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技术串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串讲简述信息系统集成分类•信息系统集成分类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4个阶段•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4个阶段―立项•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开发•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运维运维•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消亡•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模型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瀑布模型―V模型螺旋模型―螺旋模型―迭代模型——喷泉模型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地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原型法•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昀终系统需求•抛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抛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面向对象方法•将信息系统看作一起工作来完成某项任务的相互将信息系统看作起工作来完成某项任务的相互作用的对象的集合•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结构化分析方法(SA)的主要思想是(1)。(1)A.自顶向下、逐步分解B.自顶向下、逐步抽象C.自底向上、逐步抽象D.自底向上、逐步分解适用于项目需求清晰、在项目初期就可以明确所有需求、不需要二次开发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1)适用于不需要二次开发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1);适用于项目事先不能完整定义产品所有需求、计划多期开发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2)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2)。(1)A.瀑布模型B.迭代模型C.快速原型开发D.快速创新开发(2)A.快速原型开发B.快速创新开发C.瀑布模型D.迭代模型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模型、喷泉模型等。其中(1)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2)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1)A.瀑布模型B.演化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2)A.瀑布模型B.演化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不是原型化方法的特征(1)不是原型化方法的特征。(1)A.简化项目管理B.尽快建立初步需求C.加强用户参与和决策D.提供完整定义的需求螺旋模型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型开发方法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可控性特点它有两个开发方法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可控性特点。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1)的方式逐步加深系统定义和实现的深度降低风险二是确定系列(2)和实现的深度,降低风险;二是确定一系列(2),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都支持可行的和令人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人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1)A逐步交付B顺序C循环D增量(1)A.逐步交付B.顺序C.循环D.增量(2)A实现方案B设计方案C关键点D里程碑(2)A.实现方案B.设计方案C.关键点D.里程碑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一个图像处理系统,在项目初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个图像处理系统,在项目初期开发人对需求并不确定的情况下,采用(1)方法比较合适。方法比较合适。(1)A瀑布式(1)A.瀑布式B.快速原型C协同开发C.协同开发D.形式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1)是用户必须参与(1)。()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1)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B.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作C.系统设计工作D.系统实施工作所谓信息系统集成是指(1)。所信集(1)A.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调试B.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部署和实施C.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实施和服务D.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软件程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需求分析涉及分析需求的过程,目的是:•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以导出软件需求•软件设计–定义一个系统或构件的架构、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特征:软件架构设计(有时叫做高层设计)•软件架构设计(有时叫做高层设计)–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构件;•软件详细设计详细地描述各个构件使之能被构造–详细地描述各个构件,使之能被构造软件测试―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它本身实产构造的个重要部分身是实际产品构造的一个重要部分测试阶段―测试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软件维护―更正性维护软件维护•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更正发现的问题―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保持软件产品能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可以继续使用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可以继续使用―完善性维护•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改进性能和可维护性•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改进性能和可维护性―预防性维护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在软件产品中的潜在•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在软件产品中的潜在错误成为实际错误前,检测和更正它们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质量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保活动的输出满足活动的规范说明−确保活动的输出满足活动的规范说明•确认过程−确保建造了正确的产品•评审过程、审计过程特评审与审计过程包括–特评审与审计过程包括:•管理评审监控进展–监控进展•技术评审−评价软件产品•检查、走查、审计需求开发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分析,获取用户需求并定义产品需求。完整的需求开发的过程包括(1)。(1)A.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B.需求获取、需求分析、C.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验证D.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验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不应当包括(1)。(1)A.对重要功能的描述B对算法过程的描述B.对算法过程的描述C.软件确认准则D软件性能D.软件性能软件的维护并不只是修正错误。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修改现有功能、增加新功能以及一般性的改进要求和建议,需要进行(1),它是软件维护工作的主要部分;软件测试不可能发现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错误所以这些程序在使用过程中还可现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错误,所以这些程序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发生错误,诊断和更正这些错误的过程称为(2);为了改进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或者为了给未来的改进改进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或者为了给未来的改进提供更好的基础而对软件进行修改,这类活动称为(3)。(1)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改正性维护(2)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改正性维护(3)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改正性维护在进行金融业务系统的网络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1)原则虑(1)原则。(1)A.先进性B.开放性C.经济性D.高可用性在软件开发的V模型中,应该在(1)阶段制定单软件发模中制定单元测试计划。(1)A.需求分析B.概要设计C详细设计D代码编写C.详细设计D.代码编写(1)的目的是评价项目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规范说明并意图的适合性,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规范说明并遵从标准。(1)A.IT审计B.技术评审C.管理评审D.走查按照规范的文档管理机制,程序流程图必须在(1)两个阶段内完成两个阶段内完成。(1)A需求分析概要设计(1)A.需求分析、概要设计B.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阶段C.详细设计、实现阶段D.实现阶段、测试阶段信息系统的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最后的成果之一,(1)不是软件需求说明书应包含的内容。(1)A.数据描述B.功能描述C.系统结构描述D.性能描述需求工程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要解决的问题。需程帮助软件程师好解要解决下列活动中,不属于需求工程范畴的是(1)。(1)A.理解客户需要什么,分析要求,评估可行性B.与客户协商合理的解决方案,无歧义地详细说明方案C向客户展现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并得到客户的认可C.向客户展现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并得到客户的认可D.管理需求以至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运行的系统软件质量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1)是测试软件质量的基础()定义了组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方式的量的基础;(2)定义了一组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方式的准则;(3)间接定义了用户对某些特性的需求。(1)A.软件需求B.软件分析C.软件设计D.软件实现(2)A.开发文档B.开发标准C.维护手册D.用户手册(3)A.功能需求B.非功能需求C.期望需求D.质量属性需求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面向对象方法的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原则–表示法:UML–模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核心工作流:–核心工作流:•业务流程建模、需求获取、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配置发布–软件生存期模型:•喷泉模型,迭代式开发–过程:•RUP、XPRUP、XP–支持工具:•Rose对象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自然实体•自然实体•概念实体•软件实体软件实体–对象由一组属性和对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对象有三个重要特性:•状态•行为•标识•标识类有相结构行为的对象的集合–一组具有相同结构和行为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共同的结构通过属性表现出来(数据)•共同的结构通过属性表现出来(数据)•共同的行为通过操作表现出来(功能)•类和对象的关系:–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它们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OO的三特性:–封装•“信息隐藏”•信息隐藏–继承–多态多态•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合”高聚低耦合•模式–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特定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可看成属性(数据)以及这些属性上的专用操作的封装体。封装是一种(1)技术。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之集合,类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类的一个(2)。()组装产品化(1)A.组装B.产品化C.固化D.信息隐蔽(2)A.例证B.用例C.实例D.例外雇员类含有计算报酬的行为,利用面向对象的雇员类含有计算报酬的行为,利用面向对象的(1),可以使得其派生类专职雇员类和兼职雇员类计算报酬的行为有相同的名称,但有不同的计算类计算报酬的行为有相同的名称,但有不同的计算方法。(1)A.多态性B.继承性C.封装性D.复用性C.封装性D.复用性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1)。一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1)。个对象通过发送(2)来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服务。(1)A多态B动态绑定(1)A.多态B.动态绑定C.静态绑定D.继承(2)A.调用语句B.消息C命令D口令C.命令D.口令在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软件系统时,很多敏捷方法都建议的一种重要的设计活动是(1),它是一种重新组织的技术,可以简化构件的设计而无需改变其功能或行为。(1)A.精化B.设计类C.重构D.抽象C.重构D.抽象(1)可以帮助人们简单方便地复用已经成功的设可以帮助人们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或体系结构。(1)A.商业构件B.设计模式C.遗留系统D.需求规格说明格明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模式的采用是为了(1)。(1)A.允许在非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B.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C.减少设计过程创建的类的个数D.保证程序的运

1 / 2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