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作者:周明芳杨宏蕾李瑞芬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02期本文主要阐述“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如何缩小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并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等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学习中需要有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有相对稳定的同伴陪伴,有相对稳定的沟通交流对象,有向同伴提供帮助和接受同伴帮助的需要。所以,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要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不同层次且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更大进步和团体共同发展。小学数学以“学习共同体”模式组织教学,师生建立和谐融洽的相互倾听关系,围绕同一核心问题共同交流、合作思考、互帮互助、彼此鼓励,学生潜能得以激发,利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二、“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实施策略1.构建倾听与对话的关系,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听”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倾听思考,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或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对话性的交流。(1)从教师的认真倾听开始。在课堂上要建立起互相倾听的关系,教师的每一次用心倾听都是最好的示范,教师应像采撷珠宝一样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用耳朵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用眼睛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用心从细微之处捕捉学生的想法与变化,进而指引学生学习和情感成长。(2)指导学生倾听同伴的声音。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接纳他人的主张,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我明白了他的方法,也就是……”“他说得很清楚,意思是……”。其次,指导学生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发言大胆质疑、补充或评价。如“听了某某同学的发言,我认为……”。龙源期刊网(3)将学生的对话联系起来。学习能否促进学生的生成发展,要看学习是否以对话的形式来实现。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回应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以此推进其他同学的学习。比如,“同学的发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他主要在说什么?”“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多奇妙的发现呀,谁为他评价一下?”……(4)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对话的时间。同桌或小组成员互相讨论问题,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个别同学,这样学生才能对同学的发言有思考和应答的机会。2.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学习是围绕同一学习目标展开的学生个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单边、双边、多边的互动学习活动。(1)教师整合问题,促进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关系是通过彼此倾听、对话活动得以实现的。教师将细碎的问题整合起来,把整个问题抛给学生,大家合力解决问题。比如,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教师通过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怎样计算?请你尝试归纳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和同伴说一说。”来把归纳总结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次性地交给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全班合作学习①结合知识本身提出疑问。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学习《小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在刚扩充了数位顺序表后,一个学生提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哪个数位大?”显然他是想知道哪个数位高。我正为该生的大胆提问感到吃惊,已经有几个学生想到了如何解答。一个女生自信地举例道:“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给10个人,每人得到的一定比平均分给100人后每人得到的大,所以十分位上的数大!”其他同学听了纷纷点头,显然,如此形象又贴近生活的例子很容易让大家理解。“同样的物品,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所以千分位就更小了,越往右数位越小!”另一个学生又接着补充道。看到学生们互相倾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我不由赞叹!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合作学习的意识,由同学的问题出发,共同思考,形成了极好的自我发展。②结合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是在倾听与对话中的思维碰撞,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如《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探索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计算。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集体交流算法,其他同学根据他的发言提出疑问或补充。■龙源期刊网×21的竖式方法,说明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同学提问道:“228怎么得来的?”——“2乘114得来”。“228为什么写在千位、百位和十位上?”——“实际上是2280,指20个114。这里0可以省去。”“为什么0可以省去?”——“用114乘2就是228,为了方便就省去了。”学生们的对话环环相扣,每一个问题都指向问题的关键。学生合作的“问与答”既培养了彼此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增进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逐渐明晰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计算算理。③“学困生”提出自己的困惑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间往往存在差异。学优生已经清晰透彻的内容,“学困生”理解起来还困难重重。“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课堂,师生间形成了互相尊重、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这里没有嘲笑与讥讽,更多的是同伴的鼓励和帮助。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借助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犹豫了半天,一个内向的女生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我不明白为什么0.1米是1分米。”友善的同伴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想为她解答。“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分米,0.1就是十分之一。”“你知道0.01米是多长吗?”又一个学生想通过自己的提问激发女生的思考。“是不是把1米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是吗?”她的解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回顾整堂课,这个女生最大的障碍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即0.1表示十分之一。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或多或少是共性问题。最终她借助同学的沟通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克服了自己的困难,也促进了其他“学困生”的进步。三、“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评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困生”进步缓慢,很大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学生缺乏真正的关爱和成功的体验。因此,用评价的力量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自信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转变与成长。1.健全学生数学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倡导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还要重点思考教学评价设计,以“为你点赞”为主要载体,因势利导,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点赞,正面激励学生参与小组研讨,参与全班分享,建立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激励机制,促进全班学习共同体的螺旋上升发展。在课堂评价体系中,异向交往点评,将使点赞更加丰富和深刻。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真诚的倾听和建议是为敢于提出困惑的同伴的真正赞誉。在全班学习成果分享中,教师对龙源期刊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不同思路的话语给予敏感的连接性询问,发现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并“量体裁衣”地给予科学的点赞,是对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的尊重。2.关注学生评价体验,引导学生愉快学习(1)建立“点赞榜”,促进学生自我管理。(2)引用小组式评价,形成学生学习共同体。(3)以激励性语言为评价主体,增强学生自信心。(4)以亲切的动作为评价助力,增强教师亲和力。(5)设置跟踪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四、后续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助于“学困生”提高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与情感,尽最大可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除了同伴的帮助和鼓励外,还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个过程还需循序渐进,教师应持之以恒。(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