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1、目的为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对本公司在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存在的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3、职责3.1安全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及相应的控制策划。3.2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负责全面识别本部门危险源。3.3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命评价小组并审核“中、高度风险清单”。3.4总经理负责批准“中、高度风险清单”,管理者代表负责《中高度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批准。4、工作程序4.1本公司存在的危险类别。4.1.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行,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件。4.1.2车辆伤害:是指公司内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人体坠落、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件。4.1.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4.1.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4.1.5触电:是指人体触电事件。4.1.6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人体内、外灼伤)。4.1.7火灾4.1.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件。4.1.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件,如堆置物倒塌等。4.1.10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件。4.1.11火药爆炸:是指火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件。4.1.12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爆炸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件(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4.1.13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4.1.14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4.1.15生产性粉尘和不良气味吸入4.1.16噪声伤害4.1.17振动伤害4.1.18高温4.1.19辐射伤害4.1.20其他伤害:除以上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等伤害和非机动车辆碰撞、轧伤等。4.2危险源的辩识。4.2.1识别方法A、运用“设施/活动”分析法,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识别和评价组织的危险源。必要时结合现场观察、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B、对于粉尘、噪声、气味、高温等由安全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测量或检测数据等有关资料进行评定。4.2.2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A、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1)正常:是指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处于的状态。(2)异常:是指定期的可预见出现的情况。(3)紧急状态:是指不定期出现,不可预见或可预见但发生频率极低的情况。B、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4.2.3危险源识别步骤各部门组成以第一责任人为主的辨识小组,采用4.2所述的识别方法:确认辖区内所有设施----分析针对每一设施开展的活动----分析每一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分析每种危险可能的原因(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作业环境缺陷三方面考虑),从而确定本部门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经部门领导审核、员工代表确认后将该表交安全部。4.2.4危险源识别范围针对活动、产品、服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下的常规及非常规过程中危险源进行识别,具体活动有:本企业在用系统、报废系统(包括设备和材料)以及职工在工作场所的活动。相关方等在作业场所的在用系统、报废系统及其人员在公司作业场所的活动。除员工在企业工作场所活动外,还包括上下班,业务外出活动。活动、产品、服务在将来时态下的常规及非常规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具体有:新、扩、改建项目。新工艺引进,原工艺改造新设备引进、原设备改造新生产线施工、原生产线改进设备长时间停用后复用操作步骤修改、作业环境改良,防护装置设备改良,在识别过程中,还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4.2.5对于变更管理,企业应在变更前,识别在企业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或企业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4.3风险评价4.3.1风险评价小组组成:由安全部组织风险评价小组并负责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机械、电气、工艺、特种设备、安全、消防、环保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公司工会负责人组成,小组的人员组成由安全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风险评价小组成员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a)具有内审员资格;b)具有从事生产或安全管理五年以上工作经历;c)具有较强业务技术素质。4.3.2风险评价需要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应包括:(1)危险源辨识清单;(2)法律法规;(3)事件统计资料;(4)监测、测量数据(报告);(5)风险评价中须使用其他的资料。4.3.3风险评价方法4.3.3.1“LEC”专家判定法:由评价小组专家以投票表决方式进行评价。风险度单项评价准则见附表。4.3.3.2各类风险按其严重程度分为:极高度、高度、中度、一般风险四种。4.3.3.3风险度评价综合判定准则为:调查法、风险后果和可能性分析法,可接受度分折法。具体评价分折:A、正在危急人员伤害的危险源——————--极高度风险。B、凡可能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源——————高度风险。C、凡可能造成人员重伤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中度风险。D、凡可能造成人员健康损害的危险源—一一一一般风险。风险评价后,由安全部编制,管代审批,填风险源清单。4.4风险控制策划:4.4.1控制措施时,应考虑降低风险: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①消除;②替代;③工程控制措施;④个体防护装备。企业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结果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企业应确保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确定的控制措施能够得到考虑。4.4.2风险控制4.4.2.1①原则进行策划时首先要考虑消除风险。如无法消除风险时,应考虑降低或有效控制风险。难以降低或有效控制时则必须考虑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减少损失。②一般风险对一般风险采取加强日常运行控制和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及作业能力的方式予以控制。采取保护措施。③中高度风险各部门和安全部应加强日常控制和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出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或采取保护措施,并记录在案。④极高度风险对于正在危害人员生命财产的危险源即极高度风险,应立即停工,并用护拦围住隔离。然后立即制定改进目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改进,消除危害,恢复原来危险源状态。4.4.2.2对中高度风险控制一般为:文件规范控制、防护设施、劳保用品⑴文件规范控制。A作业指导书,B程序文件,C目标管理方案D应急预案⑵防护设施:A防护栏--防高空坠落,防高压触电,防摔入地坑等B防护网--防高速旋转机械伤害。C地坑盖--防摔入地坑D绝缘垫--防高压触电,⑶劳保用品:A防尘口罩--防粉尘伤害B耳塞----防噪声C绝缘鞋等--防高压触电D防烫服---防高温烫伤E安全帽---防高空坠物F安全绳等--防高空坠落4.4.2.3临时高风险作业:A清仓作业∕坍塌,B密罐中作业∕窒息C大件吊装∕起重伤害D易燃易爆点旁的动火作业∕火灾爆炸E预热器堵料排除作业∕高温烫伤,F水泥窑蓖冷机处理∕高温烫伤,G高空作业∕高空坠落4.4.2.4临时高风险作业控制A申请和批准B要求措施C劳保用品D执行人,监督人和记录4.4.3特殊作业控制A特殊设备控制对于避雷针,起重设备、机动机(如推土机),压力容器、锅炉、绝缘用具等应定期进行检定。B特殊作业人员控制对于电工、电焊工、起重工、机动车驾驶员,司炉工、火工等应取得资格证。对于食堂人员应有身体健康证。C风险较大处对危险源处应有警示牌。D身体检查对主要危险岗位应每年进行职业病检查。全公司人员每三年进行职业病检查。新工人应进行职业病和传染病检查,E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对于工作场所应进行有害因素监测。F劳保用品对安全帽应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其供方应有资格证。对粉尘排放岗位应配制防尘口罩、噪音严重岗位配制耳塞、生产岗位配制安全帽。G检查每月应对中高度风险进行检查一次。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4.4.4风险评价和相应的控制策划结果,由安全部在《危险源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清单》上予以记录。4.4.5每年年底前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4.4.6当下列情况发生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1)活动、服务产生变化;(2)内、外审及管理评审的要求;(3)有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新法律、法规颁布;(4)事件和不符合整改要求;(5)相关方要求;(6)目标及管理方案实施前及实施后。5、安全部负责保存相关记录。6、记录:ZJ-J-102-006《危险源辨识清单》ZJ-J-102-007《危险源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清单》ZJ-J-102-008《中高度风险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附表:LEC评价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件产生的后果C根据公式:风险D=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