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孩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龙冰应城二中是一所一般高中,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农村孩子虽有吃苦耐劳、善良朴实等优点,但由于近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日益严重,家庭教育十分脆弱,“留守孩”的教育已经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一、“留守孩”现象产生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行列,而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接受“隔代教育”。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受教育资源、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绝大部分仍然留在家乡读书,这一脱离了父母管教的特殊群体,引起了.的广泛关注,被称为“留守孩”。可以说“留守孩”是.发展现行阶段的产物。二、“留守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这些“留守孩”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地挣钱,于是厌学甚至逃学;不会合理开支,易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而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而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进桌球室、溜冰城、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逃学中找乐子,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做违法乱纪之事,既伤害了自己,又影响了.秩序。在实际教育管理“留守孩”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长的溺爱放纵,难于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难得回家一次。在家时,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干什么就给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于是学校的有规、有矩、有度,就与家长的溺爱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形成了学校教育的难题。二是由于缺乏管护,难以保证安全。“留守孩”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留守孩”受到伤害的悲剧。“留守孩”的安全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普遍问题。三是“留守孩”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级的亲人,隔代管教,存在不易监护的问题,也监护不来。四是对于“留守孩”的教育,由于缺少家庭这一环节的有效管教,难以构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留守孩”教育的对策:农村“留守孩”的教育、成长问题,不仅仅是应城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而且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转型期一个独特的.问题,需要全.的关注、参与,上下齐抓共管,为“留守孩”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区域联动,切实注重心理健康教育。1、加强横向联动,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搭建“留守孩”心理健康的互动平台。我们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加强各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好的成果,努力形成“留守孩”教育的覆盖区域。勿庸置疑,在“留守孩”的教育中,学校担当了主要角色,学校一定会通过多种渠道、多个方面、多种途径对“留守孩”进行心理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但学校不能孤军奋战,故步自封,还要积极与其它学校进行互动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承担教育“留守孩”的课题和任务,一起解决在“留守孩”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努力消除他们身上存在的焦虑心理、逆反心理和脆弱心理,引导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2、加强纵向联动,在各个学龄阶段构建“留守孩”心理健康的教育网络。“留守孩”是一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高中阶段,也存在于其他学龄阶段,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加强纵向联动,根据各个学龄阶段“留守孩”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网络,使“留守孩”“有其学,优其学”,处处有教育,时时有管护,从而弥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漏洞,实现对“留守孩”全天候、全方位、全阶段的教育。(二)部门联动,净化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重点整治学校周边的溜冰城、桌球室、游戏厅、网吧等不利于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教育部门要积极与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强合作,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帮助建立和恢复乡村图书阅览室,对现有的农村文化个体户,如乡村书社、乡村报吧、乡村书吧等给予大力支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三)群团联动,为“留守孩”撑起一片蓝天。由于“留守孩”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期一个独特的.问题,已经超越了教育部门的范围,需要.一同关注、一起努力、共同解决,因此,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共青团、妇联、社区等人民团体的联动,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共同为农村“留守孩”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将“留守孩”中的贫困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并且通过“政府财政拿一点、.团体筹一点、.人士捐一点”的办法为进城务工者子女就学提供一定的公用经费补助,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让他们与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四)上下联动,着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留守孩”的教育,治心为本,育德为先,因此,学校在努力加强心理教育的同时,还要配齐配强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生活保健人员、校外活动辅导员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要全局规划、科学分工、团结协作,系统地解决留守学生吃、住、管、教等系列问题。要求德育老师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努力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三知”,即知“留守孩”的基本情况,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为“留守孩”建立个人档案;“三多”,即多与“留守孩”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家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孩”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孩”的家长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五)家校联动,努力填补家庭教育真空。“留守孩”教育的最大隐患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学校要加强家校联动,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对“留守孩“的教育献计出策;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素质;建立“留守孩”跟踪管理档案,德育教师要积极主动与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监护人,与监护人共同教育好“留守孩”;开通“校长热线”、“亲情热线”、加强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学校经常至少每月一次)与家长进行电话或书信联系,既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动态,又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意见,要求父母经常(至少每周一次)与孩子通电话或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询问孩子的学业以及其他表现情况,有问题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加强共同监管,积极填补家庭教育真空。总之,“留守孩”教育工作是应城推进.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构建“两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全.要共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与教育,努力为“留守孩”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其能像同龄孩子一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