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如右图)1、位置特点:(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大部北温带,小部热带(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影响:南北跨纬度约50度,气候差异显著;东西跨经度约60度,时间差异大3、优越性:(1)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2)海陆兼备,方便与各国友好往来;(3)东部临海,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降水。二、中国的疆域、临海和邻国(如右图)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2、领土四至点:东、西、南、北3、临海:渤、黄、⑦东、⑧南、⑨太平洋4、内海:渤海、琼州海峡4、岛屿:.岛(最大)、海南岛5、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6、临国:面积最大①,人口最多④,最大内陆国③,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⑤(参考图中序号、位置)三、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划分:省、县、乡2、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如右图)3、特殊省区:(1)最南、最北、最西、最东的省区;(2)面积最大、最小的省区(3)纬度最高、最低的省区;(4)跨经度最广的省区;(5)全部在热带范围内的省区;(6)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7)邻国最多的省区;(8)邻省最多的省区;(9)有两个简称的省区;(10)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4、省区轮廓:四、中国的人口1、数量:13.4亿人,占世界1/5以上。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如右图)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问题:①.问题:住房、交通、就业等;②资源、环境问题(2)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ABCD4、人口分布(如右图)(1)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2)分布:东南部多,西北部少(3)原因:东部地形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西部相反。五、中国的民族1、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少数民族55个2、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口较多少数民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3、民族的分布:(1)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分布地区: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形1.地形特征及影响(如右图)(1)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2)影响:①有利: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②不利: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多自然灾害2.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右图)1.山脉的分布:(按走向,对应图中数字)2.地形区的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字母)3.四大高原的特征: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二、地势(如下图)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分界线: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脉3.影响:(1)河流流向:使许多大河向自西向东流入海洋(2)气候:利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降水(3)水能开发: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4)交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三、气温1.气温的分布特点(课本第33页图2.13、2.14)(1)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2)影响因素:纬度因素(3)一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4)夏季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海拔高(地形因素)2.温度带(1)名称: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2)分布:(课本第34页图2.17)(3)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秦岭──淮河(4)不同温度带的影响:作物、住房四、降水1.降水的分布特点:(课本第36页图2.18)(1)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影响因素:海陆因素(3)8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2.干湿地区(1)名称: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2)分布:(课本第38页图2.22)(3)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秦岭──淮河(4)降水不同的影响:作物、植被、住房、饮食五、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1.中国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2.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及分布(右图)(2)气候特征(右下图,对应上图中字母)各代表哪种气候,特征如何?3、影响气候的因素:(对应右上图中的字母)(1)纬度:(图中A、B两地的气候差异)(2)海陆、季风:(图中C、D两地的气候差异)(3)地形地势:(图中E地与其它地区的气候差异)4.季风示意图(如左下图)5.季风气候的影响:使我国气温冬冷夏热,夏季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六、河流1、概况:(1)特点:以外流河为主(2)外流河:①分布地区:东南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②主要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③河水来源:降水(3)内流河: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主要河流:塔里木河;③河水来源:冰雪融水(4)水文特征:夏季为汛期;冬季有无结冰期分界线:秦岭──淮河2、长江(如右图数字)(1)概况:发源地:①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②东海;上、中、下游分界点:④宜昌、③湖口;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省区: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2)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没有结冰期(3)中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6300千米,世界第ADCBE三)、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4)开发(贡献):①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宝库):集中在上游河段,最大水电站:⑤长江三峡②航运(黄金水道):占全国内河航运的2/3,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③灌溉、养殖、旅游等(5)治理3、黄河(如右图)(1)概况:发源地:①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海洋:②渤海;上、中、下游分界点:③河口、④桃花峪;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2)水文特征: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3)中国第二长河“几”字形(4)开发(贡献):①塑造了平原:D华北平原、E河套平原、F宁夏平原②提供了灌溉水源③水能资源丰富:集中在上游河段,最大水电站:⑤小浪底(5)治理4.长江黄河的共同点:(1)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2)共同流经青海、四川省;(3)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4)都是上游水能资源丰富;(5)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七、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分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2.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2)分布地区:干旱:华北地区;洪涝:南方地区;台风:东南沿海;寒潮:西北、华北、东北、南方地区;地震:.、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中西部山区,西南最严重3.防灾、减灾措施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基本特征1.概念及分类:可再生资源──保护、培育非可再生资源──珍惜、节约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原因:人口众多)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难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如右图)(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不足;(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3)地区分布不均3.土地资源的分布:(如下图)5.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三、水资源1.时空分布不均(1)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联系降水时间变化)──对策:修建水库(2)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联系降水空间变化)──对策:跨流域调水2.南水北调工程:(如右图)(1)目的: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状况,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2)线路: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经过济宁。②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引水,向北到河北、北京③西线工程: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3.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降水和时空分布不均;(2)人多用水量大;(3)利用率低,浪费严重;(4)污染严重。4.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1)水污染(“就地取材”)──防治污染(2)水浪费(“熟视无睹”)──节约、合理利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一月份0℃等温线;2.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4.半湿润和湿润地区分界线;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6.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7.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8.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へへへE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交通运输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2)特点:(1)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2)铁路干线:分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对应右图中数字序号)南北干线(自东向西):②京沪线、①京哈线─③京广线、④京九线、⑤北同蒲─太焦─焦柳线、⑥宝成-成昆线东西干线(自北向南):⑦京包─包兰线、⑧陇海─⑨兰新线、⑩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11青藏线(3)主要的铁路枢纽:北京、上海、A郑州、B徐州、C兰州、D株洲(右图中字母)3.我国主要高速铁路:京沪线、京广线、哈大线、沿海线二、农业1.农业的部门及作用(1)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2)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和物质3.影响农业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水源、土壤(2).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技术水平4.农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对应右下图字母)(1)A宜林则林: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2)B宜粮则粮: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C宜牧则牧:高原、山地,牧草生长好(4)D宜渔则渔:沿海或河湖较多5.农业发展方向: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三、工业1.工业的作用及地位(1)作用:为.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物质条件(2)地位: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3)占世界首位的产品: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2.我国工业的分布:(如右图)(1)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2)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优势: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国家政策支持(3)主要工业基地:①名称及分布(如右图)A辽中南、B京津唐、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②分布特点: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1)现状及作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布: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密集,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地区稀疏,发展速度较慢(3)三大密集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如上图)(4)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