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国学素养提升老子道名有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部编版【老子】道名有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曾经被广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任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或档案馆馆长。主管国家存藏的竹简。武王时,老子负责记录朝廷政议——柱下史。成王执政的时候,曾派老子出使西部各国,到处讲学,颂扬周德。其仙风道骨,学识渊博,令人钦佩。孔子一向很仰慕老子的学问。大约在孔子34岁的时候,鲁昭公资助了他一车两马一仆,让他到周朝首都雒邑(现洛阳)拜见老子。雒邑是春秋时最大的都会之一,政治文化中心,文物典籍的收藏居全国之冠,保存了当时最完备,最典型的国家礼仪制度。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牌坊,内有古碑上写“孔子入周问礼处”。传说很多。那天老子刚洗了头,在晾头发。之间老子披着长长的散发,迎风而立,双目似闭似开,面上似笑又似不笑,神情似醒又似非醒,威风吹过,声色不动,树叶飘过,不动声色。就像一个枯木。正式会见时,孔子真诚直率地问:“先生,是我眼花了呢,还是真的,刚才先生的形体就同枯木一样,好像超脱了一切!”老子回答说,他刚才完全进入了一个寂静的,虚无的,深邃的奇妙世界,脱离了滚滚红尘,进入到万物开始的地方——“道”的境界了。而“这种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审美,最高层次的快乐,能够体味这些的就是最高境界的人了!”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史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常:永恒的徼jiào:边际,端倪玄:微妙,深奥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概念来表达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指天地产生的初始;“有”,指万物形成的根源。因此,可以通过“常无”来洞悉造化的微妙;可以通过“常有”来体察自然的极限。“常无”和“常有”同出于道,其名称却不相同,同样叫做微妙。微妙啊,微妙啊,就是认识自然奥妙的门径。课外拓展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师常枞cōng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问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要柔,有的时候要刚,有的时候则要刚柔结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说只有柔才好,刚都不行,反之亦然。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辵chuò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彳”,代表道路;右边是“止”,代表脚,合起来表示走或跑的意思。“辵”的本义是忽走忽停乍行乍止也。——《说文解字》天问(节选)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méngàn],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àn],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天问》可以说是介于《离骚》与《九歌》之间所崛起的另一座文学丰碑,是屈原哲学思想的最高体现。《天问》不仅表现了屈原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也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极大关怀。他昂起一颗抗争的头颅,本着上下求索的精神与勇气,对诸多自然现象与.实践提出了大胆质疑与盘根究底式的追问。一口气对宇宙、天地、社稷、人事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确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