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错题收集分析与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错题收集分析与研究的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除法更是四则运算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与其他加、减、乘三种运算相比较,笔算除法有它独特的书写格式。此外,除法竖式除了包括估算、试商等知识之外,还夹杂着乘法和减法的运算,在四则计算之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处处的与众不同,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在计算上的种种错误。有格式错的,有试商错的,有乘错的,更多的是减错的等等。照理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运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水到渠成。但然而事情并不是像我们想像上的那么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由除数是一位数到两位数这里就犹如一个陡坡。一是试商的难度加大了许多,面对两位数的除数,学生更多的时候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二是乘错或减错的现象屡见不鲜,进位退位一团糟。按照课时安排,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最多三个星期就能够完成。而这一学期,我竟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结束,另加上每天保证10道的计算练习量,坚持到如今,计算的准确率以及速度还是让我十分地不满意,能保证全对的全班才几个人,而且计算速度普遍慢。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有效利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中出现的错题,来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目的。鉴于此,我们决定开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错题收集分析与研究”这一课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虽然错例分析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曾经根据他在教学中碰到的错例编著过《小学常见错例分析》,许多同行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专门关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错例收集分析与研究还并不是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面对这一块教学内容时往往也都是一个头两个大,除了反复的练习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提高计算准确率和计算速度的更好方法。面对现实情况,相信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更广泛更现实的意义。三、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从学生的角度研究:(1)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得到提高。(2)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的自觉纠错能力增强。(4)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学生从重复机械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研究: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把错题“变废为宝”,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督促学生防范于未然。四、研究的措施1、建立错题集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时,把学生最容易错的题、错误率高的题摘记下来。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A、典型错误解法。B、分析错误原因。C、改进相关内容的教学预设。D、反思教学过程,同时建立诊治题库。2、分析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1)书写格式上的错误(2)试商不准确造成的错误(3)乘错或减错(4)余下的数不够除商忘了写0占位(5)利用商不变性质除时余数的问题3、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及对策研究(1)把错误题集转化为教学资源①集体分析:根据教师收集的错题,针对学生出现比较典型的错误或全班错误率40%以上时采用。②个体辅导:根据学生收集的错题,主要针对学困生出现错误时采用。③教学改进:当一个平行班学生作业中出现较普遍错误时,及时反思、调整另一班的教学设计与作业指导的力度④检测性练习:按一定的周期整理错题集的内容,精心设计诊治题进行检测。(2)把错误题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宝库通过建立错题库,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①重现纰漏——通过找错提高辨析能力②多边交流——通过议错加强学习验证能力③将错就错——通过用错激发创新能力④梳理错误——通过理错培养自我评价能力结合“数学日记”的形式来反省自己学习数学的历程。促进学生反思,完善认知,学会数学地思考。在纠正错误中,逐步完善学生人格,磨砺学生意志。(3)错题集能促使教师全面调控教学,有效补救。错题集可以使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这解决错题时空上分散、指导纠错吃力费时、容易疏漏的问题。学生做错题以后,过去,在作业上订正了事,时间长了就淡漠了,换了作业本,更是无从稽查,学生心中无数,老师心中也无数,后来的复习补救就没有了依据。使用错题集以后,每个学生各种情况下的错题都按本来面目集中到错题集上,这就等于建立了台账,为教师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教学信息,使教师能及时进行教学调控,把典型错题进行展开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提高。单元和期中、期末复习时,指导学生将错题全面分类,一按内容分类,使知识系统化;二按题型分类,化繁为简,集中目标;三按错因分类,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方法,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果,体会到错题集的优越性。五、研究步骤和方法。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9年2月)准备阶段:申请课题,学习理论书籍。第二阶段(2009年3月)初步实施阶段:进行文献研究和上网收集资料,研究课题内涵,制定具体研究计划。第三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月)实施阶段:教学中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第四阶段(2010年3月)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和某一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2、日记法:撰写教学反思日记,记录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总结研究发现。3、文献法:学习参考资料,学习网上相关研究文章。六、课题研究的分工潘龙泽: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小教一级,全面负责课题的开题报告、实践、结题等工作。李国左:小教一级,负责相关理论和实践资料收集及结题报告。诸葛铭:小教高级,本课题的理论指导师徐沉沉:小教一级,参与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实践。邱雪慈:小教一级,参与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实践。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错题分析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并不陌生了,早在一年之前,我们学校就已经开始在着手建立各学科的错题分析库。每一学期我们的每一位任课老师手上都会有一本错题分析收集笔记,上面包括这么几项内容:错题,成因,改正建议。方便我们的老师随时随地记录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可以说,对于这一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而目前我们缺乏的就是有针对性的抓住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除法计算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