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五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二、教育的词源•三、教育的定义•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五、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一节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日常用法•第一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像“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教育”。•第二类: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像“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中的“教育”。•第三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中的“教育”。•二“教育”的词源•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是“é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erziehung”三者均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ěre”转换来的.“educě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ě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ě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在古代“教”的甲骨文及金文写法是写法.doc。“学”的金文写法是“学”.doc•三教育的定义•“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他在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中国教育界长期受韩愈《师说》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建国后,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叶澜提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扈中平提出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十二所高校主编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课本定义:p26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要回答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有什么不同,即讨教育的概念。(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仅是亲子和本能行为•动物界养护幼仔的活动只是一种自发的本能活动,是一种在遗传基因中就已经确定下来的行为,它产生于动物界的生理需求。•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的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正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抚育后代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使我们从社会的高度研究教育,而不是从生物的水平上研究教育,从而揭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二)、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同其他的社会活动的区别是什么?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区分:对象和目的•活动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活动的对象也是人,是一种“人—人”关系。但能否说,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人的活动就是教育呢?显然不能。因为其他也有一些活动的施动者和受动者同样是人。这种对象上的不同虽然划清了同许多社会活动的界线,但仍不足以满足区分的要求,还不是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活动目的的特殊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而其他社会活动各有不同的目标:如经济活动以利润为目标;文娱活动以消闲为目标;医疗活动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等。这种目标上的定位就把教育活动与其他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服务活动区别开来。•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里的“人”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消极的作用。•五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社会实践活动一、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包括各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离开了教育者及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二、受教育者(学习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广义的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学生。决定谁是教育者谁是学习者的关键是个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任务,而不是个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缺少了受教育者,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体现为各种信息载体、教育环境、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以培养人为目的而组织的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1)教育者是主导者,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2)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和学习、发展的主体;(3)没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者顺从于天。•(二)生物起源说1、代表人物:沛西·能斯图尔诺2、观点:教育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中,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3、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它的提出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向科学解释方向发展。•但是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三)心理起源说1、代表人物:孟禄2、观点: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制度化的教育活动,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3、评价: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淡化了教育的生物性,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奠定了教育必须具备心理前提的理论。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孟禄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如果教育是依赖于儿童的模仿本能,就使得教育者无用武之地。•(四)劳动起源说1主要集中地:前苏联和中国•2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者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受的永恒不变的范畴。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两者的关系变了,教育形态也必然发生改变。•二、教育的历史发展根据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建立在其上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社会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相应的有教育发展的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一)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1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巫术性质的原始舞蹈和严格的仪式性的知识2教育的产生(1)教育行为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经验的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学习他人经验的人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经验就是教育的内容•总之教育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2)教育产生的条件•ⅰ人类劳动的进行•ⅱ语言的形成3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①教育的无阶级•②教育的非独立性•③教育的原始性(二)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奴隶社会:1奴隶社会的特点:出现金属工具,出现私有制2学校的出现: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商代;欧洲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8至7世纪。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①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②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③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运用3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统治阶级掌握学校领导权,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能进入学校•b培养目标•c教育内容•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③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制度尚不健全封建社会:1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者农奴声誉劳动的社会制度为基础;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经济形式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2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官学②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多第一级国子学只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第二级太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第三级四门学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第三级只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三)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化•②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③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④教学内容丰富化•社会主义社会与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1、打破了教育上的阶级限制,为实现教育平等创造了条件•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知识,实现了教育的科学性•3、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实现了教育的统一性•4、学校完全脱离宗教的控制,实现了教育的非宗教性•5、教育向全民化的目标迈进•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教育的区别•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跨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代表人物与著作:《学记》中国,公元前约403—221年战国后期;《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昆体良(公元35—96);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发展特征:虽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