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21年初二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师大2021年初二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一、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鳍与尾部动。陆地: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跳跃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特点:后肢较发达)空中: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翼),昆虫(翅),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交替(省力的方式)进行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等还可以跳跃);强调: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②动物的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如:蛙在水中用蹼游泳,在陆地上用发达的后肢跳跃,蜈蚣靠步足爬行,大象靠四肢行走。③同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但以其中一种为主。二、动物运动的形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它系统的配合)骨、骨连结和骨骼肌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1.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1)骨的种类:按形状分为长骨:股骨和肱骨;短骨:腕骨;扁骨:肩胛骨和肋骨;不规则骨:椎骨。(2)骨的结构:骨膜: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神经起调节作用。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会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骨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骨髓:骨干.的空腔(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骨髓,骨髓有两种:红骨髓:幼年时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黄骨髓:成年时骨干.的腔隙内(骨髓腔)的骨髓被脂肪取代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失血,贫血)能恢复造血功能。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骨髓骨(3)骨的生长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4)骨的成分和特性①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骨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因此,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硬度主要由无机物体现,弹性主要由有机物体现。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②人的不同时期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变化: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多于1/3少于2/3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约占1/3约占2/3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少于1/3多于2/3弹性小,易骨折2.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靠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1)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2)关节: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①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关节头关节面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窝关节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②关节的特性:强调结构与特性相适应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B.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B.关节囊包绕关节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强调: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3.骨骼:全身的骨(206块)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强调:骨和骨骼的区别位置:位于骨骼的.部位中轴骨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人体骨骼位置::位于骨骼的外周部分附肢骨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分为带骨:锁骨、肩胛骨、髋骨足弓及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可维持身体平衡,减缓运动时对脑的震荡。4.骨骼肌:运动中收缩产生的力起动力作用肌腱:结缔组织,附于相邻的骨上(1)骨骼肌的结构肌腹: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有血管和神经。(2)骨骼肌的功能:能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3)骨骼肌的种类: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4)骨骼肌的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强调:全身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5.躯体运动的形成: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如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群处于收缩状态,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群处于舒张状态,伸肘时,情况相反。没有骨骼肌的这种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是不可能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位置记住特例: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引体向上时(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推铅球时(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踢足球时,股四头肌收缩,股二头肌舒张;伸大腿时,臀大肌收缩。可见,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场所:线粒体)。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对骨的影响: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增加骨的营养,使骨长得更长和更粗,也使骨更坚固和更有弹性;对关节的影响: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加粗,关节更加牢固,关节囊和韧带的弹性增加,关节更加灵活;对骨骼肌的影响:可增加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纤维增粗收缩有力。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肌腱肌腱肩胛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骨肌腱肌腱尺骨桡骨肌腱肌腹肌腱牛的腓肠肌示意图A、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这些弯曲与人类直立行走相适应能缓冲剧烈运动对脑的震荡,保持身体平衡。B、粗壮的下肢骨:适于人的直立行走、支持体重。C、足弓:增强稳定性和减轻对脑的震荡、保护足底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第16章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气味等。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或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不依赖于个体的生活经验。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以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实例: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2)、后天学习行为: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是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它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它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不仅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还要受环境的影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有利于个体生存。总结: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后天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1)取食行为:动物要生存,要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动物的食性不同,取食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动物还具有初步加工食物和贮食的习性。2)领域行为:动物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占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即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可取食、繁殖、抚育后代等。如狗走路撒尿和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等。3)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相互攻击和争斗。它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4)防御行为:动物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断尾、释放臭气、喷洒墨汁等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防御行为发生在不同动物之间,并且是被捕食一方所发生的行为;攻击行为都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是双方共同的行为。5)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后代的抚育等。如失去雏鸟的亲鸟给池塘里的金鱼喂食。6)节律行为: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称为节律行为。有日节律(公鸡报晓,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月节律(灵长类雌性动物的月经周期)、年节律(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换羽,兽类换毛等)。节律行为与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有关,是一种以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节律行为是动物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开不良的生活条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7)社群行为: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甚至有的有等级制度。各成员之间可互相通讯。如蚂蚁(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蜜蜂(有蜂后、雄蜂、工蜂)、狮子和狒狒等。社群行为使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特征:群体内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存在明显的等级群体间有信息交流,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传递信息。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3、动物行为的研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动物行为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印随现象:指刚出生或刚孵化出的动物随第一个大的活动目标而行走的现象,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常常是两种方法综合使用。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成分。生产者——能自己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及自养型微生物(蓝藻、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及光合细菌等)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