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未来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典型案例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美国斯坦福工业园与硅谷模式(一)资源与文化环境1、知识资源在知识与智力资源上,硅谷可谓得天独厚。即使是斯坦福工业园创立之初,也有斯坦福大学深厚的科研实力和资源优势作为依托,而如今在这里,世界著名的大学和高级科研机构林立,人类科技前沿研究课题和人才汇聚,不断围绕着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展开科研攻关,持续创新工艺和设备,批量产生最新的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引领着科技革命的纵深发展,为硅谷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这可以说是硅谷模式成功的核心和基础。2、资本优势硅谷内部创业与创新资本具有规模大、渠道多元、投资体制健全的优势。近期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国内投资机构约有2000余家,年投资金额达到600亿美元以上,且这些资本资源大部分配置在硅谷。同时,这些创业创新型资本来源于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且后者占较大份额。这些组织和个人资本实力雄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在这类的投资中也是以获得高额利润回报为目的的,所以他们会选择专业知识过硬、实际运作经验丰富的经理人来对资本进行管理和运作,这也是硅谷资本运作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3、成果转化机制硅谷创业资本良好的运作环境,极大地刺激和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成熟的投资资本与高科技含量的科研成果随时都在进行双向的权衡选择,也不断有高科技企业进入孵化和市场运作,像微软、英特尔等世界著名巨头的成功都是得益于硅谷成熟的产业化环境和机中经未来制。这种机制促使科技研究和资本产业两种力量结合并获得双赢,共同成就了硅谷的成功。4、企业文化在斯坦福工业园创立之初,就以一种开放自由的态度鼓励竞争与选择。科研活动及成果在选择企业进行合作研发或者成果转化时、高级人才在选择供职企业时、风险投资资金在选择投资对象和方向时,都是自由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机制的,并且这种选择和流动每天都在硅谷不断进行,从而形成硅谷开放自由和谐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促进了科技、人才、企业在产业园内良好的运作和流动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积极高效的融合。5、社区文化作为“美国梦”的重要支撑,硅谷是一个全世界高端人才、技术和雄厚资本高度聚集的地方,在这里,科技发展前沿的思想碰撞、投资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交流、科研成果产业化意见的交换都在随时随地进行。这使得硅谷社区内闪耀着灵活多变、不断突破的创新因子。6、鼓励创新文化在硅谷,失败是被允许的,因为任何成功的创新都是建立在若干次失败尝试的基础上的,所以对失败的宽容实际上就是对尝试、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在这种Itsoktofail的精神鼓励下,硅谷人才有勇气不断尝试,才有底气持续创新。这种宽容的态度带来的是宽松的环境,由此催生出硅谷无数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也带来了硅谷思维、经营、交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持续创新活动。(二)政策环境分析1、政府行为从斯坦福工业园成立到硅谷的辉煌,虽然硅谷自由发展的精神贯穿始终,但其中仍然离不开政府行为的作用。一方面,美国政府历来就对高校科研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这对任何一个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护和扶持机制,为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府采购行为对斯坦福工业园初期的发展及硅谷的腾飞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为了扶持新兴高科技中经未来产业的发展,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使政府采购向这些产业产品倾斜。例如,在斯坦福工业园发展初期,园区内很大数量的高科技企业在起步阶段面临资金短缺、市场份额小等压力,为了促进这类年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并扩大规模,美国国防部将本部门对高端电子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放在这些企业中进行合作选择,这对这些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是存亡攸关的。2、市场机制硅谷取得成就的关键,可以总结为三个字:市场化。这一点在运作机制的全过程都有体现。创业资本在进行投融资时主要依据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来进行判断选择,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实现科研和技术成果与产业结合,实现成果转化和资本、技术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且资本的运作和退出都有很成熟的机制作为支撑。这是这样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得硅谷的资本、人力、产业运作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3、组织机制硅谷的组织机制可以划分为无数个小的自组织。创业投资资本与数量庞大的创新型企业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合作关系,结合科研力量形成一个孵化系统,对科研成果和创新型公司进行孵化,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自组织系统。而整个硅谷内部又有无数个这样的孵化系统,即无数个小的自组织系统组成硅谷这个整体组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系统。组织内的各组分之间通过相互竞争与协作,优化资源的配置,推动资本、科技、产业的共同发展。4、投资机制在硅谷,投资机制即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机制是非常成熟的。资本在进行投资时一般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所占股份大致在15%到20%之间,不具有实际控股权。另外,资本投资集团会委派投资与运作方面的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状况进行跟踪和建议,对其壮大后的规模扩大和上市都能提供实际的帮助,尽量降低年轻企业在成长壮大中的风险,提高孵化企业的存活率。、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是事业之基,硅谷的成功与其优秀的才资源是分不开的。硅谷的人才主要特点在于外籍人才、高科技人才占较大比重。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硅谷企业中创办人为华裔或印度裔的约占总数的四成,科研人员中亚洲人约占六成,高级科研人员中外籍人员约占三成。硅谷正是因为吸收了全世界各行业各专业的优秀人才汇聚于此,才使得硅谷的科技力量能持续领先世界,创新活力始终活跃。在全世界都把人才作为竞争的核心因素的背景下,硅谷能够吸收并留下如此大量的人才,与美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总结后发现这些政策包括:大量接收外国留学生作后备力量,全球每年的留学生中近一半选择美国;利用社会科研机构招揽人才,美国具有数量庞大的科研机构或实验室,每年可吸收数量可观的高级科研人员;社会企业通过提高待遇和完善的科研环境吸引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借用人才,如与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共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通过宽松的移民政策吸纳高素质科研人员;完善引进科研人员的生活、学术环境,降低其生活成本,提高生活、物质待遇和科研创新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密布专业的猎头眼线,积极广泛地搜罗人才等等。另外,在一些国家经历战乱或者大规模经济政治危机时,大批流失的人才被美国吸收,这也是美国人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之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动率一般控制在每年15%-20%左右,而硅谷的人才流动率远高于这一数据,平均可达到30%,其中流动率较高的金融行业更是达到60%。这样高的人才流动率反映的是背后高度开放的运作环境,而人才流动的过程中也是硅谷不断与外界交换着新鲜血液,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活力和生气的过程。(三)中介和风投环境1、中介服务硅谷的专业化中介服务组织众多,服务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涵盖人力资源、税务审计、法律咨询、技术交流、物业安保等众多领域。在硅谷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整合过程中,这些中介组织的服务可谓功不可没。中经未来中介组织的服务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生产协会与相关政府部门就妥善解决土地征用、交通运输等问题交涉协商,配合解决;电子产品协会经常举办活动加强产业内部交流,并积极促成中小微企业之间展开战略合作,携手成长;半导体材料协会在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全行业统一化的制定确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2、风险投资服务提到风险投资,可以说是硅谷催生的风险投资这一概念的诞生,而反过来风险投资也对硅谷的高新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风险投资在为新型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革新。目前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发展状况差别极大,美国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占全球比例50%以上,而其中硅谷的风险投资资本就占了整个美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更是约有一半的风投基金设在硅谷。硅谷目前已经良好运作并已建立成熟投资机制的风险投资集团和企业共200多家,对推动硅谷新兴产业的起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先进微器件公司、罗姆公司、苹果公司等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硅谷的风险投资具有起步早、发展迅速、运作成熟的特点。在硅谷建立初期,即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这段时期内,硅谷包括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力量都非常薄弱,所以这段时期内硅谷的发展主要依靠以军方投资为主的政府扶持。而到了60年代后期,迅速成长起来的风险投资已经在硅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硅谷内部创业资本与高科技产业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对促进两者的共同壮大是非常有利的。图表1: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及特点融资方式特点自有资金风险小、成本低,但金额往往不足政府投资针对性强、条件多、投资周期长银行贷款需要担保或者抵押上市融资融资规模大,但上市条件苛刻风险资金无担保、高风险、组合投资资料来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中经未来二、英国剑桥科技园的经验(一)发展现状分析创建于1970年的剑桥大学科技园是英国在大学科技园领域的首次尝试,其原本初衷并不是为了商业盈利,而是旨在搭建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所以成立伊始,剑桥科技园便是着眼于促进高校与企业形成联盟,促使科研活动与现实社会生产的结合,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借助剑桥科技园的强大科研优势,剑桥科技园在创立初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统计资料显示,上个世纪八十年达初期,剑桥科技园中的高新科技型企业数量的速度为平均每年增加30家,至八十年代中期总数达到400多家。到今天,剑桥科技园以超过十万的园区人口数量和超过四十亿英镑的年度销售金额成为整个英国甚至是全欧洲的大学科技园的代表。剑桥科技园在运行中主要有几方面的特色:对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企业同等对待,使园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态势。充分依托大学在科研方面的优势资源,包括人力、信息、资料以及学科实验室软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的资源。在对孵化期的企业的扶持方面拥有政府较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孵化企业的成活率。在对剑桥科技园的发展深入分析后发现,剑桥的发展已经显示出明显的后劲不足的势头。在剑桥科技园建立的前20年中,即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剑桥的企业在规模发展上可谓差强人意,大部分企业的规模仍然很小。以1984年为例,剑桥科技园内近三成的企业拥有员工的数量少于6人,而年销售额超过35万英镑的企业仅占一半。(二)政治经济环境英国的工业在工业革命时期可谓傲视全球,但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其长期的衰退。二战结束后,英国的制造业早已不敌美国和欧洲其他工业大国。之后长期持续的经济衰退更导致英国的工业规模缩小,生产能力下降,乃至在1983年第一次出现英国工业贸易赤字。在这种大环境下,英国国内的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蒙上阴影,在这一时期所占的世界市场份额,在国内民用市场上也危机重重。不仅如此,英国国内其他产业在增长上也显得动力不足。除了民用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另外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国家军事领域。而在这一方面,英国政府一直倾向于将绝大部分的国防费用用在与那些已经颇具规模的老牌企业的合作上,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几乎得不到国防军事产品订单,很难涉足国家这一领域。在国内市场上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创业者们只能寄希望于海外市场,然而这对于创业来说并非易事,甚至带来诸多不利。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开拓必须保持创业者与潜在客户之间较为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和产业发展初期,但研发型的科研人才在这方面是很难兼有的。再加上,想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成熟的对外经贸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对海外市场的熟悉,这些都是技术人员在创业阶段很难具备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剑桥的创业者们只能通过国际销售商的代理来实现在海外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在自身条件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