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批评文体的_散步_特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宗白华批评文体的_散步_特色收稿日期:2021209228作者简介:陈永辉,男,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第28卷第1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Vol.28No.12021年2月Journalof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Feb.2021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陈永辉(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关键词:宗白华;批评文体;散步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078(2021)0120218203李泽厚在《美学散步?序》中从宗白华和朱光潜比较的角度概括宗白华的美学特色是“带着情感的直觉把握”[1]P3,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李泽厚的评论的确抓住了宗白华美学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开创了宗白华美学研究的先河。但李泽厚用西方/中国,现代/古典,科学/艺术对朱光潜和宗白华的美学风格进行对比分析,不免失之偏颇。随着对宗白华研究的不断深入,宗白华美学批评所呈现的风采要比李泽厚的评论要复杂的多,深邃的多,在宗白华美学熠熠闪光的批评光辉中,最耀眼的便是其“散步体”批评的所呈现的无拘无束又路径清晰的散步特色。一、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宗白华“散步体”美学批评里,比较的方法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从而构成了宗白华美学批评的最鲜明特色,这种鲜明的比较方法既有求异比较又有求同比较,求异比较主要体现在中外美学的跨文化比较,求同比较主要体现在中国各类传统艺术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先说求异的跨文化比较。和朱光潜以西释中,以中证西的互释比较不同,宗白华的比较是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坐标,在中西美学平等对话中凸出中国美学的特征。在《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里,宗白华明确指出要在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中国美学有悠久的历史,材料丰富,成就很高,要很好的进行研究。同时也要了解西方的美学。要在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2](P592)在《美学向导》序语里宗白华特意指出:“研究中国美学,还要把中国的美学理论与欧洲、与印度的美学相比较,从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殊性。”[2](P608)宗白华的批评理念和批评实践是统一的,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3](P95)中,宗白华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诗画“音乐性”的空间意识,对中西绘画的方法和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他说,西洋绘画用的是透视法,从一个固定的立场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因此西洋画的空间意识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相反,中国的诗人画家却是用“以大观小”的方法看世界,用心灵的俯仰自得的精神欣赏宇宙,因而中国的诗画的空间意识是音乐化的节奏化的,是一个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对中国绘画的空间意境有了更加明晰和深刻地认识,如果不拿西洋的绘画特征作参照,要讲清楚中国诗画的民族特点是很困难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站在中西美学的高峰上返观自身,我们才能揭开中国艺术的面纱。可贵的是宗白华在中西比较中并没有本末倒置,而是把比较的基点落脚到中国美学的沃土之中,在《自德见寄书》中宗白华说:“中国以后的文化发展,还是极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不专门模仿,模仿的东西是没有创造的结果的。”[4](P336)在这种中西美学的平等对话中,宗白华是以中国美学为根基的,显示出他美学思想的民族认同。第二,求同的跨学科比较。读宗白华的“散步体”美学批评,可以感受到他的眼光从不死板的单盯住某一类艺术,而是在对众多的艺术种类顾盼生辉,在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建筑、园林之中自由自在地散步。宗白华看到了这些传统艺术种类的共同特征,明确地提出这种“艺术打通”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史上重要问题的初步探讨》中指出中国美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雕塑、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在审美观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3](P31)宗白华不仅是这种打通方法的提倡者,更是这种方法的身体力行者。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3](P91)里,宗白华用了多个艺术种类来说明中国传统艺术“虚”与“实”辩证统一的特点,他先根据中国的绘画实例和绘画理论指出中国中国绘画的特点是“实景清而空景现”“真景逼而神境生”从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然后笔锋一转,把视线从绘画指向中国的戏剧、书法和建筑等艺术门类,通过对这些艺术种类特征的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也便水到渠成了。由于比较方法在宗白华美学批评中卓有成效的运用,宗白华和同时代的钱钟书、王朝闻、朱光潜、季羡林等著名学者一同开启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二、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辨中散步宗白华在《我和艺术》指出:“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2](P614)宗白华所说的“欣赏”就是一种艺术的直觉思维。但宗白华从来没有排斥逻辑的思辨,而是把直觉的感悟和逻辑的思维融为一体。宗白华在《美学散步?小言》中指出:“散步与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3](P1),并在《艺苑趣谈录序》指出:“真正理想的美学著作恰恰是追求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2](P604),逻辑思辨在宗白华“散步体”美学批评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类别体系化;二是行文逻辑的明晰化。在艺术类别的体系化方面,宗白华分两个方面追求,一是对各门艺术分门别类研究,追求各个艺术门类的体系化。宗白华对中国诗文艺术、中国绘画、中国戏剧、中国音乐、中国书法、中国园林建筑、中国工艺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都分别阐发了自己独到的系统的认识,初步构建出各个艺术门类的体系轮廓,比如宗白华对绘画美学的论述,从线条的气韵生动,“以大观小”的形象组织、回环往复的空间意识、绘画的渊源基础等对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国绘画美学的体系构架。二是对各个艺术种类进行综合的叙述,寻找艺术种类之间的共性,试图建立起中国美学的整体框架。如宗白华对中国诗文艺术、中国绘画、中国戏剧、中国音乐、中国书法、中国园林建筑、中国工艺美术等进行纵横比较,阐发了中国文艺各个门类共通的空灵与充实,共同的空间意识和意境结构等。这样宗白华就初步构建了一张纵横交错的中国美学大纲,为中国以后的美学原理系统化奠定的根基。正因为这样,林同化赞扬他为:“中国美学系统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先行者。”[5](P191)行文逻辑明晰化主要是指宗白华在其很多美学文章中自觉的列出小标题使自己的思维路线明晰化。如在《中国意境之诞生》[3](P68)里,宗白华把这篇文章分成引言、意境的意义、意境与山水、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禅境的表现、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六个小节进行论述,其思路一目了然。中国美学具有气韵生动的不可言之美,却有表述散漫,难以形成体系的困惑,西方美学具有思辨体系之美,却面临着冷峻无情,无法捕捉艺术精灵的尴尬,宗白华这种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辨自然融合的美学散步正是慧眼看到了中西美学的困惑和尴尬。三、在自下而上的艺术分析中散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指一种思维方法,所谓“自上而下”,亦即“哲学的、理论的、思辩的方法”[6],通过严谨思辩推理和论证,求得对具?91?第1期陈永辉: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体审美现象的理性概括;所谓“自下而上”,也就是“科学的、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它注重美和审美现象、艺术心理的经验考究,以求对美和审美作出类比和归纳”。[6]从宗白华不追求严谨周密的论证推理,而注重经验的描述和文艺现象的实例分析的美学批评里我们可以发现宗白华的美学批评属于“自下而上”的研究。宗白华很少从纯粹的概念、判断、推理去研究美学,而是结合浩瀚翔实的艺术实例来论述问题。这些实例大多是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书法、园林建筑、音乐、工艺美术等。如在论述中国艺术的“虚与实之二:化景物为情思”[3](P40)时,宗白华并没有具体论述“虚”“实”的具体涵义,而是先引用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话》、清人笪重光《画荃》、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的相关言论对虚实的统一进行具体的说明。然后又结合戏剧《三岔口》、《梁祝相送》,历史《史记?封禅书》、欧阳修的诗歌、《诗经?硕人》、王蕴章《燃腊余韵》等丰富的实例论述虚实问题,从而在令人信服地阐发了中国艺术虚实结合,化景物为情思的特点。宗白华除了广泛地运用诗歌、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的例子外,还特别对出土的工艺品给予热情的关注,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特别指出:“大量的出土文物器具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古代艺术形象,可以同原有的古代文献资料互相印证,启发或加深我们对原有文献资料的认识。”[3](P32)因此他主张把哲学、文学著作和工艺、美术品联系起来研究。在《错采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这篇文章里,宗白华在论说魏晋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从“错采镂金”的美到“芙蓉出水”的美的转变时特别提出一件工艺品来证明:莲鹤方壶,显得非常有说服力。宗白华这种“自下而上”艺术实例方法不仅是宗白华的美学呈现具体生动的特征,而且增强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科学性。宗白华先生的“散步体”批评是在一种优美抒情的笔调中展开的,虽然写的是深奥的美学理论,但宗白华却用诗性的语言来阐发,因而其美学论文虽然是学术,但却如一首首无韵的诗歌,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因此读宗白华的散步美文,感觉好像跟随他在一个诗情画意的艺苑中散步,让人徘徊其中,流连忘返,心醉神驰。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承袭了我国古典诗学的感悟式批评方法,同时又融合西方的逻辑思辨,“中国式心悟、神会与西方式思辨、理析达到了自然结合”[7],从而创造了这种行云流水又思路清晰的散步批评风格。这种独具魅力的“散步体”批评对中国当下的文艺批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下中国的文艺批评已经陷入在“模式化”甚至“格式化”的危险之中,“无论是文体样式、话语方式抑或语言风格,均趋向单一、枯涩甚至冷漠”[8](P91)。随之伴随的就是“古代文论那种特有的灵性、兴趣和生命感受被丢弃”[8](P91),中国文论诗性言说传统断裂了,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宗白华“散步体”批评的成功示范无疑给我们重建中国传统美学带来了希望,我们只有顺着宗白华开拓的这条美学道路“接着走”才能走出中国文论的世纪困境,走向生命涌动的审美之维。参考文献:[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一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5]林同化.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6]杨存昌.论美学研究的方法[J].枣庄师专学报,2021,(1).[7]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宗白华美学思维方式解读之一[N].文艺报,2021-03-06.[8]李建中.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责任编辑张吉兵?2?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