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模式异化 是印钞机还是规避招标新手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BT模式异化是印钞机还是规避招标新手段?2008年07月09日10:25:08来源:时代信报【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Email推荐:提交】BT模式异化威胁政府信用作者张树森,重庆树深律师事务所主任,BT投融资研究专家。■BT模式是“有钱人”做的,政府之所以要引入BT模式,就是为了缓解公共财政资金短期缺乏,让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解政府的燃眉之急。如果企业还需要政府担保解决资金问题,说明这个企业本身的资金是有问题的,它也不是政府需要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对融资人的资质等级、自有资金不加以审查,使一些投机者有空可钻,通过种种手段拿到BT项目。这使得本来就存在一定风险的BT模式项目风险更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缩小公共部门规模,增加私人经营性投资的背景下,BT模式作为现代基础设施的最重要投融资方式之一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亚太、拉美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重庆市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起步较早,发展也比较迅速,诸多采用BT模式的项目都取得了成功。BT模式犹如一张可透支的企业信用卡,可以缓解政府短暂的资金缺口,对于企业来说当然是一块香馍馍。但是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采用BT模式呢?问题1为套取资金企业发起BTBT模式作为新型的一种投融资建设方式,一方面使得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对我国改善公用和基础设施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BT模式的应用时间较短,加之法律关系复杂、涉及资金数额大、影响范围广、操作复杂、风险因素多、风险系数高,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BT模式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对其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也不充分。因此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BT操作模式。从事BT模式对主体资格要求甚严,BT模式主要适用于非盈利性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比如监狱、学校等。相应的,BT模式项目发起人应严格限定在政府或政府授权单位。然而实践中,我们曾遇到过这样一些案例,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打着“BT”的旗号招商引资,套取投资人的资金,一旦赚足了腰包便拍起屁股走人。问题2企业自有资金额度过低另外,BT模式的融资人也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担当的。BT被戏称为“政府按揭”,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政府资金短期缺乏,因此作为BT模式融资人应是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由于BT模式承建的工程涉及资金庞大,通常并不要求中标企业的自有资金达到或超过工程涉及资金的要求。但是中标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融资能力和强大的建设管理能力。根据国内外的操作模式,规范的BT模式融资人、应具有不低于35%的自有资金,其余65%的建设资金通过融资方式解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对融资人的资质等级、自有资金不加以审查,使一些投机之人有空可钻,通过种种手段拿到BT项目,然后再找企业全垫资并收取保证金。这使得本来就存在一定风险的BT模式项目风险更大,对政府的信用和廉正也是严峻考验,可能引发社会不和谐事件。比如重庆某县和一企业签订《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将一个2000万的政府工程发包给该企业建设,但该企业并无承建该工程的经济实力,因此该企业要求政府为其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BT模式是“有钱人”做的,政府之所以要引入BT模式,就是为了缓解公共财政资金短期缺乏,让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解政府的燃眉之急。如果企业还需要政府担保解决资金问题,说明这个企业本身的资金是有问题的,它也不是政府需要的企业。问题3借BT之名行不招标之实按照我国招投标法的规定,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是应该以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为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就玩起了“BT”。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内一家自称资产超百亿的集团近年来就先后以“零招标”从许多地方政府手中拿到总额达7200亿元的订单。———该集团受到政府青睐的原因,就是承诺以整座城市为单位的超大规模的BT基建模式来迅速改变城市面貌。以和内蒙古某市签订的《基础设施合作协议》为例,该集团承诺将在5年内出资50亿元,为该市建造市政基础工程;该市政府要在验收移交之后的5年之内分批将工程建设款“还清”。上述情形是非常危险的。首先根据该集团的自有资金情况,它是无法满足7200亿元的BT模式项目建设的,一旦资金链断掉,将出现无数的“烂尾楼”,最后只有政府来替它“料理后事”,而事实上在2005年该集团身陷“债务门”危机,即已经露出某种端倪。而该集团作为全国知名企业,它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波及全国,后果不堪设想的。阅读延伸亟待立法规范BT不是印钞机BT模式不是印钞机,运用得当,它是福祉;运用不当,它是灾难。目前BT模式的运用比较混乱,根本在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大家都说自己做的是BT模式,但究竟哪种模式才是规范的BT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使得有关机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可喜的是重庆市在2007年5月16日率先出台了国内第一个BT规范性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对BT模式的主体,适用条件、范围、程序都进行了严格界定。据悉,另一个直辖市天津市目前也在酝酿出台相关文件。目前由国家出台全国性的法律文件时机已成熟。2007年3月,我委托全国政协委员吴云汉在全国政协十届第五次大会上提交提案《关于尽快出台BT投融资建设模式项目管理规范文件的提案》,10月国家发改委回信说国务院正在做立法调研工作。专家观点:提升软实力推动重庆发展作者孟东方,重庆社科院副院长、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无锡人有句话:穷,穷,穷,家里还有三担铜。这里所谓的“铜”就是文化,就是吴地人特有的精神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软实力的理论已经被世界各国、地区所广泛重视。软实力是区域文化、制度机制、公民素质、国家(地区或城市)形象、价值观念、对外交流等方面所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软实力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目前,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在我市尚未得到广泛认同,软实力发展战略缺乏统一规划,工作推进尚未形成整体合力,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人心凝集力、城市影响力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重庆综合实力的增强。只有充分发挥软实力对硬实力的强大引领作用,才能推动重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升重庆软实力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精心打造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城市精神培育工程、教育优先发展工程、科技创新推广工程、文化发展繁荣工程、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城市形象塑造工程等八项系统工程:立足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发展需要,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建立起与硬实力相匹配的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政治、文化、制度、社会、开放等多层面全方位,在深刻把握发展软实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牢牢抓住硬实力与软实力协调发展这条主线,着力构建以价值为引领、教育为基础、科技为推动、文化为支撑、人才为保障、环境为载体、形象为彰显的重庆软实力提升体系,切实增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科技、教育体系,城市人才高地初步建成;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城市或地区个性鲜明;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重庆对国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通过软实力的提升,为加快建设宜居城市、森林城市、畅通城市、红色城市、智慧重庆、健康重庆、枢纽重庆、开放重庆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