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铜川市耀州区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6月)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耀州经济发展的依托,是壮大产业的支撑,是资本、技术、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聚集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它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项目建设是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只有抓住项目,才能抓住机遇,通过“项目带动”战略,使机遇转化为效益。项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耀州面临的首要任务。2006—2010年全区共实施重点项目182个,完成投资66亿元,其中农业项目投入1.8亿元,工业项目投入47.9亿元,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投入16.5亿元。一、“十一五”耀州区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1、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4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6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109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2倍。2010年全区生产总产值达到64.61亿元,年均增长16.7%,是“十五”末的3.2倍。人均GDP达到25043元,占规划目标的166%,年均增长25.7%。三产结构由“十五”末的12.3:58.5:29.2调整为8.8:70.2:21。重点项目建设成为耀州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强劲动力。2、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满意和药王山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2-生产线、西川矿、华能电厂、铜川铝厂二期、铝轧板、隆盛果粒加工、水煤浆、陶粒砂和膨润土等一批骨干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凤凰、耀州、秦岭3条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煤矿双回路供电等工业项目正在建设。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8亿元,年均增长25%。矿产、水泥建材、煤电、铝及铝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优势更加突出。3、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2006年至2010年,全区城乡投资近13亿元,进行城区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孙塬惠塬至富平道路、柳照路、永安北路改造、永安广场建设、城市道路改造、华原建材市场、住宅小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建成;小城镇建设全面实施,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8.5%,比2005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完成了生态搬迁、退耕还林、生态绿化、农村沼气、重点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项目,生态移民搬迁1729户6465人,新修通乡油路365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592公里,解决群众安全饮水10万余人,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4、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基本完成,布局调整撤并中小学162所,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新建或扩建区医院门诊楼,中医院综合楼、12个乡镇卫生院、197个村级标准卫生室,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宣传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室75个、农民健身场所44处,城乡文化生活日益活跃。5、开放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坚持对内搞活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突出以商招商,登门招商,-3-利用西洽会、夏洽会等平台,建立了稳固、广阔的招商网络,2006—2010年共签约合同项目65个,其中51个开工建设,履约率79%;累计到位资金20.5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区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二、耀州区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1、缺乏重大战略性项目支撑。尽管全区每年都能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但真正能够大幅增加财税、从根本上促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升级的战略性项目少,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投入重点仍是煤炭、水泥等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新型建材、铝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大的重点项目非常少。2、项目前期工作不深。有些单位和部门只把项目前期工作挂在嘴上,往往是一张表格,一两句话,对项目前期工作研究不深、论证不实、谋划不超前、包装不精细,致使项目源偏少,大项目储备不足、质量不高,列入中、省、市重点规划项目偏少。3、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一些重点项目单位筹资渠道不多,路子不宽,眼光只局限于争取国家投资,在争取信贷资金和招商引资方面观念不新,办法不活,措施不多,直接影响了项目的融资程度和建设速度。4、产业集群化水平低。由于产业意识不浓,产业理念不强,在大力实施工业化过程中,常常比较注重单个骨干企业的快速壮大,忽视构成产业链必要环节的相关企业及机构的引进和培育;比较注重招商引资的金额和项目数,忽视引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项-4-目等。造成在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三、“十二五”发展机遇和重点建设项目任务未来五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铜川被列为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耀州成为三大规划实施的重点县区,为我区城市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水、电、矿产资源紧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耀州区更多更好地承接产业和资金转移。随着西铜高速第二通道、城际铁路的修建,耀州将成为全市交通运输的南出口,进一步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为把耀州打造成为连接陕北、关中的物流集散地和商流中心带来了机遇。按照既注重策划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又注重策划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投资强度大、就业容量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环境污染小的重大工业项目和绿色环保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我区共规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1个,总投资539亿元以上,其中农业项目6个,工业项目35个,房地产和服务业项目11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项目6个,社会事业项目10个。四、着力抓好耀州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解放思想,全力营造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全区各级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服务零距离,建功十二五”的要-5-求,充分认识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耀州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强化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以干大事业、谋大发展、求大跨越的激情、胆略和魄力,竭尽所能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做到领导精力向重点项目集中,相关政策向重点项目倾斜,硬软环境为重点项目服务。要创造性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扭住难点、破解难题、优化管理,以良好的作风、务实的干劲感召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区形成凝心聚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2、加强管理,努力形成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大领导力度。按照“三位一体”的包联机制,区级领导要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指导、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规划、土地等实际问题。项目包抓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兵强将奋力抓,推动项目单位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用在重点项目建设上,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二是加强督查落实。区委和区政府督查室、重点项目办要组成联合督查组,每月对重点项目开工、质量、进度等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通报结果,对于工作不力、措施不实、进展缓慢的项目包抓部门,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增强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实行季度、年终考核制,坚持以项目进展和完成质量看实绩,凭实绩用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跑项目、引项目、建设项目、管理项目有重大贡献的优秀干部,要政治上重用、经济上重奖、荣誉上表扬。四是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周汇总、每月-6-通报、季调度的管理方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个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的按期完成。3、超前谋划,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要做细项目前期工作。要安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专用经费,强化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队伍,通过与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扎实做细、做好重点项目的调研、论证、规划、包装、立项、报批、储备等工作,形成完备的项目材料,确保项目的可行、科学和规范。重点项目开发要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人士积极参与,促使重点项目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见效一批。二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要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美化环境、严格管理,提高企业入园率,把园区打造成耀州形象的展示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4、扩大融资,切实拓宽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渠道。一是抢抓机遇争资金。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动向,想方设法争取关天经济区、第二轮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承接、革命老区振兴、资源转型、民生八大工程等资金支持。二是争取银行贷资金。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联席会、融资会等方式,加强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推广,扩大信贷援助。三是全力招商引资金。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投资主体共同推进的招商格局。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立足耀州,依托优势、面向东部沿海、瞄准大企业大财团”,推动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引资引智、培育产业转变,向大规模、高质量和低能耗转变。四是激活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7-入”、同等对待、谁投资谁收益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工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充分发挥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5、优化环境,着力构建重点项目建设的发展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耀州的发展优势、发展潜力、投资环境,提高耀州知名度,增强投资吸引力。二是转变工作作风。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三是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和惩罚欺行霸市、欺生排外、无理取闹、吃拿卡要的行为;认真查处办事不力、玩忽职守、管理越位、政策错位等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着力营造办事快、收费低、服务优的重点项目建设环境,让投资者放心,让创业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