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教研记录地点:义井小学参加人员:闻志英秦洁王秉章任艳凤张静康路吕素洁冯敏马艳提供课例:闻志英四年级《万年牢》主持:闻志英研讨记录闻志英: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本”学习和研讨之后,大家一致感到,就语文学科而言,要想做到教学准备有实效,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的问题。二是,怎么教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要准备的六方面内容:课程标准的回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完善、最近发展区分析和教学流程的设置。这六方面内容,分成了两大块,一块是,借助课程标准的回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行教学目标的完善,力争续写出既凸显课标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清晰合理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因为确定好了教学目标就也就等于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第二块是,借助最近发展区分析依据,做好教学流程的设置。因为教学流程的设置清楚了等于弄明白了怎么教的问题。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闻志英:我先来说说第一大块,教学目标的完善。要想使所确立的教学目标科学,我们必须要对课标中的要求心中有数。《万年牢》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第二学段。课标在本学段就阅读领域提出了10点要求。一、陈述本学段的课程标准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二、教材分析1、把握条理清楚的叙事。课文首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接着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由此换来了上乘的质量,“糖蘸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然后讲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多赚钱的一套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这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最后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这是出自孩子内心的真切感受。2、品味三写“万年牢”之妙。课文三次提到了“万年牢”,它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联系呢?“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这里的“万年牢”指的是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而且不怕冷、热、潮。这源于它的制作工艺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蘸……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个个环节妥妥贴贴,由此换来了上乘的质量。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实在在地制作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名副其实。“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这里的“万年牢”指的是商家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因为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偷工减料,不短斤缺两,不以次充好,不做亏心买卖,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这里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是啊,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啊!总之,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做生意买卖的万年牢,而万年牢的生意靠的则是商人那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一个人品差的人,做生意也肯定不会怎么好的。张静:我在研读文本时的一点发现,事件娓娓到来,不免使读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秦洁:张老师说得特别好,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一点。本文和现实生活练习很密切,也是一个亮点。吕素洁:觉得“万年牢”也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这独特的题目也会激起学生疑惑。康露:这篇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情节感人,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非常有好处,我觉得既适合深入理解,又能给学生创造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能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是一份很好的教学元素。三、本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四、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兴趣,对糖葫芦很熟悉,这能激发学生对做糖葫芦的人和制作过程;课文要求书写和认识的生词很少,借助工具书学生就可以了解字音和词义;课文层次清晰,在读的基础上,可以掌握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时,学生的讨论交流辅以教师的指导可以理解课文的难点和重点。任艳凤:学生已经可以正确书写笔画简单的汉字,因此文中一些相对简单的汉字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掌握,课堂上教师只要指导复杂生字的写法我觉得就可以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学生觉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很难。王秉章: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概括几乎把课文复述了一遍,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概括主要内容。一会这节课将会为我们展示这样的设计。我建议:“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补充到教学目标中。闻志英:接下来我将谈谈我怎样教,希望大家多多提建议。我的教学设想:一: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句子,自己查资料,问家长,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或留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读议结合,感悟理解“万年牢”。启发学生懂得,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只有万年牢的人品才能做出万年牢的产品。这三次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把握文本,使学生感受作品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四:联系生活,深入体验“万年牢”。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情感,从课文中受到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的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二:再读课文,交流讨论问题:(1)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2)课文中三处描写了“万年牢”,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三:读议结合,感悟理解“万年牢”。1、第一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1)为什么叫“万年牢”?(2)这种“万年牢”的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3)读出父亲的自信和自豪。2、第二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1)什么叫正道?(2)父亲是如何走正道的?和父亲相比,那个做买卖的大老板,是走正道吗?(3)“万年牢”指什么?(4)读出父亲的真诚与正直。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是指什么呢?(1)体会父亲教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2)读出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四:联系生活,深入体验“万年牢”。马艳: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教师导向学生较成功,由问走向文本,拉进了师、生、文本的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激励学生有创意的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对独立阅读课文的把握基本符合中年级学生特点。冯敏:这堂课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值得学习的是通过抓住重点语段的品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也是小学中高年段学习语文比较常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其次是教师本人对课文中一些有特色的语言表达的关注比较到位,如果同时能做到引导学生也去学习则会效果更好。所以建议我们的老师在拿到文本之前要用心研读,研读过后一定要自我思考:这一篇课文(这一堂课)我要让我的学生学到些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说没有这种目标意识,那么功夫就会白费,课堂效率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课标上要求我们高年段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二是学精神,不仅要关注语言,更要关注语言背后的东西,也就是作者写作的一种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领悟的文本精髓。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重理解内容,忽略语言学习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通病。这一点要引起老师的重视。这样在研读文本确定“教什么”以后,再去想怎样教。张静:我们学语言不要局限于一篇课文,要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去见识。像一位名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他把教学视野置放“鲁迅文化”这么一个大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学生的视野更阔,见识也更广,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去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学习效果更好。关注作者,关注与文本有关的系列作品,自主拓展学习视野。同时她的这种块状设计也有别于我们常用的线型设计,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吕素洁:《万年牢》一堂课有很多做法我很喜欢。一是字词教学教师抓得比较扎实,长此坚持下去,学生应该会有不少收益。尤其是出示词卡教学词语那一环节是本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特别实在,教师出示的一些词语都是一些有关课文主要内容、文章脉络的重点词。且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词语环节,教师在检查学生读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这样既解了词,又引导全体学生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二是预习环节的自主质疑环节,很实在。引导学生把预习过程中一些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有词语理解方面的,有课题与文章内容关系方面的,有文章内容方面的。但这环节花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在开头的那一段时间里,学生聚焦的都是词语理解方面的,如果教师能以“你们提的都是与字词有关的问题,谁还能就文本内容或表达方式提相关问题呢?”这样的提示语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视角的转变,则会更好。三是对学生预习总结激励措施很到位。在每一个环节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有一个小结:“今天的金问题奖颁给某某同学”“今天的活字典奖颁给某某同学”,象这种习惯性的激励措施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很主动的关注字词,很主动地进行置疑。但这堂课的拐点出现在哪呢?也就出现在质疑之后的读书解疑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试图把刚刚提出来的各种大小问题一一解决,随后老师又出示了两个问题,然后老师在学生互相解疑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被学生牵住了注意力,阵脚有点乱了。闻志英:是的,不同的学情,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今天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同时也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继续今天的思考,争取真正地有所获。最后,谢谢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