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考题目(1)分析比较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人性理论。(见杨晓磊,2012)答: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人性问题是一直争论不休的心理学基本问题。①弗洛伊德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弗洛伊德在不同时期对人性的见解不尽相同,在早期他提出了性本能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认为攻击和敌意也是人类行为有力的动机和内在本性。弗洛伊德最初的性欲本能说在他于布劳尔合著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1985)中有所体现。他在临床中发现,那些病人被压抑的经验常与性爱有关,这就是他主义到性爱与精神病的关系,并认识到性欲在神经官能症中起支配作用。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生殖性欲本能说逐渐演变为心理性欲说,这时他认为性爱不仅仅是生殖方面的,范式能使身体得到快感的都包括在内,如乳儿吮吸母乳等。之前他认为心理的主导原则是快乐——痛苦的原则,快乐的追求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在晚年他则更多的论述人性的攻击性,并最终将本能归结为两大类,即爱的本能和破坏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弗洛伊德还认为这两种基本本能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结合,比如性行为是一种侵犯行为,但其目的是最亲密的结合。总而言之,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这些本能都是非理性的,直接与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相对立的,也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②马斯洛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马斯洛的人性观的形成受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人文主义哲学的影响。马斯洛反对行为主义把人混同于动物,也不赞成精神分析把注意力集中于病人的精神状态,他认为这都漠视的人本身具有的巨大潜力。马斯洛决心研究如何改善人性,他主张发现人类固有的善良价值,并认为人类自身是伟大的,人所具有的一切都是非恶的,都是值得尊重的。马斯洛一人自身的内在价值为人性的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性,当然不会有“恶的”。马斯洛认为人性的某些方面被认为是恶的,是因为人没有很好的受到尊重的结果。马斯洛的潜能论,自我实现理论都翻译了他的人性观。③比较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人性观马斯洛是一个典型的性善论这,而弗洛伊德是一个典型的性恶论者。原因有三点。第一,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维多利亚时代压抑。二战以后,法西斯战争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殇痛。第二,思想渊源和自身经历不同。弗洛伊德是布伦塔诺的学生,间接地接受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莱布尼茨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思想便是来自于此。马斯洛则受西欧强调精神价值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方法论的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固有的善良价值,建立其自我实现人的健康人格理论研究。第三,研究对象、方法及目的的不同。(2)对比分析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的异同。①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id):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自我(ego):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前三个时期是以身体的部位命名。原因是在六岁以前的个体,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体上的部位获得满足的。因此这些部位即称性感带区。本能论:弗洛伊德的“本能”指的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具体而言,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之后弗洛伊德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理论后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②荣格的人格理论(Jung'spersonalitytheory)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动力理论、人格类型理论、人格发展理论。1.1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部分组成。集体潜意识是从祖先哪里传承下来的,由不同于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和形象构成,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本能和原型。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自性等。1.2人格动力理论提出人格发展等量原则与熵原理、人格的因果性与目的性、人格的两种流动方向(前行和退行)。1.3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按照两种态度和四种驱力分为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1.4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童年期(出生到青春期)、青年期(青春期到中年)、中年期(女性从35岁、男性从40岁到老年)、老年期。[1](3)述评精神分析学派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把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都答上去。华生行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