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一、教学内容1.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2.向学生解读当前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制度;3.向学生介绍当前社会人才需求、职业与职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就业重视度;3.激发学生早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三、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2.案例分析3.师生互动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请大家仔细观看《手绘大学生活》短片。观看后,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想?(3分钟,选2-3人)生:。。。。。。师(总结):刚才大家也都说了各自的感想,总结一下:大学生活很精彩,但是大学时光也过的很快,现在大家都已经是大三下的学生了,当你们还沉浸在大学生活的美好当中的时候,你们又对当前即将要面临的就业环境与形势了解多少呢?你们是否做好了就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呢?下面请大家仔细思考以下5个问题:(5分钟,选2人对照这5个问题向大家说说自己的情况)1.我是谁?201X届毕业生,X万毕业生中的一员?2.我想做什么?(红道?黑道?黄道?白道?绿道?或者说是出国?考研?公务员?大城市、小城市还是西部?大企业、小企业还是自主创业?)3.我能做什么?如果和我所想有差距,该如何弥补?4.我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是怎么样的?5.我的资源、能力、人脉、环境允许我做什么?生:。。。。。。。师:刚才的两位学生对这5个问题都说了自己的看法,不知道大家听完之后有何感想,总结一下:无论大家之前有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但是今天之后大家就更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了,了解我们自己的同时,也了解一下我们工作的外部世界。2016年毕业季已经结束,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765万。2017年招聘季即将到,预计本年度约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因此,引导大家尽早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二)当前就业形势师:了解就业形势对我们很重要,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并说说自己所学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5分钟:选2名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向大家对本专业就业情况做一说明)生:。。。。。。。。师(总结):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讲解,相信大家也基本上了解到其实大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较少或者说大家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特别是本专业的就业形势问题,大家可能都还没有有意识的去专门了解,因此,从此刻起大家就应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生由“精英”走向“大众”,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由“卖方”走向“买方”,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大学毕业生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等情况不断明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也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公招性工作岗位招聘大量增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还是一些中小企业和省内三线城市事业单位等。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毕业生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加入WTO增加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加大;民营企业需求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规范;西部大开发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舞台。我们也可以看一下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按专业大类排名情况。(看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挑战: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步履艰难;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供需状况;社会对不同专业需求不平衡直接影响非热门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要的矛盾仍然严重;就业信息的不畅通影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等。(看图)毕业生所处时代:你很危险?(三)当前就业政策解读师:作为一个毕业生呢?在了解就业形势的情况下,更应该了解一下国家的就业政策!哪些政策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政策!请大家结合自己了解,说说你都了解哪些就业优惠政策?(2分钟)生:。。。。。。。。(3分钟:选2名学生就了解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说明)师:刚才两位同学就自己了解的情况作了说明,那么除了刚才大家所说的,我们当前还有哪些就业政策需要了解呢?在经济政策上: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力度,规定:(1)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凡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以下基层创业者,自筹资金不足时,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5%)。(3)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应支持。(4)各地要落实好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5)高等学校对就业困难的贫困学生要进行重点帮扶,给予重点推荐、指导、服务,可适当给予经济补助,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在人事劳动政策方面:1、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编制部门,为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乡镇下达一部分周转编制,用于接收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2、各地要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鼓励各类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多招聘高校毕业生。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与国企员工一视同仁。3、加快建立并完善技术技能岗位准入制度,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4、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5、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到各类人才和职业中介机构登记求职。有就业愿望,9月1日后仍未就业者,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应免费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6、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劳动人事保障代理服务,在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交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7、对每个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劳动部门承诺在3个月内免费提供一次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提供3次基本适合的岗位需求信息;对申请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见习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失业时间较长或家庭生活困难的毕业生,要重点帮助,帮助其尽快就业。8、人事部2006.16号文“三支一扶”通知,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每年5月底前下达计划,采取考核考试方法进行。6月上报大学生名单到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备案;7月底前派遣到服务单位报到。户口统一由省级工作协调办公室指定的有关机构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转回学前户籍所在地。县团委要在“三支一扶”乡镇择优选择1—2名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服务期2—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和住院医疗保险,费用由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支付。到西部服务两年以上的,期满3年以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在户口政策上:1、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会城市、地级市应取消户口限制,简化有关手续。2、国家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3、取消对接受高校毕业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费、出省费、出系统费。(教育部)4、公安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定的《就业协议书》和毕业生所持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办理其落户手续。非应届生凭用人单位录用手续、劳动合同和《普通高校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四)毕业生就业难分析师:通过前面问题的讲解,大家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有所了解,虽然当前大家形势较为严峻,但是就学院的各个专业往届就业情况而看,就业前景依旧良好,但是仍旧有不少学生始终无法就业,请大家讨论一下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钟)生:。。。。。。。。(3分钟,2-3名学生发言)师(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大家对当前就业难也做了一些分析,具体而言,目前,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保障不到位,难以优化配置;供求信息不对称,求职难寻其位;就业观念未调整,长期犹豫观望;盲目人才高消费,适者被阻门外;人才生产未接轨,供求关系失调。1、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660万个中国13亿人——中小企业700万个中小企业难以举办与存活的原因。⑴注册登记门槛高;⑵审批时间长;⑶各种收费多;⑷贷款比较难2、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3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3、人才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职位浪费据报道,我国某人力资源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4、专门人才与生产不顾需求,带来供给过剩大学专业调整4年一个周期,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远远高于这个速度。结果导致招生时是热门专业,分配时变成了供大于求的冷门学生。这需要加强大学毕业生信息的汇集于分析,以及动态调整。5、社会保障未建立,人才不能新陈代谢在社会保障没有建立的情况下,相形见绌的职工,不能正常离开单位,而更为优秀的大学生也少有空位可以填充。人才既多又少。实际是一种滞胀。抓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当前的一件大事。五、作业本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统一用方格纸,手写)(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趋向行业、本专业就业率、入职岗位、薪酬待遇、难度、入职要求、其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