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冲刺】新东方2021年考研政治背诵核心考点完美整理1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2(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唐刘禹锡唯物)(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①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物质定义的意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形式:生产、处理和变革.关系和科学实验。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天然自然)属人世界)7,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二)(1直接产物。不能说意识创造物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3(4)(5)意识发挥的条件:)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9,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三)★★(1(2(3(4)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5)210,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三)(1(2(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新生旧灭):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4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是前进。存在即过程,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11,规律(三)12,本质和现象(三)(1(2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①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④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⑤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13,必然性和偶然性(正确分析可能性)(三)★★★偶然包含、表现必然,是必然的补充必然制约偶然③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14,原因和结果(三)③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三)(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背熟)1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三)1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斗争性绝对。: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1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7年新改)(背熟)(三)★★(1)同一性的作用是:(2)斗争性的作用是:(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三)★★★(1至终的矛盾运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3)矛盾解决的形式:(多选注意)(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问题精髓①区别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②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3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②以人为本是.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⑤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经验论的错误表现为: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2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决定作用(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被群众掌握才起作用24,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四)★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升华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③区别和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在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2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四)(1)第一次飞跃的条件:(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区别: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辩证法)(2)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理性-实践26,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1(2)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3(4(5)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6无意义的。27(1(228,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价值的特点)(四)(1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2(两方面)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②人的需要是受.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4(3★★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4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应当符合29,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四)★①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尺度;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尺度。②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相互引导,实践是共同标准③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区别)30,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四)★★★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②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1,.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年新加)(五)3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五)33,生产力(物质性、.性、历史性、层次性)(五):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②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34,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五)35,.的政治结构(五).政治结构核心问题:国家②.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法律制度②政治法律设施36,.的观念结构(五)②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37,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五)(1(2(3(4)意识形态是.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判断.意识是否先进看它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5(背熟)③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不平衡性。意识形态功能集中体现在维护或批判.,调控.和人的活动上。38,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五)(1(2)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人化的形式、.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4)文化的功能:(5方向④有利于.进步的文化。39,.发展的基本规律(六)★★★(1)(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0,科学技术的.功能和科技革命在.发展中的作用。(五)①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的一种重要活动②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并且始终是进步的革命的因素。③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④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发展。⑤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更加强烈、更加深远。41,.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六)①.和人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的.,人是.的人。②人是.的主体,.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5③.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④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⑤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4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六)(1(2包括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3(4)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②历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③甚至对历史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④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制约。4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六)★★(1(244,.形态(七)45,.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