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有人说21世纪是“表达世纪”,在这个世纪信息极度膨胀,传声技术突飞猛进,声音语言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决定生产,语音输入、人工智能化将有巨大的发展。时代要求人们提高说话能力。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能快速高效的捕捉信息并及时输送信息将极为重要。这对我们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很短,并且声音在时间上的线性排列决定了它有不可逆转性,无法进行更新。而书面语言是在空间上的线性排列,这决定了它可以不断被修复。所以口语表达要求思维能力有极高的敏捷性、严密性。同时,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极大有利于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够重视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首先,从语言文字的发展渊源来看,语言先于文字的产生。人类是因为思维、交际的需要,才会随之产生语言。同时,随着人类为了更复杂的思维过程、扩大交际,并进而传递文化便发明了文字。换句话说,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而且,因为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及“声不能传异于地、留于异时”的性质,使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传递信息的效能要低得多。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也是口头语言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局限性的表现。其次,口语表达在中国这个社会还受到一种特有的限制,即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多求内敛,而不主张外显,对能说会道者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于是有了“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的生活哲学和“沉默是金”的至理名言,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带来的特有影响。且现代社会中那种以“大老粗”为荣和一些所谓“大腕”说话辞不达意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再次,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是口语表达被忽视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仍是围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只因升学考试中无口语测试这一项,于是口语表达便被忽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语系的学生对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至少在意识上要强得多,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悲哀。此外对于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下的学生口语表达,还受到一系列特殊原因的限制。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学生的心理“缄默”。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景:即教师说的话要比学生说的多得多,这倒不是教师不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而是学生总喜欢用“沉默”来回答教师的提问、声音。这使教师常处于在一种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而心理原因则是这种现象的臻结之所在。有些学者将这种沉默课堂归于一种教育方式的必然产物。并具体阐述了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权威性地位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在课堂上学生不敢也不愿发表独立性见解,更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是课堂中师生的不平等关系造成的。其次,讲授教学从心理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讲授时如果忽视启发学生思维,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成为‘注入式’”。在这种教学法的主导下,教师讲得越长越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就会越多,那种表达自我的机会就越少。这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再次,学生在课堂的挫败体验也会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课堂情境下,学生的口语表达会成为众人极为关注的对象,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上受挫败压力的影响,即“当众出丑”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学生想说而不敢说。基于上述,笔者认为,由于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的自我封闭心理的产生。即“性生理成熟与心理相对不成熟的冲突”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又快速觉醒,两相对比,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以上这些原因使有些学生见了人就成了“哑巴”,即使能与人交谈,也是期期艾艾,语无伦次,这些最终的后果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严重缺乏。二、学生说话能力在相当长时间内被人忽视,其原因除以上所述外,还与人们对说话能力的认识有关。有些人认为,自小就会说话,因而说话不用去刻意锻炼;甚至有些人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会妨碍读写能力的发展。这说明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作用。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基本内容。这四个要素的组合,即是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听”是为了理解口头语言,“读”是为了理解书面语言,而“说”则是为了运用口头语言,“写”则是运用书面语言。可见,运用口头语言、培养说话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听、说、读、写四部分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用耳朵读;说也是写,用嘴写;读也是听,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在叶圣陶先生的眼中听、说、读、写已全然相通,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横向关系来,听、说、读、写各有功能,各有侧重,相互促进又相互牵制。会听会读,才会说会写,而后两者又会促进前两者的提高。从纵向关系看,在语文能力体系中,“听、说”在前,“读、写”在后。“读”和“写”可以由个人独立承担,而“听”和“说”则属于双向或多向式。说话作为语文能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当今的社会需求也可看出,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也不断增长,由此决定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它忽视不得、轻视不得。既然口语表达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的状况又另人担扰,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按照第一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应消除学生的心理缄默,这个工作很大程度由教师起着主导作用。首先,“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使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过多的精神负担,过分担心自己表达结果的正确与否。其次,教师应尽力避免“满堂灌”,让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不得不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得到锻炼。再次,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5](p.65)教师期望会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期望效应说明,当教师对于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行为、表达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左右学生在课堂的状态、行为。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状态。当教师认为学生可以把某个问题表达清楚时,学生会感觉得到,他也会向积极的方面努力。还有,应消除学生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学生对自己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另外,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一部分有效主动时间,并且可以在良好的同学关系中来表达自我。这些是有关学生在课堂上良好口语表达的心理前提,事关学生口语表达的开始状态,应引起教师足够多的重视。三、口语表达作为一种个人能力,理所当然地可以通过一些日常锻炼来提高。1、在诵读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音能力。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那么,让学生开口是口语表达的一个前提条件。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说话习惯、丰富词汇语库,从中学到别人的表达方式。同时,口语表达毕竟是思维的反映,也是情感激发的过程,而在朗诵中,学生会充分体会到各种词汇的情味感和表达张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来更好的领会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与音乐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而背诵,则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有一个深层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背诵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一种重要方法。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是学生说别人的话,后者则是学生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根据各种文章体裁的不同,我们认为,散文、诗歌可以用朗诵来加强学生语感,而古文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背诵的作用。这样通过诵读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过,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指导学生的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类的表达,规范学生的语音,以期达到较好的状态。2、在论辩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固然通过第一个方式的训练,会让学生有说的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一成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不能修改,那么如何提高思维的速度和正确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语表达的效果。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一个思维都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当他的思维清晰又有层次,语言也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口语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的配合。论辩中,对思维的敏捷性有极高的要求,它是锻炼思维的一种好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开始阶段,可以让他们就一些身边有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求看法要多么面面俱到,但求可以有条理地表达清楚自己所想的。然后,可以就某一特定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前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准备,让正反两方学生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汇总。主持人应由教师担任,力求公正,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对辩手进行评述,从而最大程度上扩大同学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对每个辩手的发言进行述评,选出最佳辩手以鼓励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退居幕后,这样会使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们在论辩中思维会渐为敏捷、见解也会更为深刻,逻辑思维得到锻练,也会消除心理“缄默”。3、在表演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摹拟表演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编,即课本剧,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必须把课文吃透,既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使学生在这种表演中训练口语表达。同时,也可让学生就某一预设的情境进行表演,如新闻发布会、公交车让座等等。这会使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有更好的辩别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其它因素。以上几种训练方式只是口语训练中的一部分。还有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其它一些很好的方式。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教师还可通过口头作文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检测。这种口头即席式作文,使得学生边说边想,边组织词汇边组织思路,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是检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较好方法。当然,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最终目标还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并不能偏废对听、读、写的培养,毕竟四者相辅相承,共同构成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以上我们从中学生口语能力薄弱的原因、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但最终对于教学来说,还是应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姓名:梁玉卿411403197101086019宋锦红411403197909116030单位:毛固堆镇第二初级中学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