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通过春天的实践活动,感受到阳光雨露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礼物。2.通过礼物猜一猜和礼物分享的活动,知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一切都是大自然赠予的“礼物”。3.通过米宝的故事,初步认识到人类只有用勤劳和智慧才能回报大自然的馈赠。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理解《大自然,谢谢您》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的第4个主题,这一单元前三课分别是《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出示关系图)前三课教学主要通过对大自然中的风、身边植物和动物的了解与观察,学会与大自然建立亲近关系,学会与它们共处时要注意问题。最后这一课《大自然,谢谢您》是总结课,总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学会感恩自然。整个单元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与大自然亲近、共生共存的观念。这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时间恰好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迎来春天的时节,因时而为进行教学显得自然贴近生活。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学校或班级的特色,巧妙设计活动,鼓励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对大自然产生一种亲近感、好奇心,从而开启人与自然教育主题的价值引导。二、本课教材理解《大自然,谢谢您》依据课程标准“愉快、积极的生活”中第2条“亲近自然、喜欢在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本课共有两个教学内容:“大自然的礼物”和“大自然中的快乐”。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大自然的礼物》强调全生活的体验与交流,教材背景图用意深刻,是精选过的,旨在告诉大家,大自然的阳光、空气、水、泥土等自然的基本要素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好的礼物,这里需要孩子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来谈大自然的馈赠,落点是自然的馈赠,但同时不回避感受人与自然的活动。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引导孩子在与自然共在中成长,为课程后续的环保教育做好情感铺垫。因此本课需要从“饮水思源”上创设情景与氛围,让孩子整体感知人类全方位的生活都与大自然不可分割,从而能促动他们感恩自然的情感生发。同时也引导他们认识到人类要用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进行关于“家庭户外亲子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当下家长对于孩子要学会与自然与社会接触这一理念接受度比较高。半数以上家庭会利用节假日带孩子进行户外亲子活动,地点一般有回老家、农家乐、外出旅行等方式,这使得孩子有一定接触自然的经历。同时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了解,大多家庭在物质上对孩子都尽可能满足,孩子得到需要的东西并不难。因此他们并不懂得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享用并珍惜当下丰富的物质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关注对于感恩自然的教育,同时也是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本课作为总结课,整体比较抽象,需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范围,以及他们可能触及的生活内容中,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活动方式。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探究、发现来感受到生活中一切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提升对大自然的情感与认识,产生感恩之情,从而实现对生活意义的引导与构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根据活动手册第一题,请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春天。用看、听、闻、摸、玩耍等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踪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请家长给孩子拍照2.收集身边大自然的礼物,带上照片,并与爸爸妈妈了解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自然的礼物(一)自然环境是大自然的礼物导语: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的季节,春姑娘已经穿着她的花裙子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你找到她的踪影吗?1.感受春天,观看ppt小视频2.采访学生:先请照片中的孩子说说,你找到春的踪影了吗?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炼板贴(阳光、空气、水、泥土)3.师小结,出示板贴:大自然的礼物设计意图:选择本班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历过的与自然相处的照片,回忆感受,唤起美好体验,是对本单元亲近自然的情感联接,也是作为本课的导入。(二)生活中吃穿住也是大自然的礼物活动一:猜礼物1.不同的猜礼物的方式,看、听、闻、摸、尝,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来猜。请孩子将自己感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2.将学生猜出的礼物分类板贴。活动二:分享礼物1.组内交流礼物。请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大自然礼物在小组内与同学分享。2.汇报,贴礼物。3.点拨提升。教师把贴得满满的纸条吸在黑板上。活动三:感受礼物的丰富性1.播放补充大自然礼物丰富的小视频材料。2.说说感受,现在,你最想和大自然说一句什么话?(出示课题贴纸)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猜礼物、分享找到礼物这两个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受;通过调查、汇报、分享,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感受大自然礼物探究的快乐。通过这些活动与体验,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礼物在我们身边。在分享汇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同学间分享的礼物的活动与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类礼物的丰富性,我们生活中吃穿住行需要的各种物品都是来自大自然,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萌发感恩自然之情。二、探寻大自然礼物的来历活动一:米宝成长记导语:小朋友们,你知道这些大自然的礼物是怎么来的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想不想看看是谁来了?1.学生观看动画“米宝成长记”。说说,你从米宝的分享中,了解到米宝是怎么长大的吗?2.教师小结点拨:在米宝的成长过程中,除了阳光、空气、泥土、水的滋养,还有了我们人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米宝宝们才能长得这么健康饱满。设计意图:作为一年级学生去探寻大自然礼物的来历,我们更多地要考虑他们的知识起点,所以要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认识,多使用初级加工的物品来体验与感受。所以,选择相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熟悉的“米”这个话题来组织教学。使用动画素材展示米的成长过程,更贴近一年级学生的感知水平,激发兴趣。活动二:米宝七十二变1.米宝与孩子对话,课件出示语音。抛出话题:大米才能做出很多人们喜爱的美食,你知道有哪些吗?2.学生交流3.根据孩子们回答,适时补充米的制品很丰富的视频介绍。小结:人类用勤劳和智慧让米宝有了这神奇的七十二变。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人的劳动与智慧能将大自然礼物制造成我们生活所需的用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用足“米宝”的素材,在“米宝成长记”聚焦大自然礼物的怎样来到我们生活中,“米宝七十二变”则是聚焦到大自然礼物是通过人们的勤劳与智慧,变化出这么多不同形态生活所需用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活动三:大自然礼物变变变引导:那你知道还有哪些大自然的礼物是像米宝这样通过人们的辛勤劳动来到我们身边的?1.分享自己的课前了解。2.回到板书,小结:这么多大自然礼物要真正送到我们身边,是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勤劳付出才能得到的。他们这么辛苦,我们该怎么做呢?——对待礼物我们都应该珍惜。因为每一份礼物里都有着大自然的心意和劳动者的努力付出。设计意图:学生探知自然的兴趣与爱好是需要在课后不断持续的。老师适当的指引,能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喜爱自然,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三、拓展阅读激发探究大自然礼物的兴趣1.拓展阅读:刚才这位小朋友读过科普书《它们是怎么来的》,老师推荐给大家,实物展台,翻看目录。2.激发兴趣,教师拿着书本,翻阅一下。小结:小朋友,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多得数不清,如果要了解更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寻找发现。板书设计:大自然,谢谢您(环境)阳光风雨空气大自然(吃)橘子番茄稻谷的礼物(穿)丝绸(住)桌子沙土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两个栏目,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因此,第2课时应该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三、教学目标1.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演、画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2.借助课前调查单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间的联系。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四、教学重难点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产生家庭认同感。五、教学流程活动一:忆家人的称呼1.找家人师:小朋友来找一找他们的家人。2.小猪佩奇介绍家人。3.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家人,说说你有哪些家人?活动二:找家人的“影子”(一)外貌小“影子”1.猜家人。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位学生家人的照片,看,这是谁的家人?(盲猜),老师给学生一点提示继续猜,最后揭晓答案。请这位学生上来,由下面的同学们说说他俩哪里像?下面的学生说到什么部位,这位学生就指着什么部位,同学们说出共同特点。2.自己找影子。找自己与家人外貌上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仔细地看手中的照片,找出自己与家人相似的地方,并用手指出来。3.同桌相互找影子。交换照片,请同桌找找外貌相似之处。4.家长说影子。让我们听听这位家人是怎么说的,(如:我眼睛小小的,我的女儿像我,眼睛也小小的,但我觉得这样真好,每次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特别可爱,我真喜欢她。)5.小结并板贴:外貌(二)性格、爱好、其他小“影子”过渡语:我们不仅在外貌上和家人长得像,还有很多方面都和家人很像呢!课前你们已经完成了调查单,下面拿出来先和同桌交流交流。1.同桌交流活动要求:音乐响就开始,音乐停就坐好2.指名在全班交流预设1:学生交流到性格与家人像,就围绕这个话题交流并小结板贴。预设2:学生交流到爱好与家人像,就围绕这个话题交流并小结板贴。预设3:学生交流到其他方面与家人像,就引导学生发现和家人像的地方很多很多,并板贴省略号。3.课中操:拍手歌活动三:讲家人的故事过渡语:小军也来到了我们班中,给我们带来了家人的故事。1.看绘本过渡语:小军有家人的故事,我们也来说说家人的故事2.讲故事(1)轮流讲(组长排好序)(2)认真听(组员讲时认真听)(3)赞一赞(每个组员讲完要夸奖)(4)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师:听了家人的故事,我认识了最勤劳的妈妈,厨艺最好的爸爸……活动四:赏家人的照片过渡句:就是这些家人组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播放照片和歌曲。播放孩子们和家人的照片,配乐,欣赏。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发现自己是家人的小影子,还发现我们的家人都很厉害,回家别忘了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教材解读《家人的爱》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二课,本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我和我的家》内容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本课的编写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本课以“家人的爱”这一话题展开。教材以“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节里发现家人的爱,同时试着去理解家人的“严爱”。这个栏目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后两个栏目是本课的第二课时。“相亲相爱一家人”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互相的爱,感受爱是家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情分析为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