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0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十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国际关系学的产生源于安全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的产生与最不安全的状态-战争-如影相随。•安全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如沃尔弗斯(ArnoldWolfers)所言:安全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起点和落点。修昔底德现实主义伯罗奔尼撒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三十年战争现代国际关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周边安全国际反恐合作军备竞赛与核不扩散能源通道气候变暖安全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基本价值。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安全概念与安全研究1安全关系与安全观2安全战略分析3课后思考题4安全概念与安全研究安全概念的界定•对于任何一个国际行为体而言,免于伤害或危险的现状或感觉,在任何时候都是参与国际互动的首要目标与条件。•客观现状,免于危险和威胁•主观上没有恐惧、疑虑和担心安全是一种状态•安全感•客观方面是国家是否受到威胁•主观方面是人们是否存在恐惧安全是一种心态•动态过程•预防措施与防御手段•维护安全的机构安全是维护安全•军事、政治、经济、信息等不同领域的安全安全是多元的安全概念的界定•沃尔弗斯:“安全在客观意义上标明对所获得的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意义上表明不存在这样的价值受到攻击的恐惧。”•国际安全是指国际关系总体上不存在危险,国际社会各成员至关重要的利益未受到威胁的一种状况;也指显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得到可靠保障,以及人民、国家与国际组织等行为体正常关系得以维持的状况。安全概念的界定•中国古代的居安思危即是重视安全的直接体现。居安思危安全心理唇亡齿寒国家安全舟水关系内部安全国际关系中的安全概念是产生于西方的一个概念。国家安全的提法最早由李普曼(WalterLippmann)于1943年在所著的《美国外交政策》中提出。但是至今,学者也未能对安全形成较为一致的界定。安全概念的界定•布朗(HaroldBrown)认为,国家安全是一种能力:保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基于合理的条件维持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经济联系,防止外来力量打断它的特质、制度和统治,并控制它的边界。•多伊奇(KarlDeutsch)认为,安全意味着和平及对和平的维护。安全概念的界定安全概念存在争议的原因客观上谋求安全的主体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与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会导致不同安全考虑。国家遇到的现实安全问题不同,对安全概念的认识就不同。主观上不同的安全主体处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对安全作出不同的界定。不同的身份会形成不同的安全观念。小霍尔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安全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的外皮,根据适用的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内容。安全概念的界定•总的来看,安全与威胁或危险密切相关,换言之: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或危险,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现实的威胁•可见的危险•一般出现于局势紧张之时•一方强大对另一方构成威胁•一方支持另一方国内反对派潜在的威胁•威胁的可能;是作用于人的心理的较长远的东西•多发生于和平时期•一国的崛起容易让他国产生某种疑虑•国家对潜在威胁的忧虑正是安全主观含义的体现安全概念的界定•安全的主观和客观属性是相互关联的。•当客观上受到威胁时,在主观上也会有相应的反应,即使不恐惧也不会对威胁的一方继续存有信任。•当主观上存在不信任感乃至恐惧时,客观上也必然会使得紧张关系加剧。•所以,维护安全也要实现两个目标:客观上造就一种安全现状;主观上造就一种安全心态。安全研究的发展•安全研究(securitystudies)与安全概念的产生大致同步,兴起于二战时期。•安全研究的第一次浪潮期(二战到1960年代):主要关注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强调威慑和军事平衡,忽视国际紧张关系的非军事根源。•安全研究的第二次浪潮期(1970年代开始):安全视野开始从政治军事领域拓展到经济、生态和社会安全领域;发展出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复合安全等新的安全概念;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安全研究的发展•合作安全(cooperativesecurity):不同于以往的以对抗为特点的安全概念•共同安全(commonsecurity):一国的安全是以全部国家的安全为条件•综合安全(comprehensivesecurity):安全是一个多层次概念,不同于以往单纯强调政治-军事安全研究的传统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布赞对安全研究体系的划分较具代表性:《安全:新的分析框架(Security:ANewFrameworkforAnalysis)》将安全研究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安全的主体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经济:贸易、生产和金融关系环境:人类活动与生物圈关系社会:集体的认同关系军事:强制性关系政治:权力、统治地位与承认横向:安全的内容布赞的安全研究体系分类意味着西方学界原来以国家为中心、以政治-军事为重心的研究取向已经扩展到上至全球、下至个人,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领域的复合型安全研究范式。安全关系与安全观安全关系与安全观•行为体只有在与其他行为体或国际体系发生关系时,才会产生安全问题。如行为体之间不存在互动,则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或不安全。•所以,安全就是一种关系的产物,是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之间的多元化、多样性互动的结果。•安全关系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且随着不同语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形式(国际关系、双边关系、合作关系、经济关系、观念关系等等)。安全关系与安全观•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国际政治中构成不同的安全关系。•外交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安全关系,即使在过家家不存在外交关系,也可能存在安全关系(战争关系)。•安全研究中,对行为体安全现状或心态以及其所受到的来自其他行为体或国际体系影响的研究是安全观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对问题回答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范式:现实主义、制度主义、其他。现实主义安全观•现实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国家安全。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行为体,是安全的指代物,国家需要享有对内的最高政治权威和对外的平等自主,并由此决定了国家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维护自身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对自身最高权威的珍视和相应的利益诉求的提出,决定了每个国家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解决问题,从而造成国家之间的结构性冲突不可避免。因此,不安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最主要特征。现实主义安全观•为了实现国家安全,或者说消除外在的威胁或危险以及内在的恐惧感,国家就要获取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优势,最直接的呈现就是增强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作为主要外在呈现的暴力因素是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不论是经济力量、自然条件、领导力、文化力还是其他等等各方面的软硬力量和先天后天条件,只有与军事力量衔接才具有意义。现实主义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这种不安全的基本来源。新现实主义安全观•古典现实主义把权力视为目的,所以希望获取更多的绝对权力以及相对优势;而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只是手段,太大或太小的权力都可能存在风险,安全才是其关心的核心议题。•相应地,新现实主义也提出国家之间是存在着安全竞争逻辑之下的有限合作可能的。因为,他们关注的是相对收益,而非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开始涉足国际合作,但是因为核心主张认为国际体系是缺乏信任感的,所以依然无法化解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安全困境。新现实主义安全观•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为了维护安全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增强自己的力量;二是削弱自己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力量削弱自己的力量正向对他者产生威慑,敌意减少,保障自己的安全产生和解作用,对方减少敌意,保障自己安全负向对他者造成挑衅,敌意增加,恶化自己的安全环境产生引诱作用,对方增加敌意,陷入被动的不安全国家不论采取何种战略,都可能冒较大的风险。所以,陷入安全困境,每个行为体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都会增大另一方的不安全感,因为这种不信任的恐惧感,最终可能就会引发军备竞赛。新现实主义安全观•所以,据此新现实主义者提出了以合作求安全的观点,认为很多情况下对手可以通过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政策来实现他们的安全目标,与其冒竞争的风险还不如冒合作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国家之间共有知识的建构,一些所谓的“成熟国家”出于安全的理由,在为自己制定政策的时候也会考虑邻居的利益,从而推动安全困境逐渐消除,达成安全共同体(北欧、法德推动的欧洲)。新自由主义安全观•新自由主义安全观基于“复合相互依赖”的假定而更多的强调跨国联系,而非自助。•因为这种相互依赖造成了彼此之间利益的日益融合并推动了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使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并更加强调:一是更强调制度对于调节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行为的作用;二是更强调国家在安全合作中的绝对收益。制度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有助于减少对欺骗的恐惧,从而减轻因合作中所得不平等而造成的恐惧,从而使得承诺更可信,使得合作更加可能。其他理论流派的安全观•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反思主义范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强调社会建构、话语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部分学者认为是全球文化规范而非国家内部利益决定了大国干涉的模式,也正是因为文化的吸引力,而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催生了新的国际安全环境。安全战略分析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行为都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表现为一国企图控制另一国的行为,也说明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最基本的属性:不相容性与冲突性。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家间固然存在冲突的现象,但是也有深刻的合作可能。•复合相互依赖的发展让国家利益的相互性、共同性与合作性得以呈现,从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并促进合作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形式。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自利的利益共享的利益追求自利,导致排斥与冲突追求共享,导致合作与和谐国家维护安全利益,本质上就是维护对国家安全有好处的现状或改变对国家安全不利的现状,国家利益通常指的就是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需求和欲求。国家利益可以分为: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人道主义及其他利益。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库尔图诺夫(AndreyKortunov)认为,国家利益的产生:整体的方法、实证主义的方法。库尔图诺夫解释方法整体的方法假定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命运和使命是不能选择、改变和拒绝的,它们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历史和地缘政治地位之中。不能追随其使命的国家注定要衰落甚至消亡。政治领导的目标在于揭示这种使命,精心的阐述它,并把它灌输于社会之中。政治家的智慧就在于他们能以适当的方式就国家的长远未来建构这种国家利益概念。这样便将国家利益变成了一个价值和信念问题。实证主义方法假定基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比较理性的基础。认为,国家利益只不过是社会中多元的,有时甚至的相互排斥的集团利益的最小公分母。政治领导人不能揭示或发明这种利益,只能理解和平衡。社会应当利用国家来协调集团利益,政治家提出的个人版本的国家命运是不可强加给社会的。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整体的方法所涉及的利益是自上而下产生的,反映的是国家作为整体的需求,因而具有宏观和神圣的特点,既可以包括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也可以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体现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最高利益(价值观的反映)。•实证主义所涉及的利益是自下而上产生的,反映的需求与吁求比较实际和具体,面对社会中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国家作为全体国民的代表,它的利益只能是整个社会中各个局部利益互动的结果。这种结果取决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制约,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不是利益的发明者,而是利益的调和者。比如全面公决。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安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以国家为主角,以政治军事安全为内涵的安全观是典型的传统安全观,往往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