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091赣江流域规划修编简介主讲人:李明辉一、赣江流域概况二、流域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目流域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三、流域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四、流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目录四流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五、流域总体规划11/8/20092一、赣江流域概况赣江是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也是长江的大支流之一。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南昌八一桥以上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底50.12%。流域东部与抚河分界,东南部以武夷山脉与福建省分界南部连广东赣江省分界,南部连广东,西部接湖南,西北部与修河支流潦河分界,北部通鄱阳湖在湖口汇入长江。赣江主流发源于赣、闽两省交界处的石寮岽(石城县境),自东向西流经瑞金市、会昌、于都等县市至赣州市,其间接纳湘水、濂水、梅江、平江、桃江等支流,至赣州市与章水汇合后始称赣江河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与章水汇合后始称赣江。河流出赣州市后折向北,经万安、泰和、吉安县、吉安市、吉水、峡江、新干、樟树、丰城、南昌县至南昌市,其间有遂川江、蜀水、孤江、禾水、乌江、袁河、锦河等大支流汇入。赣江流域地形特征是四福建湖南省赣江赣江流域地形特征是四周边缘与主要支流之间多山,山间与河侧盆地发育,中部为丘陵与盆地的复合体,下游尾间则以冲积平原为主。流域内山地面积约占50%、丘陵约30%,平原约占20%。广东省建省省赣江流域图11/8/20093赣江干流自河源至吴城全长766km。赣州以上为上游河段,其中河源至湘水汇入口称绵江,湘水汇合口以下至章水汇合口河段称贡水。上游河段河长255km2,平均比降0.22~0.5‰;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约303km,平均比降0.15~0.28‰;新干至吴城为下游,河长208km,比降0.06~0.1‰。下游河段河道婉蜒于冲积平原中河宽般均超1000沿河两岸筑有堤防下游河段河道婉蜒于冲积平原中,河宽一般均超1000m,沿河两岸筑有堤防。南昌市以下进入尾闾地区,地势低洼,受本流域洪水及鄱阳湖高水位顶托的双重形响,洪涝灾害频发。赣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春夏之交多梅雨,秋冬季节降雨较少,春寒、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变化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8mm,平均气温约18℃,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550mm。赣江水量丰沛,平均年径流量687亿m3(外洲站),流域多年平均径流赣江水量丰沛,平均年径流量亿外洲站,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849mm。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巨大,连续四个月昀大径流量在发生均4~7月,其量约占年径流的58%~61%,昀小月值多出现在元月份,比重小于年值的3%。赣江干流主汛期大致在4~7月,各站年昀大洪水多发生在5、6两个月。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15~20天。外洲站实测昀大洪峰流量20400m3/s(1982年6月20日,洪水频率相当于P=5%)。赣江干流属少沙河流,但各支流含沙量差异较大,其中支流平江昀大,禾水、泸水昀小;干流含沙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减,据外洲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133k/3输沙量为906万t从分期统计结果看赣江中下游干流悬移质输沙量近0.133kg/m3,输沙量为906万t。从分期统计结果看,赣江中下游干流悬移质输沙量近期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赣江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07.8MW(包括10MW以下的河流,下同),占全省水力资源蕴藏量的52.7%,全流域0.5MW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电站432座,总装机3103MW,年电量111.8亿kw.h;经济可开发电站361座,总装机2460MW,年电量91.45亿kw.h;已(正)开发电站210座,总装机1110MW,年电量37.6亿kw.h。赣江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吉安、新余两市,赣州市为绝大部分,以及萍乡市所辖的莲花县、芦溪县,宜春市的袁州区、丰城、高安、樟树、万载、上高、宜丰、抚州市的乐安和南昌市属的南昌市区、新建、南昌县共7个设区市的47个县、市(区)。州市的乐安和南昌市属的南昌市区、新建、南昌县共7个设区市的47个县、市(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8%;2005年末,流域耕地面积1970.01万亩,其中水田1827.28万亩,有效耕地面积1227.31万亩。流域总人口2028.4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7%,其中城镇人口597.23万人。2005年,赣江流域生产总值2201.65亿元,工业总产值1560.37亿元,工业增加值437.31亿元;流域内农业总产值580.6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931.59万t,油料285871t,牲畜1262.21万头。11/8/20094二、流域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流域开发现状:建国五十多年来,赣江流域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流域内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至2005年全流域共建成各类蓄引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至2005年,全流域共建成各类蓄、引、提等水资源开发工程19.64万座(处),其中水库工程3735座,总库容103亿m3,兴利库容61.3亿m3,有效灌溉面积503万亩;山塘11.6万座,蓄水量8.4亿m3,有效灌溉面积106万亩;引水工程6.35万处,有效灌溉面积370万亩;固定排灌站10270处,11424台,装机233万KW;配套机电井2913眼,灌溉面积10万亩;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56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558万人。2005年当年各类工程总供水量1004亿3其中农业供水量914亿3工业供水量619亿3城量100.4亿m3,其中农业供水量91.4亿m3,工业供水量6.19亿m3,城镇生活供水量1.83亿m3,乡村生活供水量1.02亿m3。至2005年底,流域已建小水电站1303座,装机容量952.53MW,年发电量32.85×108kW·h。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江西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赣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687亿m3,人均3388m3,但由于年内和年际分布不均匀,多数径流量未得到有效利用,与有些地区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存在严重短缺现象形成明显反差。如1963、1978年出现全流域性的特大旱灾和近期2003年、2004年、2007年大旱灾,均造成全流域大面积的农田受灾。2003年旱灾造成流域内349万亩晚稻无法下种,水田受灾面积受灾。00年旱灾造成流域内万亩晚稻无法下种,水田受灾面积724万亩,粮食减产230万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2005年现状农田灌溉保证率为50~70%,灌溉水利用率为0.40~0.50,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均明显偏低;因干旱,造成干流水位偏低,致使沿江各城市水厂取水困难,已明显影响到了城镇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但目前赣江上游仍未兴建具有相当规模调节性能的蓄水工程,对赣江中下游水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形成了制约。赣江流域中下游属低丘平原区又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经常遭赣江流域中下游属低丘平原区,又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经常遭受洪水威胁。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有防洪能力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部分城市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防洪保护体系,部分城区已建防洪工程普遍存在标准低、设施老化、基础差等现象,甚至部分城区缺乏防洪设施。在已建堤防工程中,也普遍存在堤身断面小、质量差、标准低等问题。11/8/20095在原赣江流域规划的梯级中,部分水库的淹没损失大,如峡山水利枢纽高坝方案,其赣江干流的龙头地位及其巨大的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是任何其它方案都代替不了的,但淹没损失很大,对该方案的实施受到很大的制约;万安水库是赣江干流已建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设置防洪库容106亿3承担为已建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设置防洪库容10.6亿m3,承担为中下游防洪任务,但因库区淹没问题未解决,目前水库按初期运行水位96m运行,影响了其综合效益的发挥。一些早期兴建的水库、陂坝、泵站、水闸等水源与排灌设施,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设计标准低、水库大坝坝基渗漏严重、建筑物裂缝漏水、溢洪道冲损严重等问题,致使该类工程难以发挥设计效益。程难以发挥设计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水生态问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目前,部分河段水体污染加重,天然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等。三、流域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维护健康河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为重点,全面规为核心理念,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构建防灾减灾、供水安全、水资源综合利用措施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3)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4)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发展、合理分工、分期合理开发的原则。(4)坚持统规划、全面发展、合理分工、分期实施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发展的原则。(6)坚持新建工程与已建工程配套挖潜、加固改造并重的原则。(7)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11/8/20096四、流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环境良好,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主要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使主要城镇和万亩以上圩区的防洪能力达到《防洪标准》规定的要求;基本避免山洪灾害引发的群死群伤事件。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保障生活、生态用水,基本保障生产用水,合理有序开发河流水能资源。建立维护生态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问题基本得保障体系,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进步提高,水污染问题基本得到遏制。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初步实现区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主要任务:在原《赣江流域规划报告》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理念,深入研究流域自然规律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统筹协调流域内各地区和各涉水部门的利益和矛盾,制定流域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方案,对流域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水力发电等进行全面规划,提出相应的实施程序和保障措施。工作的重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结合我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析研究其对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防治水害的需求,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合理确定不同河段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科学确定规划目标;统筹协调兴利与除保护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科学确定规划目标;统筹协调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等关系,统筹协调供水、灌溉、水力发电、航运、跨流域调水等涉水部门利益和矛盾。11/8/20097五、流域总体规划根据流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赣江流域开发治理的任务为防洪、灌溉、供水、治涝、水土保持、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航运、水力发电等。赣江流域治理开发总体构架应密切围绕防洪灌溉供水水赣江流域治理开发总体构架应密切围绕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航运、发电等目标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为:除险加固与兴建水源工程,提高径流调节能力;续建配套灌区工程、建设新灌区,扩大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率和灌溉保证率;加强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以受洪水威胁的沿江城镇和成片低洼农田和村庄为防洪重点,赣江上游采用以堤防为主,结合河道整治的防洪治理方案;赣江中下游采用以圩堤为基础,结合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完善各防护对象的防洪保护圈,使其形成完整、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