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原创押题卷 (考试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原创押题卷(考试版)上学期期末原创押题卷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28分)1.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4分)执着坚守茁壮成长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骤雨初歇,景色清liè,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diàn,也是不错。(1)喧嚣.(________)(2)清liè(________)(3)沉diàn(________)3.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2)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安徒生,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童话《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D.《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关联词语使用恰当,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不关心他的军队,()不喜欢去看戏,()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A.既又又B.既也也C.不但也也D.不但还还6.指出下面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仿例句造句。(3分)例:秋天到,秋天到,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运用了____修辞)。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包括标点。)(3分)(韩国《.日报》4月13日文章)中国国家..提出“中国梦”是在2021年11月。当时,他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年多后,.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激活2021多年前的古代物流网,这一丝绸之路构想称得上是中国梦。中国放低姿态,行事低调。..在3月28日开幕的博鳌论坛演讲中表示,“中国近代以后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这是在否认中国会称霸。但他的“通过一带一路完成强汉盛唐复兴”的梦并不会因此就消失。因为这正是贯通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哲学,而向西部快速前行的中国高铁就是一个象征。二(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齐宣王见颜斶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②。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③,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④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说。……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⑤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⑥,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⑦。”颜斶再拜而辞去也。(选自《战国策》)【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趋士:礼贤下士。③柳下季:即柳下惠,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指坟墓。樵采:砍柴。④曾:竟。⑤细人:小人,德行低下的人。⑥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⑦丽都:华丽。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曰:“斶前.!”(____________)②宣王不说.(____________)③及.今闻君子之言(____________)④妻子..衣服丽都(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3分)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10.颜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二)阅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完成后面小题。(14分)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11.选段中作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若干有趣画面,请仿照示例加以概括。(4分)(1)请教“怪哉”的传说——不得要领(2)(3)大家一起读书——人声鼎沸(4)12.你认为文中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第9-10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13.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6分)(1)作者用排比句列出了同学课上所读的内容,试析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2)找出描写先生读书神情、动作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妙处。(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材料一】打哈欠好处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往往会伸开双臂打一个长的“哈欠”,此时,你的胸腔中会有一种舒适感。你知道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紧张的学习过程,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较多的能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静呼吸不能把体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身体各器官有疲劳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这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区由抑制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以使大脑皮层进行正常的工作。【材料二】研究观点(1)有些人看到身边的人打呵欠,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打呵欠。无疑,在人的感觉和行为中,呵欠是最先被人们发现的有广泛传染性的一种行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牵涉到心理和.行为,而且有多种解释。(2)美国心理学家普拉捷克认为,大部分人并不会受打呵欠的传染,只有在那些移情人群中,打呵欠才会传染。所谓移情人群是指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人。对这类人的最好解释是,看到别人跌倒,跌倒者有时并不会惊呼或喊痛,反倒是观看者会喊“哎哟”,仿佛跌倒的是自己。(3)不过,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莫里森除了认为打呵欠的传染性是因为有移情作用外,还与人在进化过程中学会的.交往有关,甚至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莫里森发现,那些容易同情别人的人打哈欠的几率是那些社交技巧不高的人的3倍,这说明,看到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打呵欠的人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甚至这也是一种搭讪的技巧。(4)为了证明打哈欠传染的交际功能,莫里森招募了40名心理系学生和40名工程系的学生做一个试验。心理系学生被视为移情者的代表,工程系学生则在条理化分析方面见长,因而不善于移情。第一次试验的结果显示,心理系的学生看见别人打哈欠后自己平均打哈欠5.5次,而工程系学生则平均为1.5次。这说明,移情和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是打哈欠传染的重要原因。(5)移情和.交往是否能完全解释打哈欠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呢?显然,人们并非完全认同这样的解释。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材料三】两种不同的假说现在公认的观点是,科学研究尚不能解开打哈欠之谜,但是,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一种认为打哈欠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打哈欠却可以刺激大脑,让大脑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很早就起床或晚上熬夜时会经常打哈欠。打一次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此时打哈欠者会闭目塞听,让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放松。因此,这是一种让人在身心上得到短暂休息的最好行为。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打哈欠是可受大脑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的一种行为,因为尽管打哈欠不由自主,但是,在打哈欠时,一个人可以控制,即不让哈欠自然打完6秒钟,而是可以马上停止打哈欠。另一个原因是,在人的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称为镜像神经元。人在看到某种动作或者听到某种动作的声响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因而可促使人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这种能受意识控制的行为才能被模仿。这个假说是由研究人员通过做实验提出的。研究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大脑皮质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相互传染。这种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