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体育教学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它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体育教学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学生时代,还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的基础,发挥终身效益。基于这一特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此,本文从快乐体育,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体育习惯的培养、运动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培养终身体育意识1、引言终身体育是学生将来步入.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体育过程,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体育课作业条件,没有组织的情况下,所处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有选择的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体育知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当前,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完成的不是很好,体育课的质量不高,体育课上进行练习的学生很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2、正文如何才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我认为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应着眼于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的协调发展,增强适应.的能力。应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运动能力的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体育所特有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2.1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先行设计。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根据“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2.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其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力才会提高,才会成为未来真正的“体育人口”。体育教学要新颖,要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2.2.1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教学中结合体育影片,看电视、体育录像、VCD等方法,介绍、讲解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另外,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本校田径队和小足球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的荣誉,并展示比赛时的照片和获得的奖杯、锦旗、奖状。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而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体育的热情。2.2.2丰富课的组织形式。教师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上和教学内容上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的新颖多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跳远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也是竞技性很强的项目,在学生初步学会动作后,组织一次小型的跳远比赛,评出当堂课的“跳远王”,并不定期地组织“跳远王争霸战”,在学期结束时决出“跳远总霸主”。同时告知学生每年都有这样的活动,从而很好地达到了让学生持久、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2.2.3改变体育的评价标准。学生因先天遗传等因素,身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用传统的体育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即使这个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及格”的。我们可以对学生“不求完美,认可及格”,让学生对学业有轻松的感觉,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2.2.4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体育知识传授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展露,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加温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足球和篮球这两个项目兴致很高,但少部分学生则兴趣不大。为此,面对他们我总是生动形象地讲解,熟练、轻松、自如地作动作示范,偶尔还有些“花样”表演,并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感染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2.3养成学生的体育习惯。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它有别于兴趣和爱好的是它没有意志努力的存在。而体育习惯,更是一种自发的、能使人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2.3.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2.3.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2.3.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2.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2.5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教学中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态度。教师的言行,时刻对学生起着迁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良好的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3、结论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参考文献: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2、樊林虎.《体育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73、董玉泉,刘学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1.10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