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教学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对管理会计有个总括的概念,并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熟悉管理会计的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第一节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一、管理的意义和性质1、管理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需要。2、管理是生产力—生产要素的乘数作用。3、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二、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一)经验管理阶段(18世纪80年代—19世纪末)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管理目标是维护和扩大资本家的利润。(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生产规模扩大、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开始分离,管理成为专门的职业。泰罗(Taylor)和法约尔(Fayol)(三)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今)行为科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数量管理:模型、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系统管理:企业是由人和物组成的完整系统,管理应从整体出发权变管理:不确定因素信息经济学:信息有价值代理理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三、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会计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动,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三、管理会计的内容: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四、管理会计的原则:(一)最优化原则。(二)效益性原则,有两层含义:1是信息质量应有助于管理会计总体目标的实现;2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三)决策有用性原则。这一原则要使管理会计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四)及时性原则。(五)重要性原则。贯彻重要性原则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决策有用原则性的要求。(六)灵活性原则。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的工作灵活,没有同一的指导原则。财务会计的信息则必须依据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程序性较差。财务会计的方法则比较稳定,必须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6.信息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其载体没有同一格式,不对外公开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大多为过去的信息,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的财务报表,其信息需对外公开。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管理会计相对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体系尚不健全。财务会计体系比较完善,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8.观念取向不同。管理会计不仅看重管理行为实施结果,而且更关注管理过程本身。财务会计一般不答重视管理过程及其对职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1.国内外对管理会计定义有哪些主要表述?如何理解管理会计?①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StatementofBasicAccountingTheory)中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为达到经济目标而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为、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我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于绪缨教授(1999)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职能。我国青年学者胡玉明博士(2000)认为:21世纪的管理会计应是为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信息系统。②综合起来,可理解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非财务信息,它使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要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用于决策。2.管理会计经历了怎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管理会计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在传统会计内部孕育、生长和逐步成形的漫长过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从传统的会计中脱胎而出。管理会计的形成过程,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1491年,簿记学的出现。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会计学的出现。③一战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专门方法引进到会计的方法体系中。④20世纪40年代,责任会计和本量利等专门方法加入到会计的方法体系中,管理会计已具雏形。⑤20世纪50年代,把一些现代数学方法吸收、结合到会计中。至此,专门为企业内部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就正式形成。3.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满足企业管理的哪些信息需求?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满足组织人员下列四类信息的需求:①满足制定决策和计划信息的需求②满足管理人员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对信息的需求③满足业绩评价和激励对信息的需要④满足评价组织竞争地位对信息的需求4.理会计师应如何解决道德冲突问题?当遇到关键性的道德问题时,管理会计师必须遵守权威机构制定的准则。如果这些准则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考虑下列方法:①与直接上级讨论这些问题,否则上报到高一级的管理层。可以接受的检查机构包括同级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行政管理委员会或股东。②与一位客观的建议人秘密讨论,以澄清相关利益方面。③如果经过各种尝试,道德冲突依旧存在,且道德冲突发生在很关键的事项上,管理会计师只能提出辞职并给合适的领导提交一份详细的备忘录。一、管理会计的形成(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阶段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近代会计的形成。(2)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取决于成本的高低。(3)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2、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按照科学的方法制定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能够实现的人工和材料消耗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产品标准成本中的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事后计算和利用转变为事前计算和利用。(2)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按照人工和材料消耗标准及费用分配率标准,将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并据以控制料、工、费的发生,使之符合预算要求。(3)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指在一定期间终了时,对料、工、费脱离标准的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查明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据以评价和考核各方面的工作业绩,促使其改进工作。(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阶段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广泛推行职能管理,利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来改善人际关系。(2)从重视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到按顾客要求进行多品种的小批量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3)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加强生产经营的预测和决策工作。(4)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定量化管理提供了保障。2、该阶段管理会计的特点:(1)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管理会计体系。(2)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到了强化并有了新的发展。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全面控制(不仅仅是成本控制),而且将责任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考核、评价责任者的工作业绩,从而极大地焕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会计在强化控制职能的同时,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随着各种预测、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引入会计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预测、决策为主要特征并与管理现代化要求相行之有效应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3、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预计和推测经济活动未来趋势和变化程度的过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等内容。(2)决策决策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标,通过预测、分析、比较和判断,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被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包括经营决策(产品品种决策、产品组合决策、生产组织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决策等内容。(3)预算预算是指用货币量度和非货币量度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收入、成本、利润、对资产的要求及资金需要,反映经营目标和结果的计划,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内容。(4)控制控制是指按预算要求,控制经济活动,使之符合预算的过程,包括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等内容。(5)考核和评价考核和评价是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据以对责任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对生产经营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在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的实施中体现出来。(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阶段—战略管理会计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2、战略管理会计的起源著名管理学家西蒙于1981年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侧重于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收集竞争对手关于市场份额、定价、成本、产量等方面的信息。1987年,西蒙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访问了防卫者和开拓者。他发现在持防卫者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并不十分注重对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而是侧重于研究影响战略的不确定因素,如产品或技术的变化对企业现行低成本的影响;在持开拓者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极为重视预测数据、设立严格预算目标以及控制产品产量,对成本的控制则比较疏松。1989年,杉克对低成本战略和高差异战略所做的调查显示:在持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侧重于使用传统管理会计,他们用标准成本评价部门业绩,用产品成本作为定价和编制弹性预算的基础,力求完成预算目标,并重视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当然,随着适时制生产系统(JIT)的建立,作业成本得以广泛应用于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从而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持高差异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注重市场营销部门的成本效益分析,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预算控制和标准成本则放在次要位置。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问题(1)成本管理企业生产战略的制定需要以产品价格、性能、质量三个方面为坐标进行综合考虑,确立自己的产品生存空间,并注意顾客对这三方面的接受程度,即在适当的价位,生产出适当性能与质量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质量、性能、成本的综合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对顾客群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日本的这套成本管理体系包括以下三部分。①确定现在产品与未来产品的产品组合。确定这一组合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应该明确成本管理在竞争中的关键程度;产品技术的成熟性;产品生命周期。②对未来产品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与价值工程③对现在产品进行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生产过程控制:责任会计完善成本计划: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