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与评课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库恩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周卫研究员2007年11月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技术●核心领域●中介技术●教改研究的前沿●教师专业成长阶梯●实践反思的镜子●温家宝总理到黄城根●高效能教学小学听课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1、课堂是繁忙的场所,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事件不可预测且公开化,老师忙得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在做什么。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概念标签”——“多一双眼睛”)。3、教师很少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首先不是为了打分,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为了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客观的信息,以促进其反省。●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体认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恰当的回应。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方法,以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为制定学校改进计划提供依据,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学的本质:对话性实践●对话不是闲聊、辩论和协商。“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中国社科院滕守尧:对话理论)●师生与教材的对话:对文本展开多层面、多视角、个性化的对话,促成文本意义的生成,“构筑世界”。●师生与情境的对话:结合具体的情境对知识进行体验和探究,形成丰富而灵活的理解。●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在实践中反思,完善自己对社会、文化、他人和自身的体认,“构筑自身”。●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生是教学的交互主体,师生对话是生成课堂教学意义的源泉,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通过相互交谈、讨论、质疑、分享,把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显现”出来,“构筑伙伴”。●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从不同专业背景和经验出发,对教学进行切磋和研讨,“三人行必有吾师”。英国剑桥大学倡导的课堂教学观察什么是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教学事件(现场观察记录与观看分析录像带相结合)•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用课堂观察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绩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观察用来做什么?•评估哪些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哪些是低效的•重点关注课堂实际发生的过程•详细了解不同的学生分工进展的情况•详细收集信息/数据,评估和判断教学的效能•在校内和校际间对课堂教学绩效进行比较和改进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作业较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制定有效的计划,有清楚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向学生提出挑战并期盼学生取得最好成绩使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使所有学生学好有效利用时间,坚持用高标准约束行为有效利用助教和其它方面的支持有效利用作业扩展并巩固课堂知识促进机会均等获得新知识和新技巧,发展思维,加强理解力积极参与,学会应用,专注于学习,并学有成效发展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教师全面而有建设性的评估了学生的作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既满足个体发展,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评估学生在多大程度上知道自己作业完成情况,是如何改进的什么是有效的课后反馈?•放松但专业的氛围,提供讨论的机会;•清楚而准确的评估,提供有帮助的建议;•必须实事求是,公开评估优缺点,缺点不要太多;•着重行为,而不是个人(对事不对人);•执教教师和学校了解自己的表现,并积极努力改进;•执教老师乐于收到教学情况反馈,并在自我反思中尽快有所改进;•所有听课、评课教师都能从对话中获益,学到很多东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在关注什么?1.知识来源•课堂知识是来源于教师、学生、教材、生活?2.师生互动•强调教师提问的水平(填空式,思考式,封闭唯一、个性理解)•机会均等,个别差异•学生按兴趣,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是否上升到原理、本质的高度,不是就生活论生活(两杯液混合)3.结果反馈•既要动手参与(过程),又要理性动脑(关注结果)•关注解决问题能力(有台阶分析性思考,能力提升方式)现场指导循环的三个阶段●说课评课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备课说课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上课观课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设计反馈会议课堂观察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比较传统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设计●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和计划工作。这种教学设计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序可循起着积极作用。(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检查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①主要依据的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教师的经验;②教学设计侧重教,忽视学生学,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关注;③缺乏系统观。●基本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用系统方法整合了现代学习论、教学心理学和媒体技术,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加涅概括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环节:1.确定教学目标(学科、学期、单元、课)2.分析教学任务3.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和个性特征4.行为目标5.编制标准参照测验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与技术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9.修正与补救教学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学科能力表现的教学目标●全体学生初步了解史前生物的种类、生命周期,环境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相互依存,生物随时间而进化;(学科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张生物进化表,整理并呈现史前生物种群的分布时段及变化;(科学工具)●鼓励学生对史前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过程及变化,事件及原因,发现并提出问题,努力运用相关事实和证据作出恰当的解释;(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和辩论,让全班学生不同程度的体验、感悟生物进化的漫长进程,提高质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科学想象的能力。(科学交流)例:小学自然“史前生物”以往教学参考书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知道史前植物的概况;●初步知道史前动物的概况;●初步知道地球上生物的演变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二、研究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是有效的教师?①从观察入手,分析教师提问技巧水平司蒂文森(1912)发现:教师66%的问题是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性问题。弗洛伊德(1966)重复研究:教师77%提问的答案要求的是具体的事实。②问卷方法,要求各类对象写出优秀成熟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身上十个最重要的显著特征。赖安用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形式表述为:热情、理解——冷漠、无情有组织、有效率——散漫、草率有刺激、富于想象力——单调乏味、墨守成规*只是将教师心理特征与教学效果机械相连,而忽视了课堂实际过程。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⒈关注学生的学习,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心理学家主要观点加涅(Gagne.R.M)《学习的条件》(1965、1985)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沟主义思想,阐明了五类学习的性质,有效学习的条件及从四个方面分析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教学设计原理》(1974,1992)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教师应“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发现它。”奥苏贝尔(D.P.Aasubel)学习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⒉关注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关注课堂内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强调合作、交流与“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如何处理高水平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积极主动高参与度的关系?如何运用启发式进行讲授式教学?如何改进提问技巧?相互对话学生能学多少?如何使对话更有效?全班性提问值得吗?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英国朗曼公司出版一套有效教师丛书(1993,16本)《教学即沟通》,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⒊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高层次的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高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加涅按教学过程提出的系统的教学策略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课的目标3.激起对先前课的回忆4.呈现有区别性特征的刺激5.指导学习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性反馈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学习迁移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为所有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沃勒内1988)的原则:轻松舒适(光线、温度、空气、色彩、学习用具、教师布置);有益于教与学(明显区分的学习区、丰富的物质环境、易于指导与监控);有足够的学习材料(宽松、材料丰富、自己和私人空间)。●进而关注课堂气氛和课堂文化对每一个学生接纳、理解与尊重。建立一个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充满情趣和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性⒈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强调“刺激——反应”式的机械学习,但其思想很有价值:即使用教学技术延伸人的感觉器官,代替一部分人的功能(计算机教学)⒉美国加州大学的微格教学(上世纪60年代)针对某个教学片断,情境模拟,录象带复放,评议改进,培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能力,为控制条件下的练习和教学反馈提供了技术支持。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及其组合的视听教学(取代静听)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跨越时空,扩大受教育面,减少教学难度,便于及时反馈巩固,提高教学速度,扩大知识容量,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提供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但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技术运用不当反而会阻碍学习。Veal和Makinster建构了一个金字塔模型,PCK位于塔尖,是多方面整合的结果。PCK背景、评价、课程、学科性质、环境、教学法、社会文化、教学管理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通过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的有效性L.舒尔曼: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成为教师教育的重点早期强调教学内容知识近年关注一般教育学方法的有效性(课程、教学、作业评价等)现在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同为关键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①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④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