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探析作者:霍文慧姜莉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5期[摘要]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是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新契机。而文化产业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认同和推进的重要途径,更是引领国际合作的内生动力。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势在必行。基于当前国际合作政策支持、沿线交通升级的战略机遇,为应对多元文化差异、沿线国家发展不均、文化产品创新不足及文化产业区域失衡的战略挑战,我国应加强差异性文化调研、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育文化产业大型区域增长极,以期实现文化产业全面落地发展。[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产业;机遇与挑战;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620[文献标识码]A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weakglobaleconomicrecovery,theBeltandRoadstrategyisthenewopportunitytoboosttheeconomicgrowthofcountriesalongtheline.Culturalindustryisnotonlytheimportantwaytopromotetheinternationalidentityandpropulsion,butalsotheendogenouspowerofleadinginternationalcooperation.Therefore,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inChinaisimperativeunderthestrategyoftheBeltandRoad.Basedonthecurrentinternationalcooperationpolicysupport,strategicopportunitiesoftrafficupgradingalongtheline,inresponsetothestrategicchallengesofthediverseculturaldifferences,unevendevelopment,lackofculturalproductinnovationandtheregionalimbalanceculturalindustry,ourcountryshouldstrengthenthedifferencecultureresearch,deepenthereformofsupplyside,strengthentheprofessionalpersonneltrainingandfosterthelargeregionalgrowthpole,soastorealizethecomprehensiveland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Keywords:theBeltandRoad,culturalindustry,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各国均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并颁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致力于推进亚欧非经济均衡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是战略推进的先锋力量,因此,我国应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寻求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力争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国际认同和文化产业跨国发展。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一)文化产业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龙源期刊网“一带一路”战略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国际战略平台。由于“中国威胁论”、“能源掠夺”等言论影响战略推进,因此,我国秉承“经贸合作,文化先行”原则,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宣传我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吸引沿线更多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战略,开创国际合作互利共赢新时期。(二)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沿线国家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核心文化、社会习俗、价值理念及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促进多元文化协调融合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首要关注点。我国文化产业应深入沿线国家文化市场,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融合多元差异性文化,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三)文化产业发展是引领沿线国家经贸国际合作的内生动力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前瞻型产业,应承载“一带一路”战略互利共赢合作理念,助力我国国际形象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将促进更多沿线国家的战略认同,吸引其加入这个国际平台,扩大合作规模,进而助力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最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合作政策战略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国际构架。沿线国家为提升互通互联能力,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法式,均做出政策响应。例如,2015年5月中印就《联合声明》中多项内容达成共识,同年11月,中国与中东欧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因此,基于国内相关政策支持和沿线国家政策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合作平台更加广阔,为我国文化产业跨国发展提供巨大空间。沿线交通枢纽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利通道。“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不断加深,沿线交通枢纽优化项目不断推进,这为我国文化产品运输提供便利通道。例如,2013年北起昆明南至曼谷的昆曼公路全线贯通。2015年10月我国与印尼敲定亚万达高铁项目。故随沿线交通枢纽不断升级,我国文化产业跨国落地对接、建立文化产业合作园区更加便利。(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沿线国家存在文化差异,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落地。“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涉及多元区域性差异文化,具体表现为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以“印度文化”为核心的南亚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中东文化和以“东正文化”、“基督文化”为核心的东欧文化。由于四大文化辐射区的沿线国家在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语言文字上存在差异,龙源期刊网导致在与我国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冲突和碰撞,影响我国文化产业跨国发展落地,进而阻碍国际合作的推进,同时也制约了自身经济发展。沿线国家发展水平不均,文化消费市场规模不同。“一带一路”战略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但因沿线各国家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存在较大差距,故人民消费能力及文化消费市场规模也存在差异。且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文化消费市场,故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同时,全球经济下滑背景下,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人民文化产品消费,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发展带来阴霾。国内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缺少核心特色文化品牌。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全球文化产业中低端,文化产品难以弘扬中华文化和适应沿线国家文化消费市场战略需求。具体来看:第一,现有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依靠初级加工等方式带动,核心文化产品创新和版权输出偏低。第二,现有文化产品对中华文化融合度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没有形成享誉国际的中华文化核心品牌。第三,文化产品形态单一,难以满足沿线国家多元文化需求,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跨国拓展。国内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失衡,文化产业品质偏低。“一带一路”战略是基于古丝绸之路上国际合作的辉煌,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和我国发展需要提出的,不仅考验了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发展能力,也对其国内区域性发展水平有较高要求。“一带一路”战略覆盖我国内陆腹地中西部众多地区,其核心战略地区包含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广西、海南等地。[1]虽然这些地区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整体文化软实力偏低。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综合指数看,上海居于榜首,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81.44;北京位列第二,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81.41,其次为江苏79.76、浙江79.54、广东79.49,山东78.12、福建76.24、四川75.86、湖南75.18、河北74.69。而“一带一路”国内核心战略地区均没有进入前十名,表明其文化产业集聚能力不足,没有形成优质产业链和有效专业化分工,且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沿线国家差异性文化调研,制定针对性合作政策“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国发展需要在沿线国家差异性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中寻找契合点。虽然沿线国家数量众多、文化多元,但我国仍需对其核心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一方面,我国应选派专业型人才加强对沿线国家的文化研究,从宗教信仰、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微观层面,可以借助对当地华人居民和留学生工作生活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沿线国家居民与我国居民行为方式的异同。在宏观层面,可以通过沿线国家与我国过往国际合作情况分析其参与国际合作模式。龙源期刊网另一方面,我国应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分期分批对差异性文化下的沿线国家制定丝路合作规划,针对性的出台合作政策。[2]同时,给予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产业发展精准导向。这种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协调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落地,更能够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对接。(二)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适应沿线国家文化消费市场文化产业供给对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因此,我国文化产品能否适应沿线国家差异性文化需求尤为重要。[3]由于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类型单一,故深化供给侧改革应成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方面,制定区域性文化产业供给规划。我国应针对沿线差异性文化国家优化文化产品,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合作碰撞。另一方面,建立文化产业互利供给体系。在国际层面,需要分析沿线国家文化消费需求。在国内层面,需要加强区域合作交流,避免出现同质化产品。即统筹沿线国家需求,协调国内文化产品供给。(三)加大专业型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核心特色文化品牌建立专业型人才可在沿线国家差异性文化调研、国内创新型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业跨国落地对接等方面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因此,当前培育应对我国文化产业跨国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尤为重要。首先,依托高校传授相关知识,增强专业型人才培养力度;其次,创设校企合作基地,提供专业型人才实践基地。由“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专业型人才为支撑、中华文化为核心、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基础、沿线国家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五大战略要素引领,我国应完善核心特色品牌建立,将中华文化基因植入文化产品。同时,更要注重品牌设计、市场定位及推广战略的制定,形成我国文化产品跨国推广优势,以提升对沿线国家文化消费市场吸引力。(四)整合文化产业现有资源,培育文化产业大型区域增长极“一带一路”战略国内核心地区拥有丰厚文化资源和优越地理位置,但文化软实力偏低,文化产业欠发达。因此,为助力战略沿线国内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发展优势。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缺少特色优势。因此,我国应优先将国内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创造以文化引领催生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培育大型产业区域增长极。我国应对全国文化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通过上海、北京等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较高的地区带动沿线国内核心地区发展。同时,也要助力优化沿线国内核心地区文化产业专业分工,细化全国文化产业链区域布局,进而培育文化产业大型区域增长极。龙源期刊网[参考文献][1]孙华伟.“一带一路”三大布局[J].西部大开发,2015(5):84-89[2]蔡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