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作者:周亮来源:《财会学习》2020年第19期摘要:基于“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笔者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从学生入学到就业、从输入到输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体包括:入学考评机制、课程体系、学分管理制度,以及就业渠道四个方面。关键词:“1+X”证书;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引言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中提出在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即为: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应积极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1+X”证书制度对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1+X”证书制度的建立,为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提供了全新的顶层设计,开拓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职院校应充分把握该项制度的政策利好导向,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会计教育改革,顺应市场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市场、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一)“1+X”证书制度的建立,明确了高职会计教育的定位包含“1+X”证书制度在内的《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实施,打破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其全新定位,使得职业教育从此正式踏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平行且同等重要的专属跑道。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会计教育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由过去参照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开始向企业、社会广泛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龙源期刊网类型教育转变;由以政府办学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校企合作等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转变。(二)“1+X”证书制度的建立,打通了会计职教界“立交桥”《职教二十条》中第一条就指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对于会计职业教育来讲,打通“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人才成长通道、建成会计职教界“立交桥”成为必然。在《职教二十条》政策指引下,将有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这将有效解决高职会计毕业生发展空间有限、升学渠道不畅等问题。另外,2019年两会期间提出的“高职扩招100万”计划,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限制。这一方面使中职毕业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由此看来,“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一条互通互联的会计职教界“立交桥”已初具形态。“1+X”证书制度,将“X”,即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划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如果在中职、高职及本科之间,合理布局“X”证书等级,统筹设计课程体系,将使得会计职教界“立交桥”真正落地通车,形成一条畅通无阻的会计人才“输送链”。(三)“1+X”证书制度的建立,推动了高职会计教育与“云”时代相接轨科学技术的变革,推动着财务一轮又一轮的转型升级。最初,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转变;后来,ERP系统的上線又推动企业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如今,大数据技术又将财务带入“云”时代,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形成“会计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新时代财务工作的基本特点。尤其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将取代基础会计核算工作,使得基础岗会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会计“1+X”技能等级证书的设置,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云”时代企业财务岗位用人标准作为获取“X”证书的标准,将该标准融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将有效推动高职会计教育与“云”时代相接轨。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一)完善入学考评机制“1+X”证书制度试点的推行,有利于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纵向贯通、无缝衔接。具体如何衔接,并非是从中职院校毕业后便可直接升入高职院校,而是应当有一套完备的入学考评机制。当前,作为高考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考,是技校、中职等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行的是“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考试招生形式。为了“1+X”证书制度更好地推行,真正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无缝衔接,应进一步完善高职高考制度,并赋予高职院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关键的一点是,应当将“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与会计职业“1+X”技能等级证书从标准内容上衔接起来。如,在中职教育阶段,就融入会计职业启蒙教育,为其取得会计初级职业技能证书打下良好基础。或在中职阶段就有资格直接考取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进入高职阶段后,再龙源期刊网进一步学习更高级别的专业技能知识,参与更高层次的技能实训课程,了解和掌握更多会计岗位的技能,考取更高级别的会计职业技能证书。(二)重构课程体系自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多数高职院校将初级会计职称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学历证书+初级职称”的“双证融通”式教学。随着“1+X”证书制度的出台,部分院校将“X”界定为:会计信息化证、初级会计师、初级管理会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并针对这些证书对学生展开培训。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X”逐步被重新界定。2019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中,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及开发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面向职业院校会计、财管、税务等相关专业。2019年12月27日,教育部又公示了第三批证书及标准,其中有六项证书属于会计领域。这六项证书是对“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详见表1。“1”是学历证书,是基础;“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拓展,是技能素质的体现。高职院校应当根据“1+X”证书的标准要求,在培训评价组织的支持和指导下,重构会计课程体系。1.将“1”和“X”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原有学历教育背景下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将职业技能考核及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本校学习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实现“1”和“X”课程内容的融合。其中,获取学历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鼓励证书,并非强制性的。因此,技能证书培训课程可多设置为选修课程,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及就业需求,自行选择专业主攻方向,参与相应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项目。2.适当增加统计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比重如今,财务正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和统计学的结合。财务和统计学的结合,在计算机的支持下,便产生了财务数字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仅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介绍计算机基本操作。这是无法满足财务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的。应适当增设数理统计学、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及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以顺应时代和市场的要求。3.七项会计职业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各有侧重,可细分专业方向目前,大中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分类,大致可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及技术财务等四类。依据不同类型财务人员的职责要求,该七项会计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也各有侧重。例如,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对应战略财务岗,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会计及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龙源期刊网等级证书则主要对应业务财务岗,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智能采购、电商营销、企业运作、税收申报与缴纳等相关知识;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共享财务岗、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对应技术财务岗。据此,学校可细分专业主攻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分支体系,满足学生不同职业需求。4.打造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实践课程的全面升级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财务应用已经进入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时代。会计人员将从大量重复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为业务部门事前算赢提供决策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七项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运而生。因此,会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化财务教学平台,如,引入用友NC-UAP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智能财税社会共享业务平台等。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共享模拟仿真实验室,及企业信息化与创新实践实验室。如,建立VBSE全岗体验教学实验中心、ERP沙盘模拟实训系统、ITMC电商沙盘系统等。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财务实训室,如: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财务信息管理实训室等。在以上校内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办学,可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市场导向作用,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直接对接,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也确保获取各项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真正具备相应的技能。是校内实训的有力补充,两者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三)优化学分管理制度“1+X”证书制度下,学分管理制度的设置需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如何融通;第二,中、高职院校之间、高职与本科之间以及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如何实现资源衔接及共享。《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历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进而对不同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目前,“学分银行”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推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但是,在职教界推行“学分银行”已成大势所趋。未来,在“学分银行”制度下,取得相应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依据一定的存取兑换标准,从“学分银行”系统中兑换、领取学分,以免修相应课程,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另外,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或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均可存入其个人学习账户,待考入高职院校后,可与新取得的学习成果按照标准进行互换和集成,替代同样学分含量的课程。同样地,当高职学生毕业考入本科院校后,其未領取的学分依然有效,进而再与本科期间学习成果进行互换和集成。如此便可实现中职、高职及本科院校之间以及各类教育之间的资源衔接及共享。(四)畅通就业渠道“1+X”证书制度能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提升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拓宽其就业渠道。笔者在前文中提到,“X”证书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内容涵盖了战略财务、业务财务、龙源期刊网共享财务及技术财务等多个财务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能更好地胜任相应工作。当然,企业招聘财务人员时,是会优先录用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还是无此证书但却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就取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对此,要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师资力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第二,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质量,避免应试教学;第三,深化校企合作,开设学徒制的定向合作班,以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第四,对于有意向升入本科继续深造的学生,应该适当缩减其实习时间,为其参加升学考试提供辅导和支持。参考文献:[1]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9-14.[2]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3]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