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糖仪行业报告行业背景糖尿病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慢性病。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3.8亿,患病率8.3%,到2035年这患者达到5.9亿,患病率上升到10.1%。据统计,我国20岁以上的糖尿患病率从1986年的1%上升到2013年的10.3%,现有患者接近1亿。在老龄化和生活习惯改变的双重夹击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根据IDF预测,到203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上升到1.43亿,中国将长期占据世界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的位置。推动行业发展的因素1、人口老龄化加速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群(60以上)糖尿病患病率在18%以上,是20-30岁年龄段患病率的8-10倍。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亿,老年糖尿病患者保守估计就有3600万人。中国人口老龄化蓝皮书调查显示,2013-2020年中国老龄化水平从14.9%上升到17.5%,平均每年增长老年人口多大700万人。由于糖尿病的无法治愈性和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的提高,保守估计老龄化带来的年均新增老年糖尿病患者就多达30-40万人。22、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糖尿病向低龄化发展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近向低龄化发展。在收入水平和物质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的今天,人们摄取的糖和脂肪类食物明显增多,加之汽车等现代化代步交通工具的应用和体力劳动的减少,直接加速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提升。尤其显著的表现在生活压力大、工作应酬多、久坐办公室的中青年人群,其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据一项调查统计,在18-29岁的青年当中,糖尿潜在患者高达40%。33、农村居民是糖尿病患病率快速提高的另一个群体由于城镇化进程和县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明显提高,由2002年的1.8%上升到2010年的8.4%。近年来,城乡糖尿病的患病率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患病率高出乡镇3%。但潜在糖尿病的前期患病率已是农村地区已经高于城市1%,未来城乡糖尿病的患病率趋同的趋势明显,患病率上升到10%-11%左右。按此估算,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数量会增加1500万到2000万名。血糖仪的前世今生血糖仪的主要适应对象是胰岛素依赖人群,即一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对于那些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其他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仪也能对纠正饮食和改善生活习惯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目前血糖仪可以分为两大类,指血血糖仪(BGM)和连续血糖仪(CGM)。指血血糖仪作为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技术储备最为完善的血糖检测产品,从问世之日起就一直牢牢占据着血糖检测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连续血糖仪,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连续24小时自动监测血糖指数的相关设备。从临床治疗和患者使用体验的角度,连续血糖仪可以看作是指血血糖4仪的改良升级版,但高昂的耗材费用和尚待完善的精准度及可靠性是目前阻碍连续血糖仪在家庭和个人市场大范围替代指血血糖仪的最大问题。根据美国的数据显示,目前连续血糖仪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不到10%,未来升级潜力巨大。至于无创血糖仪,因为主要以皮肤或血液替代物为检测对象,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现有数学模型在指标关联度和准确度上尚不能完全解决技术难题,因此虽然世界各国在无创血糖仪的研发上都投入了巨资,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产品,但目前所有能看到的临床反馈都显示无创血糖仪从研发转化到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盈利模式血糖监测系统属于国家第二类医疗器械,主要包括血糖仪和试条二部分。血糖仪是通过软件的算法读取试条的检测结果,本身带有耐用消费品的特点,类似于小家电,其使用寿命长、生产和制造工艺要求不高。试条通过酶催化反应产生的电流来标的血糖含量的高低,为持续需求的一次性消耗品,其酶的配方和稳定的规模化生产是行业的核心技术。加之基于血糖仪的算法软件是针对试条专门编写的,决定了血糖仪与试条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匹配的原则。我国血糖仪市场发展现状情况血糖仪作为监测血糖的基本设备,可以有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上的血糖管理。现阶段我国还处于血糖仪普及的过程,血糖仪存量只有2100多万台,相当于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率刚达到20%,其中乡镇地区更是低于1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90%的渗透率水平。在乡镇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乡镇居民对血糖管理的意识也在向城市靠拢。因此我们保守预计未来五年乡镇地区血糖仪渗透率逐渐上升到现在城市的标准,达到20%-25%。届时城乡糖尿病健康管理俩年全面提升,带动血糖仪渗透率超过30%,存量在3500万台左右,其中城镇和农村血糖仪的保有量分别在2500万台和1000万台上下。试条作为一次性消耗品,已经替代了血糖仪成为国产血糖仪生产厂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我国现在血糖试条人均年使用量仅为100条左右,还只有美国的1/4,按现在血糖仪保有量2100万台计算,其年使用量已经在21亿条以上。未来五年,即使血糖检测试条的人均年使用量只达到150条,在血糖仪渗透率的带动下,其年消耗量也会超过52.6亿条,是现在市5场规模的2.5倍。现阶段市场上血糖仪和试条的零售价格分别在60元/台到800元/台和1.2元/条-4.2元/条之间。我们保守假设平均出厂价格分别为65元/台和1元/条,13年按出厂价计算的市场规模约有25亿元。在血糖患者数量、血糖仪渗透率和试条使用量的多重带动下,2018年血糖监测市场规模有望上升到59亿,年复合增速18.8%。我国血糖仪市场占有率分析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血糖仪,市场被外资品牌,如强生、罗氏、拜耳等垄断。直到最近10年,中国国产血糖仪领域迎来高速发展,同时也是血糖仪由医院用设备转变成家庭医疗保健设备的时期。现在血糖仪的销售格局分为医院和零售(OTC)两个渠道,其比例各占50%左右。医院渠道依然被强生、罗氏、雅培为代表外资品牌占领,其占有率在90%以上。以三诺、怡成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开拓OTC市场,增长迅速。血糖监测整体市场内外资品分别占有40%和60%,其格局显现出外资占领医院和中高端OTC市场,而内资占领OTC中低端市场。随着国产血糖仪技术水平和外资品牌差距的不断缩小,国产血糖仪进军医院和中端OTC市场,蚕食外资市场份额的趋势已经形成。6血糖监测系统的生物传感技术囊括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材料、软件程序等多个领域,进入壁垒高。中高端市场主要由进口品牌强生、罗氏、拜耳、雅培等占据,产品定价在300以上,而且其匹配的试条价格都在3元/条以上。在国产产品的压力下,外资品牌开始推出300元以下的产品竞争中端市场。目前在国内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稳定的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主要有三诺生物、北京怡成、鱼跃医疗、民康佳业等少数几家厂商。国产血糖仪和试条走低价路线,基本价格在100元/台和2元/条以下。7结论从整体上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较快,但目前整体规模依旧较小。2004-2012年之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7%,远超全球7%-8%的增长水平;但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8%,而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就已经占到医药总市场的42%,可见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血糖仪行业是一个医学健康、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医科技术产业,进入门槛不是很高。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材技术不是很先进,所以血糖仪的研究技术相对外国来说还有很多一段路。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血糖仪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血糖仪市场的快速增长。血糖仪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利用新的工作原理和采用新材料及新的元器件,例如利用超声波、微波、射线、红外线、核磁共振、超导、激光等原理和采用各种新型半导体敏感元件、集成电路、集成光路、光导纤维等元器件。其目的是实现血糖仪的小型化,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更便于使用与维修等。另一重要的趋势是通过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来提高血糖仪的性能,担高血糖仪本身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血糖仪不仅供单项使用,而且可能过标准接口和数据通道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组成各种测试控制管理综合系统,满足更高的要求。由于血糖仪的技术目前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目前市场上的血糖仪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很多,特别是台湾生产的一些血糖仪,更是数不胜数,所有的血糖仪品牌加起来都有数十个:强生、罗氏、京都、雅培、怡成、三诺、会好、瑞特、唐博士、贝朗、拜耳、脉道、施家乐、台欣、安蜜、金鹊、五鼎、聿新、艾康、厚美德、康培、泰德、威望、Hypoguard和BD血糖检测仪等等。血糖仪市场将面临着最终的洗牌。8新一代血糖仪还处于技术实践阶段血糖检测仪最早发明于1968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由光学反射技术进化到电化学检测的技术手段。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血糖仪检测技术都是基于电化学方法的第五代技术,其特点是用血量小、检测精度高、反映速度快、体积小、使用便捷。在生物检测技术和互联网无线技术的多重发展和影响下,新一代无创连续检测仪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无创血糖仪直接解决了现在的家用指尖取血血糖检测仪的缺点,比如操作繁琐,针头取血的疼痛感,并有感染其它疾病的危险,减少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等。同时无创血糖仪可以做到对血糖进行连续检测盒跟踪,可以排除由于饮食和运动等原因造成的血糖波动。新一代血糖仪具备了无创、动态检测、数据管理三个特点。由于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现有的新一代血糖仪产品技术显现出百花齐发的局面,包括皮下体液检测,光学方法检测(拉曼光谱和近红外线光谱),和超声、传导、热容相结合的技术。其缺点是由于检测方式大多为间接方法,在血糖检测的精准度上还无法于成熟第五代产品比拟。而且已上市的产品价格都比较贵,例如Dexcom的连续血糖仪的售价在360美金,在美国市场也只定位于有一定消费能力和特殊需求的人群。由于技术不成熟,售价贵等因素,新一代血糖仪短时期内尚不具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