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他,躬耕垄亩,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辅佐蜀汉两朝。•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定。•他神机妙算,草船巧借十万箭;•他气定神闲,空城计退百万兵。•伐魏一统心未了,遗恨千古英名留。•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诸葛亮教学目标背诵一首诗歌认识两个形象把握两个角度蜀相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作品特点思想内容:多写个人身世飘零、壮志未酬之悲与国家动荡、百姓劳苦之痛,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艺术特点:多以雄浑开阔的景物来抒发深沉悲壮的情感。风格(诗风):沉郁顿挫。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草堂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频烦——多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概括主旨•他,生于唐朝,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用他如椽的巨笔和现实的态度,留存下那一段腥风血雨的记忆,他因此被尊为“诗史”;•他,来自民间,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以他沉郁的诗风和忧民的情怀,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颠峰地位,他因此被尊为“诗圣”。•他,心系苍生,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胸怀天下,高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就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杜子美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2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周汝昌《唐诗鉴赏辞典》《阁夜》写作背景•“阁夜”,即夔(kuí)州西阁之夜。•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你得到哪些信息?“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自伤飘泊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寒冷凄怆、孤寂苦闷)“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动摇”的不是“星河影”,而是祖国山河。(忧国)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到了什么?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闻战伐千家野哭(忧民)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担忧感伤的情绪,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诗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讯不通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的主旨:•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客居天涯、老病孤独的凄凉;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小结《阁夜》的写作特点:①善用典故:(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②活用对比:(颈联:“野哭千家”与“夷歌数处”)③对仗工整:四联均对仗。④情景交融(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小结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所以,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阁夜译注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只能徒然寂寞。限时背诵谢谢教习网()海量精品课件试卷教案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