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互联网+”智慧港口,建设国际化交通枢纽(最新)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智慧型港口是目前国内外同行致力研究探索的热点。X国际基于“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智慧港”将极大提高港口相关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开启了集装箱港口行业领先的港口关联方及港口岸边、堆场、闸口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运作及服务新模式。X国际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智慧港”的建设,包括建设港口关联方的新型信息互联互通模式、打造新型港口岸边装卸模式、打造新型港口堆场装卸模式、打造闸口服务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创新及智能化改造变革,X国际正引领行业由传统、低端的装卸型港口向绿色低碳、智慧型港口迈进。一、基本情况(一)企业情况X局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局国际”、“X国际”或CMHI)核心业务为香港和内地港口码头营运,目前已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完善的港口网络群,覆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厦门湾经济区以及西南地区,所投资或投资并拥有管理权的码头遍及香港、深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漳州及湛江等集装箱枢纽港。X局国际在立足国内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逐步迈向海外,并成功布局南亚、非洲等地港口。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X局国际现已成为中国最大以至世界领先的公共码头投资、开发和营运商。X局国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X局国际在深圳设立的独资公司,也是X局国际为了便于开展国内业务而在内地设立的管理总部,两个主体是一套管理班子,共用一个资金池,且资金池设在X局国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毗邻而建的三个港区:蛇口港区(SCT)、赤湾港区(CCT、CHCC)和妈湾港区(MCT1、MCT2)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深圳经济特区西南部,背靠珠江三角洲经济带腹地,是中外货商及承运人在珠江三角洲及华南地区开展物流运输的国际性集装箱枢纽码头。三个港区现有18个集装箱班轮泊位和5个驳船专用泊位,岸线长度7518米,年最大处理能力达1100万标准箱,现已开通定期国际班轮航线近135条,通达美洲、欧洲、地中海、东南亚、北亚、中东、澳洲、非洲等全球约200多个港口,服务对象涵盖全球排位前30的绝大部分班轮公司。在做好企业经营的同时,X局国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上述三个港区为主体,立足集装箱码头实际,结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通过探索和实践,致力将三个港区整体打造成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智慧型”港口,并以此辐射和带动其他X局国际旗下港口的投资、开发和营运,向X局国际“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的战略愿景努力迈进,并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贡献力量。(二)项目情况X局国际践行创新战略,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智慧港”,推进现有港口操作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使港口逐步建设发展成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智慧型”港口,并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X国际基于“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智慧港”将极大提高港口相关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开启了集装箱港口行业领先的港口关联方及港口岸边、堆场、闸口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运作及服务新模式。X国际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智慧港”的建设,包括建设港口关联方的新型信息互联互通模式、打造新型港口岸边装卸模式、打造新型港口堆场装卸模式、打造闸口服务新模式。本项目涵盖X国际旗下深圳港赤湾港区、蛇口港区、妈湾港区等三大主要港区,涉及港区面积约260万平方米、225台场地龙门吊、73台岸边起重机,服务全球班轮公司、珠三角区域的所有驳船公司和深圳地区所有集装箱拖车,投资总额约3.555亿。二、主要做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相关各国的商贸往来将日趋紧密和深入,随之而来的贸易量的增加使港口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6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港口的推广应用,促进“智慧港口”的建设。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港口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发展成果与港口运行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港口”模式的“智慧港口”,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内港口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国内外同行致力研究的热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为“智慧港口”的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驱动,也是信息化时代港口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港口”模式的现代港航物流也将进入常态化发展。在这股催人奋进的发展浪潮中,X局国际践行公司未来发展三大战略之一的“创新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以下辖深圳西部蛇口、赤湾、妈湾三个港区为主体,探索和推进港口操作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开启了集装箱港口行业领先的主要生产环节运作及服务新模式,此举将极大提高港口相关作业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使港口逐步建设发展成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智慧型”港口,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X局国际主要围绕以下港口关联方及港口岸边、堆场、闸口等四个方面开展“智慧港”的建设:(一)建设港口关联方的新型信息互联互通模式自主研发“慧港通”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驳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新型驳船信息服务新模式。该平台集成了电子商务、驳船船期预报、手机客户端报到、驳船舱单处理、一港报到、信息联网、联合堆场等功能模块。通过电脑网站、移动端APP、电子邮件等多种手段,实现网上驳船运价发布、舱位及船期发布、客户船期预报信息提交、驳船舱单提交、班轮公司审批和码头接收确认等功能,是深圳西部三港区、班轮公司、货主以及驳船公司之间的一个多位联动、相互依赖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了港口、班轮公司、驳船公司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构建新型“港口社区”及“组合港”打下有力基础。(二)打造新型港口岸边装卸模式运用物联网、图像识别、无线通信、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手段,为岸边作业岗位提供自动箱号识别、数据电子传输、智能提醒等功能,构建“智能岸边装卸”系统,直接与码头生产系统相连,在国内码头中处于领先。该系统主要由智能集卡排位、智能理货、指挥手作业、岸桥作业等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构成,构建起信息互通的岸边作业信息传输和图形化展示机制,使原来依靠对讲机费时费力的口头信息传递模式更新为有针对性的电子信息和图形化传输,使岸边作业信息在各相关岗位间的传递和沟通变得及时和高效。此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并结合工艺流程优化,减少了码头岸边理货人员(包括外理)的使用数量,并将其由岸边后撤至室内办公,在提升核心操作环节效率的同时使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并减少了安全隐患。(三)打造新型港口堆场装卸模式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自动化(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均采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RMG)进行远程控制作业,而使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RTG)进行远程控制作业的方案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我司以“互联网+”思维,运用物联网及相关通讯技术研制的“RTG远程控制”系统属于半自动化码头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RTG本机的电控改造与信息化技术模块相结合,在远程控制模式下实现RTG大车、小车全自动运行,RTG起升机构根据堆场情况半自动运行,吊具对箱、开闭锁远程控制运行。在此模式下,司机可后撤至远控室内,并可同时操作多台RTG进行集装箱远程装卸作业,改变人机一对一配置为多对多配置,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堆场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TG远程控制”系统在RTG作业模式和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属国内首创。(四)打造闸口服务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及移动技术的应用,我司自主研发“智能外拖”系统,提供了设备交接单(EIR)图片提交、扫描二维码和短信等多种办理模式,为国内首创。该系统将过去集卡司机到码头指定柜台办理入港手续,变为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自助办理;同时实现移动支付;并可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外拖预约到港、闸口无纸化、消息推送等功能;从而提高外拖服务效率,改善社区交通,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港口”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经验效果(一)基于“可视化”平台的“一站式”管理创新“慧港通”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原有驳船作业中传真、邮件、电话等传统交互沟通方式,转变为通过“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一站式跟踪”。在作业安排方面,通过移动手机APP,实现实时报到和定位功能,码头据此实现统筹安排,实现了码头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利用,减少了驳船客户的无效等泊,产生了较好的外部和内部经济效益。(二)基于港口装卸传统工艺的重大创新基于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港口岸边和堆场装卸工艺变革,是一次对传统装卸流程的革命性创新,改变了港口作业的“一对一”人机配置和“现场理货操作”模式,实现了远程“一对多”人机配置和“远程自动化作业”。岸边装卸方面,主要通过物联网、图像识别、大数据等“互联网+”手段,为岸边作业岗位提供自动箱号识别、数据电子传输、智能提醒等功能,构建“智能岸边装卸”系统,工作人员可在后台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岸边无障碍作业。堆场装卸方面,通过场桥(RTG)本机的电控改造与信息化技术模块iRC相结合,在无人驾驶的环境下,实现了远程控制模式下的RTG大车、小车全自动运行,以及吊箱的半自动操作。司机可在远程同时操作多台RTG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RTG作为集装箱码头的主要堆场装卸设备,目前全国大约有3300台,现在主要的操控模式为每台配备1名司机进行现场操作。本项目实现了将在现场操作的司机后移到办公室内,通过电脑鼠标及微型操纵杆操控,且一名司机可操控3-5台RTG。这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原有的生产作业模式,将为业界带来一场“革命”。X国际通过岸边和堆场的装卸工艺优化,提升了核心操作环节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改善工作环境,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率先在国内外港口行业实现操作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三)港口岸边智能装卸和堆场RTG远控的工程技术创新“岸边智能装卸”系统主要由智能集卡排位、智能理货、指挥手作业、岸桥作业等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构成。通过OCR智能识别技术的引入,结合岸桥作业图形化和指挥手作业系统,在相当程度上实现岸边智能装卸和岸边无纸化作业;通过GPS定位、智能集卡排位系统优化集卡使用模式,辅助提高拖车效率;通过集装箱装载位置校验提升装卸安全。堆场“RTG远控”系统采用光纤有线通讯方案实现通讯模式的创新,并具备信号可靠,高带宽的特点;针对RTG转场,联合设计了光纤自动对接插拔的机械手机构,在RTG远程通讯领域属于首创;通过RTG远程定位实现了基于滑触线反射板、激光测距传感器、智能视频识别技术、雷达测距仪的RTG大车自动纠偏、防撞保护,在国内属于首创。(四)港口行业互联网思维的典型应用智能外拖是港口行业结合互联网思维,打造闸口服务新模式的典型应用。通过“手机APP”及移动技术的应用,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外拖”系统,提供了设备交接单(EIR)图片提交、扫描二维码和短信等多种集卡办理模式,为国内首创并申请了相关专利。该系统将过去集卡司机到码头指定柜台办理入港手续,变为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自助办理,并实现移动支付。同时,可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实现外拖预约到港、闸口无纸化、消息推送等功能,提高外拖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