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古人云:“不得百利不变法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引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著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范仲淹“忧”什么?忧:社会危机的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政治危机积弱局面的形成经济危机积贫局面的形成边疆危机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上疏【探究1】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出现财政危机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探究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影响。原因:①北宋剥夺功臣大将兵权,鼓励“多积金,置田产以遗子孙”,采取“不抑兼并”政策;②统治者错误认为富人“为国守财”,会“乐于输纳”,便于应急筹集军费。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材料一“(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宋史·食货志》材料二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三冗局面之冗官增设官职,分解事权,一职多官。三冗局面之冗兵“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政府财政困难军费开支大送辽夏“岁币”官俸开支大“冗费”现象形成原因及影响冗费增机构分化事权科举取士增多恩荫制度对辽西夏用兵镇压农民起义荒年募兵养兵统兵调兵分权实行更戍法冗官冗费冗兵冗费冗费集行政权财权集军权积弱积贫“三冗”现象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送辽夏“岁币”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的有效途径——改革的必要性。庆历新政(1)明黜陟,即严格官吏升降考核制度。(2)抑侥幸,即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恩荫”做官。(3)精贡举,即改革官吏选拔的科举制度。(4)择官长,即改革地方官员人事制度。(5)均公田,即调整多寡悬殊的官员“职田”。(6)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7)修武备,即整治军备。(8)减徭役,即裁并州县,减轻徭役。(9)覃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10)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探究3】范仲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043年,范仲淹呈上了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故事:范仲淹派人到各地审查官员,将他们报上来的不才者一笔勾之。富弼说:“一笔勾掉这些官员很容易,但你知道他们一家都在哭吗?”范仲淹说:“一家哭有比一个地区的百姓哭厉害吗?”遂悉罢之。仁宗之“忧”何以未解?——失败原因仅仅一年多时间,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迫离职,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夭折了。①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②根本原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保守派力量过于强大;③直接原因:招“朋党之讥”,引起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范仲淹被贬,新法被废止。材料: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定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梁启超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任地方官时了解民间疾苦,体现他一定的才干。仁宗时他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思考题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生产的原因是什么?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什么?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生产过少土地兼并繁重的徭役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简介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开始标志: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探究: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富国之法:有效理财核心原则:“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二、王安石变法内容三座大山:一、苦于高利贷的盘剥,得不到发展生产的急需资金。二、苦于水旱灾害的肆虐,得不到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三、苦于衙役的重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必要条件。如何搬开三座大山?青苗法——有资金农田水利法——有条件免疫法——有时间两全其美?“有两利而存一不”:有利于朝廷,有利于中小地主、小商人和自耕农;不利于大地主大官僚请结合变法内容具体分析?均输法原则:“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影响:减少物品流通的环节,增加了采办物品的针对性,有效地衔接了供需环节,节省了资金,减轻了百姓负担,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富国之法: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措施内容目的青苗法政府贷款或谷物,还本付息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农田水利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均输法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市易法设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市场短缺时卖出方田均税法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巩固封建统治理财措施影响作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负担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对穷人来说负担沉重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节约开支,减轻纳税户的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打击商人垄断,稳定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抑制了隐瞒和兼并土地的现象,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增加政府收入;保障农业生产;打破大商人垄断。青苗法募役法探究下列措施中哪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呢?方田均税法分析与探究强兵之法探究王安石为什么要采取强兵之举?答案:宋朝中期的“积弱”局面,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兵无常将、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个几步就落在了地上,“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由别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的:整顿军队,克服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组织农户习武,维护地方治安,同保之人互相监督。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强兵之法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减少官府负担。3育才之法(为变法育人才,造舆论)(1)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立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2)作用:培养了变法人才宣传了变法思想内容具体措施作用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总结:变法的评价2、性质: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3、成就:改变北宋积贫积贫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1、目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假如你是个拥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役法、均输法等。要警惕改革走样变形走向反面——王安石变法的启示一、主持变法者急于求成,使政策走样变形。二、无视合理的批评意见,一意孤行。三、用人问题上,以赞成变法与否划线,搞清一色。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内容: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④性质: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⑤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发展封建生产力;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商鞅主要解决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封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奴隶制的矛盾。王安石主要解决的是封建国家与部分地主阶级的矛盾,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