月日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60天实际治疗日:天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为:M75.011)。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9—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2)瘀滞型:活血祛瘀、舒筋通络。(3)气血虚型:补养气血,通络止痛。3.其他疗法:小针刀、物理治疗。(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视觉模拟评分≤2分。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4级。(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0—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