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复习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既包括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2)三大音乐体系及其支脉?中国音乐体系及其支脉?中国境内的欧洲音乐体系及其支脉?中国境内的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及其支脉在以上各节中,分别介绍各音乐体系和各支脉的概况,代表性乐种,代表性曲目,音乐审美特征、音乐形态特点及其与人、自然、.、历史、文化的关系。(3)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征?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形态特征(含律制、旋法、节奏、节拍、音乐结构、记谱法、织体等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搬运号子)山歌(陕西“信天游”、陕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西北“花儿”、四川“晨歌”、牧区“牧歌”小调(抒情小曲)长歌泛指一些结构较长的大型民歌,包括风俗性长歌、长篇史诗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鼓词弹词牌子曲琴书道情杂曲走唱板诵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打击乐器特殊乐器综合性乐种文人音乐古琴音乐包括:琴歌、琴曲、琴论、琴谱词调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佛教音乐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祭孔音乐一、秦陇音乐1、歌曲《河州大令》花儿《保安令》河州花儿《脚夫调》山歌(信天游)《蓝花花》山歌(信天游)《尕老汉》酒歌2、古都长安、西夏王陵、秦兵马俑、汉唐陵墓、汉晋简牍、石窟塔寺、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大地弯遗址。。。秦陇文化的代表和象征4、兰州鼓子:是我国曲艺的古老形式之一,从清代至今的各种手抄本、出版物对它的称谓各不相同,有“兰州古子”、“兰州曲子”、“皋兰鼓子词”、“兰州鼓词”、“兰州鼓子词”和“兰州鼓词”等等。主要流行于甘肃省兰州地区和周边的皋兰、榆中、永登等地。13、○1民间乐舞:陕西的伞头秧歌、安塞腰鼓舞、武山玄鼓舞○2说唱方面:陇东道情、兰州鼓子○3戏曲:秦腔、眉户、陇剧、皮影戏二、三晋音乐1、○1山西传统音乐:民歌、舞蹈音乐、说唱、戏曲、器乐、宗教音乐等○2民歌: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3说唱:鼓书、弦书、琴书、道情、牌子曲○4民间舞蹈:歌舞类、乐舞类、歌乐舞综合类○5民间器乐:鼓乐、笙管乐、锣鼓乐、丝竹乐四种类型。笙管套曲《鹅郎》、唢呐套曲《大得胜》2、歌曲:《走西口》《大红公鸡毛腿腿》晋北民歌《绣荷包》晋北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左权开花调《交城山》晋中小调《走绛州》晋南小调6、山西八大套:五台县东冶镇一带流传的民间器乐曲,其中七套是笙管套曲,一套是唢呐套曲,是山西民间有代表性的吹打乐种。三、关东音乐1、“东北三宝”的人参、貂皮、鹿茸都来自东北大兴安岭的森林地区。2、代表性乐种:民歌、大秧歌、二人转、太平鼓、子弟书、吉剧、龙江剧、辽南鼓吹、萨满音乐、朝鲜族音乐、满族音乐。3、歌曲:辽宁海城《茉莉花》《翻身五更》汉族民间小调《道拉基》朝鲜族《阿里郎》朝鲜族4、满族是关东地区仅次于汉族的第一大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精于骑射能征善战,也喜歌舞,满族人民创造了自己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4、二人转:是流行于东北各地的一种走唱类曲艺艺术形式,是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什不闲、河北梆子等演变而成,至今有300年历史,曾有过“蹦蹦戏“、“双玩意儿”“小落子”等名称,1952年定名为二人转。5、吉剧:流行于吉林省,1959年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间艺术,并借鉴其他剧种的艺术特点发展形成。四、齐鲁燕赵音乐1、○1代表性民歌:当属小调,《绣荷包》《放风筝》《○1歌舞音乐:秧歌、花鼓、跑旱船、竹马、跑驴儿、小车会○2说唱:西河大鼓、京韵大鼓、山东大鼓、京东大鼓、单弦牌子曲、北京琴书、山东琴书○3戏曲:以京剧为主、河北梆子、评剧、吕剧、乱弹○4民族器乐:合奏有民间吹打合奏曲(特别是山东各地的鼓吹乐和冀中管乐最为著名)独奏有上冻筝曲、管子或唢呐独奏曲、琵琶曲2、歌曲:《小白菜》河北小调《放风筝》民歌《茉莉花》河北南皮民间小调《小放牛》河北民歌小调《绣荷包》山东苍山小调《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3、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4、齐鲁燕赵音乐诸多特征的形成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语言特征以及地区人群的性格特征的关系:答案:○1齐鲁燕赵支脉地处黄河下游,主要包括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和天津市等地,以华东平原为主,西至太行山、北抵燕山、东临渤海、黄海,南接中原和江淮下游,该区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民族以汉族为主。○2该地区为古代中华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3齐鲁文化以今山东省为核心,作为齐鲁音乐成熟标志的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这里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从音乐教育到乐律理论,从音乐美学到音乐表演,都有过杰出的创造,并为后期长足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五、中州音乐1、○1民歌:打夯号子、撑杆号子、山歌、田秧歌、小劳动、小调、采茶调、经歌、饮酒歌、○2民间歌舞:秧歌、豫南花鼓灯、开封大鼓舞、○3曲艺:河南坠子、三弦书、道琴、河南大鼓、花鼓、○4戏剧:豫剧、越剧、豫南花鼓戏、○5乐器:唢呐主奏鼓吹乐、锡笛吹管乐、坠胡曲2、歌曲:《桐峰山歌》中州山歌《绣八仙》豫西北地方小调《五更纺棉》经歌(风俗歌)《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5、鼓吹乐:民间俗称“响器班”或“锣鼓”,根据乐器风格分为“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它以两支唢呐、一架笙为主奏,加上小锣、小鼓、小铙和梆子等乐器。7、中州地区不同风格区的音乐特点:①以大别山、桐柏山区为主体的豫南音乐风格区。山歌具有很强的口语性特征,其曲调高亢嘹亮;灯调、小调的旋律活泼跳荡,轻盈明快。②以伏牛山区和南阳盆地为主体的豫西南音乐风格区。该区域的音乐敦厚朴实,新颖酣畅,大起大落,铿锵有力。③崤山、牛耳山为主体的豫西音乐风格区。其曲调粗犷朴质,声腔浑厚有力。④平原为主体的豫东音乐风格区。小调较多,旋律多为五声音阶,曲调平缓流畅,柔和优美。⑤太行山区为主体的豫北音乐风格区。其曲调古朴,感情热烈、雄浑憨直。4、豫剧:原名为河南梆子,又名“高调”、“河南讴”“靠山吼”,主要流行于河南省,豫剧为梆子声腔剧种,《花木兰》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代表剧目之一。8、豫剧有哪些流派,其特点。○1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2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3以周口、漯河一带为中心的沙河调,以上的特点是,演唱以假嗓为主,音列为sol\la\do\re\mi\sol\(习称上五音,唱腔的下句多落sol,故统称豫东调。○4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本嗓为主,音列为do、re、mi、sol、la、do(习称“下五音”)唱腔下句多落do音。六、江淮音乐1、○1民间音乐形式: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间歌曲、民间曲艺和民间器乐○2民歌:皖西大别山区的山歌、皖北苏北小调、江淮之间丘陵地带的田歌、皖西大别山区的号子、丧葬音乐、婚礼音乐、农事音乐○3山歌:高腔、平腔、低腔○4曲艺:扬州清曲、盐城牌子曲、安徽琴书、安徽大鼓○5代表性乐器:唢呐,《百鸟朝凤》《小放牛》○6戏曲:黄梅戏2、歌曲:《拔根芦柴花》江苏江都田秧歌《杨柳青》扬州小调《凤阳花鼓》凤阳花鼓调《谁料皇榜中状元》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3、凤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省凤阳县一带的花鼓类民间歌曲艺术。4、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它发源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黄梅县,当地人称之为“采茶”、“喔嗬腔”、“采子”,成长于安徽的安庆地区。5、简述黄梅戏的唱腔有哪些特点?唱腔音乐特点有:①黄梅戏基本腔调有“花腔”、“彩腔”、“主调”三类。②花腔,约有一百首,均系民歌、小调,是“二小戏”和“三小戏”的专用腔调,衬字、虚词很多,旋律朴实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③彩腔由四句组成,故名“四平”。曲调欢快流畅,分为“对板”、“迈腔”、“切板”,男女同宫,曲调各异。④主调用于整本大戏,属板腔体音乐,包括“平词”、“火工”、“二行”、“三行”等不同板式。七、吴越音乐1、江南民歌自古称吴歌,分类:○1篇幅不长的短歌,山歌、小调、号子、江南小调,如《茉莉花》、《紫竹调》、无锡调○2长篇叙事歌,如《孟姜女》2、歌曲:《茉莉花》江苏《姑苏风光》江苏民歌《无锡景》江苏民歌《孟姜女》小调3、○1说唱:弹词、滩簧、道情、琴书○2器乐合奏:江南丝竹、十番锣鼓、十番鼓、浙东锣鼓○3器乐种类:琴、琵琶、二胡○4戏曲音乐:昆曲、锡剧、沪剧、越剧等○5歌舞音乐:龙船、采茶灯、秧歌灯等4、吟诵音乐:指的是吟古诗词古文的音调。属于声乐中无伴奏“独唱”形式,是一种口传文化。5、苏州弹词:是吴越地区的一种主要说唱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等地区,讲究“说噱弹唱”,全面的表演技巧,由演员自弹自唱,演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也加进二胡和阮。6、苏州弹词的唱腔及其特点:弹词的唱腔特点体现为流派特点,一个流派形成一种腔调,风格迥异。主要流派有俞调、马调、陈调三个:○1俞调唱腔特点:旋律曲折婉转,激越多变,有“三回九转”之说;音域宽广,在两个八度以上;速度缓慢,腔多字少,抒情性强。○2陈调唱腔特点:旋律舒缓深沉,朴实苍凉,适合书中的老年人演唱;音域不太宽广,旋律起伏不大;运腔介于歌唱与叙述性之间。○3马调唱腔特点:旋律平稳朴直,唱腔旋法以同音反复或级进为主,起伏度小,但吐字清楚;音域不宽,在十度以内;速度中庸,字多腔少,常用凤凰三点头和叠句的唱腔句式,叙述性强。7、昆剧:是中国传统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昆山腔,又称“昆曲”、“昆腔”,在元末明初,昆山腔就在江苏一带流传。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戏剧艺术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总结其传统唱腔艺术特点,吸收海盐腔、弋阳腔和江南民间小曲的艺术成分,改造成为细腻、委婉的新腔,称“水磨腔”。传曲目:《牡丹亭》、《长生殿》、《风筝误》、《荆钗记》、《烂柯山》、《白兔记》8、沪剧是流行于上海及江浙部分地区的一地方剧种8、越剧:是发源于浙江绍兴市嵊(shèng)县一带的一个地方小戏剧种。其唱腔于二十世纪初在当地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和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曾有过“的笃戏”(小歌班)、“绍兴文戏”等称谓,因绍兴为古越国所在地,故定名为“越剧”。唱腔主要有四工调腔(la—mi定弦)、尺调腔(sol—re定弦)、弦下调腔(do—sol定弦)有慢板、中板、快板、散板、嚣板、连板、清板。《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著名传统剧目。9、江南丝竹:是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流传于浙江西部、江苏南部,上海一带的传统音乐演奏形式。发展:辛亥革命后逐渐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为中心的地带得以发展,并出现许多演奏团体,如“文明雅集”“清平社”“钧天社”等,使用的乐器一般以丝乐器和竹乐器为主,配以鼓、板、木鱼、铃等打击乐器。江南丝竹常在婚丧喜庆等场合演奏,乐器的演奏既和谐又个性鲜明,演奏手法常用加花变奏,曲调委婉流畅,风格清新淡雅、细致含蓄○1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有:《中花六板》、《三六》、《慢三六》、《慢六板》、《行街》、《云庆》、《四合如意》、《欢乐歌》○2《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之一,又称《梅花三弄》或《三落》八、荆楚音乐1、歌曲:《嗺咚嗺》湖北潜江的劳动号子《绣荷包》湖北应城小调《幸福歌》湖北民间小调《龙船调》湖北鄂西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湖南桑植土家族民歌《刘海砍柴》湖南花鼓戏2、○1民歌:田歌、号子、山歌、情歌、灯歌、风俗○2戏曲:湖北有汉剧,楚剧,湖南有花鼓戏○3曲艺:湖北大鼓、湖北渔鼓,长沙大鼓,长沙弹词3、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全省各地花鼓戏如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的总称。其代表作品:《刘海砍樵》是个民间神话故事。4、荆楚音乐分为三个不同的旋律音调风格区域:湖北江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