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SMU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海事大学SMU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辨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中健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10.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诸如气候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11.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并述一、两个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13.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对策研究。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15.通过生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如何理解科学家的道德束缚。16.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2.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文明。3.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提供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2)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人类依赖自然界有反作用于自然界;人类应预见自身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人类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两大关系要“和解”;(3)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建设并列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4)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无疑会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深刻的思想启示: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重视环境法制建设,加大环境保护监督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改变传统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模式。2: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1.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2.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3.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4.技术的发展由.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比如20世纪初,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科学家也是在解决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的矛盾的过程中创建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之后的科学家又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立了分子生物学,超循环理论等一系列新科学,新理论;6.所以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3: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答:1.多学科交叉方法是指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2.跨学科方法是指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亦称多维融贯方法;3.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融合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2)多学科融合或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型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3)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追求的是片面的深刻之后整体的融合,是单科独立发展与多科学术对话相结合。多学科方法通过相互解释与集体研究消除了片面与偏见,实现了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观点之间的融合。(4)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体现了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发挥了专家见识与集体智慧。学术研究有多元化的权力,有多学科的观点,对不同学科观点不同学者要有学术宽容。多学科研究方法允许各个学科的富有启发意义的偏见。每位作者可以突出各自领域中在广义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方面的长处。4: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答:1.科学技术在为.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2.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等问题;3.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异化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4.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但总的方向是前进的,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科技作为生产力中的关键因素,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唯有肯定它的存在,并且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所带来的影响。造成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生产关系,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异化是由私有制和强制性的.分工引起的,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全面发展,才能消除异化;5.现阶段,面对科技对人的异化,我们要:(1)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促进人和.的健康发展。(2)必须建立合理、公平的.制度,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3)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6.面对科技对自然的异化,我们要:(1)人类要遵循和平、公平、公正,造福于人类共同家园的原则,树立科学技应该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协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的理念。(2)要限制人口过度膨胀。(3)改进工业化机械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中健康、持续地运行?答:1.科学技术.运行的特点:(1)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2)科学技术.化(3)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2.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区域(空间)运行的不平衡性;(2)过程(時间)运行的不平衡性(3)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4)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3.为了保障科学技术在.中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1)建立保障研发活动.运行的机制。在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科学技术与.一体化的前提下,必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保证科学技术.运行中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2)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国家的科学技术决策机构必须做好战略方针制定,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升级调整,研究开发投入,区域示范探索;(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比如科学奖励制度,技术专利制度,科技中介服务体系。6: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答:1.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加快.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惶恐与不安,大片森林毁灭,多种珍稀动物灭绝,温室效应等。现代技术,科技和工程活动带来的伦理问题,有些是由于超越了传统伦理观念和约束机制的作用范围造成的,因此急需建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形成新的有效约束机制;2.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某些违背科学研究活动的伦理规范的现象,如抄袭剽窃,伪造包装,浮夸虚报,乱拉关系等,值得引起高度重视;3.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4.科技工作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科技工作者是.的人,其活动既非真空也非孤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造活动既影响.也受.的制约,作为活动结果的科研成果或技术发明的应用对.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应对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产生的后果负责,即承担.责任;5.科技工作者应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科技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科技活动和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便同他人及.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活动与他人、.、自然之间都存在伦理关系;6.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7.综上所述,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答:同: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是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具有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产出高等共同特点。异:1.发展现状,.文化环境不同我国正处于.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在全面建设小康.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2.发展目标不同到2021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不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答:1.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2.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就是增强我国创新绩效,依靠创新更好驱动经济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完善的创新制度基础是构建高绩效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2)创新政策导向转变,通过创新政策激励创新行为主体的互动,增强创新绩效,进而驱动经济持续增长;(3)激发企业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