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光明小学邢维刚说课一、教材分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是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二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们对进化的探究就从研究化石开始。二、学情分析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本课是第一课时。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教师应巧妙引导,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知道化石是进化的证据。教学中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2资料以及化石实物,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三、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化石作用的有关资料。·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以及化石的分类。·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制作化石模型。2.知识与技能·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3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及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图片、课件、相关视频。学生准备:橡皮泥、贝壳或植物、鱼骨等。四、教学过程本课是《进化》单元的入门课。因此,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单元聚焦。教师应先调查学生关于化石知识有哪些了解。——我们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化石知识的前概念。接下来,要让学生提出关于化石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本课分为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根据本课学习内容,我选用了以珍贵的植物化石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一起穿越到亿万年前,重温史前时代,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趁此机会,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是什么化石?判断的依据?与现在生物的区别?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猜想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教师,是学生学4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特点,学生常常用独特到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猜想我们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倾听学生的每句话,即使学生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力求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所以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化石图片和化石实物,使学生大开眼界,也将学生更进一步带入化石的世界。仅仅认识化石还不够,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由浅入深认识化石形成过程的环节,先让学生看图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请学生在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由其他同学补充,在这个基础上,出示鱼化石形成过程的四幅图,请同学们为四幅图排出顺序,然后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尝试说说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先在组内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加以引导,选择表达比较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并鼓励其他同学发言,加深学生的印象。三、充分发挥化石分类的作用,完善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在引导学生认识化石图片时,要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化石进行比较,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化石分别代表什么生物?属5于生物的哪个部分?从而理解化石可能是生物的骨骼或外壳,也可能是生物的遗物或遗迹,从而为化石分类作准备。四、制作与提升。充分利用印迹化石制作活动,引起学生对化石形成及作用的思考,并请学生来说说在化石制作过程中引发的化石在研究古生物方面的作用,揭示本节课的内涵,化石是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五、拓展和延伸在学生概括出化石的作用后,通过两组化石发现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地球历史研究中的历史作用和证据作用,虽然科学家已经找到一些化石,但是对研究生物进化的里程和古生物的生活环境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的困惑,你觉得还有那些问题需要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家关于化石的困惑进行思考。注意问题:1、认识化石。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2、了解化石的成因。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生6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3、拓展活动:如果想做贝壳、植物、鱼骨的化石模型,模具的制作过程就更简单了,可直接用它们在橡皮泥上印出痕迹。制作印迹化石模型,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会,并让学生说一说制作中的感受与体会,完善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在这个活动后我特别强调,真正的化石可不是这么简单就会形成的,它需要特殊而严格的地质条件,而且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保存为化石,而被保存下来的化石中,又只有极少数能被我们发现,而且大多数不完整。所以,每一块完整的化石都是极其珍贵的远古馈赠。其他的内容计划在下节课完成。探究化石的作用,引发对化石的困惑——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化石图片外,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生试作分析。教学反思一、教学成功之处:71、用展示化石实物激发学生对学习化石的兴趣。本课在一开始就向学生展示了极其珍贵的植物叶子的化石,使学生视觉和思维同时受到了冲击,对植物叶子化石的形成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同时对化石的形成更加充满期待。2、猜测环节给了学生最大的想象和推理的空间。学生可以对鱼化石、木化石、植物叶子化石的形成进行有科学依据的合理的最有个性的想象,即让每一块化石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其间学生会把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自己独到的想象、逻辑推理应用其中,会把自己及听课者带入一个个不同的意境之中。3、分类环节使学生对化石及其形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化石分类时,学生会各有各的标准,而且有着积极的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什么是化石、化石形成过程的了解,完善了对化石的认识,同时也初步了解了化石的作用,为分析总结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起到了铺垫作用。4、小制作环节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化石的形成、理解化石作用的兴致与机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想象到生物的哪个部分更容易形成化石,对化石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从而为理解化石的作用做好铺垫。85、拓展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化石的历史与证据的作用。二、不足之处:1、本课有两个预设,要么学生对化石有强烈的探究欲往,学生被调动的很好,学习效果也好;要么不知道从哪入手,学的肤浅、支离破碎,如何调控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授课教师很难把握的,在此应结合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及时性调整,这一点还需提升教学技能。2、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可观性上还需教学完善与教学调整。三、改进措施或设想:1、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化石实物与图片,最大让学生对化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想象空间。2、教学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以及如何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还需考量。3、教学的流畅性还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