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孝南区2012-2013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心选择,一锤定音!(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填在后面的答题栏内)1.(3分)(2011•娄底模拟)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4B.﹣4C.±4D.3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的值为0,分母不为0,分子为0,从而求得x的值.解答:解:∵的值为0,∴|x|﹣4=0且x+4≠0,∴|x|=±4且x≠﹣4,∴x=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要熟练掌握.2.(3分)(2013•聊城)PM2.5是大气压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25×10﹣5B.0.25×10﹣6C.2.5×10﹣5D.2.5×10﹣6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25=2.5×10﹣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3.(3分)下列选项中,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正确的是()A.B.C.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当c=0时,等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B、原式的变形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本选项错误;C、同时改变分式整体和分子的符号,得=﹣=﹣1.故本选项正确;D、同时改变分式整体和分子的符号,得.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分式的变形中,还要注意符号法则,即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的符号,只有同时改变两个其值才不变.4.(3分)(2005•长沙)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10,则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图中的()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y=,且x>0,y>0,而B中有x<0,y<0的情况,C,D中有x=0或y=0的情况,据此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xy=10∴y=,(x>0,y>0)故选A.点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实际意义确定其所在的象限.5.(3分)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B.1,1,C.6,8,11D.5,12,23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a2+b2=c2,将各个选项逐一代数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12+1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62+82≠11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52+1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个逆定理.6.(3分)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B.y=﹣C.y=D.y=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符合y=(k≠0)的形式为反比例函数.解答:解:A、是正比例函数,故错误;B、是反比例函数,故正确;C、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故错误;D、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熟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式(k≠0)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7.(3分)已知反比例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范围()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可得到2k﹣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k的范围.解答:解:∵反比例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k﹣1>0,解得,.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y=,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8.(3分)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A.B.C.D.3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如图,作CD⊥AB,则CD是等边△ABC底边AB上的高,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D=1,所以,在直角△AD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D的长,代入面积计算公式,解答出即可;解答:解:作CD⊥AB,∵△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2,∴AD=1,∴在直角△ADC中,CD===,∴S△ABC=×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可利于解答,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9.(3分)(2011•西宁)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的值可能是()A.﹣1B.C.1D.2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函数所在象限和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小于1判断.解答:解:∵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k>0,∵当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为1时,纵坐标小于1,∴k<1,故选B.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比例系数大于0;比例系数等于在它上面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10.(3分)若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k的值是()A.0B.3C.4D.1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分析: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所以应先确定增根的可能值,让最简公分母(x﹣3)=0,得到x=3,然后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算出k的值.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x﹣3),得k+2(x﹣3)=4﹣x,∵原方程有增根,∴最简公分母x﹣3=0,解得x=3,当x=3时,k=1,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1.(3分)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它的最长边上的高为()A.6B.2.4C.8D.4.8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已知先判定其形状,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其高.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62+82=102,∴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10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设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6×8=×10h,解得h=4.8.故选D.点评: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12.(3分)如图,直线MN和EF相交于点O,∠EON=45°,AO=2,∠AOE=15°,设点A关于EF的对称点是B,点B关于MN的对称点是C,则AC的距离为()A.2B.C.D.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AOB=∠BON=∠NOC=30°,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即可.解答:解:∵∠EON=45°,AO=2,∠AOE=15°,点A关于EF的对称点是B,点B关于MN的对称点是C,∴∠A0E=∠EOB,∠BON=∠NOC,AO=BO=CO=2,∴∠AOB=∠BON=∠NOC=30°,∴∠AOC=90°,则AC的距离为:=2.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0E=∠EOB,∠BON=∠NOC,AO=BO=CO=2是解题关键.二、耐心填空,准确无误(每题3分,共计18分)13.(3分)命题:“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考点:命题与定理.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先找到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将题设和结论互换,即可而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解答:解:因为原命题的题设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度”,结论是“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点评:本题考查逆命题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14.(3分)已知,分式的值为3.考点:分式的值.分析:把所求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a,然后把已知条件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3.即分式的值为3.故答案是:3.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解答该题时,也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得a=2b,然后把a的值代入所求的代数式,通过约分可以求得分式的值.15.(3分)若函数是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则k=2.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到k2﹣5=﹣1,且k+2≠0据此可以求得k的值.解答:解:∵函数是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k2﹣5=﹣1,且k+2≠0,解得k=2.故答案是: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是将一般式(k≠0)转化为y=kx﹣1(k≠0)的形式.16.(3分)在△ABC中,AB=13,AC=15,高AD=12,则BC的长为14或4.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分别求得BD与CD的长,从而不难求得BC的长.解答:解:∵AD为边BC上的高,AB=13,AD=12,AC=15,∴BD==5,CD==9,当AD在△ABC外部时,BC=CD﹣BD=4.当AD在△ABC内部时,B′C=CD+BD=14.故答案为:14或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运用能力,易错点为学生容易忽略掉另外一种情况.17.(3分)(2009•台州)在课外活动跳绳时,相同时间内小林跳了90下,小群跳了120下.已知小群每分钟比小林多跳20下,设小林每分钟跳x下,则可列关于x的方程为=.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要求的未知量是工作效率,有工作总量,一定是根据时间来列等量关系的.关键描述语是:“相同时间内小林跳了90下,小群跳了120下”;等量关系为:小林跳90下的时间=小群跳120下的时间.解答:解:小林跳90下的时间为:,小群跳120下的时间为:.所列方程为:.点评:题中一般有三个量,已知一个量,求一个量,一定是根据另一个量来列等量关系的.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3分)(2009•江西)函数yl=x(x≥0),(x>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结论:①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的坐标为(3,3);②当x>3时,y2>y1;③当x=1时,BC=8;④当x逐渐增大时,yl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③④.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压轴题;函数思想.分析:逐项分析求解后利用排除法求解.①可列方程组求出交点A的坐标加以论证.②由图象分析论证.③根据已知先确定B、C点的坐标再求出BC.④由已知和函数图象分析.解答:解:①根据题意列解方程组,解得,;∴这两个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A的坐标为(3,3),正确;②当x>3时,y1在y2的上方,故y1>y2,错误;③当x=1时,y1=1,y2==9,即点C的坐标为(1,1),点B的坐标为(1,9),所以BC=9﹣1=8,正确;④由于y1=x(x≥0)的图象自左向右呈上升趋势,故y1随x的增大而增大,y2=(x>0)的图象自左向右呈下降趋势,故y2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确.因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和函数图象求出正确答案加以论证.三、用心做一做,显显你的能力.(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10分)(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