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应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析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应对作者:周黎泷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0期现今,改革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伴随改革而来的社会矛盾也更加凸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交融,带来了各种思想潮流的碰撞,其中以历史虚无主义的对大众的影响最为突出,这种思想潮流通过网络传播给大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指出,要始终对历史虚无主义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作为共产党员,要坚定政治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决不能向历史虚无主义倾斜。”一、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征新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并且对所有的媒介资源进行了整合,新媒体时代的技术手段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迅速,能够承载指数级的数据量的传播,更能满足当前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同时也使大众在海量信息面前具有主动权。在这种信息传播的环境下,不仅历史学者能够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大众同样也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同时对于历史信息的交流和谈论也有了更多的渠道和空间。单独针对历史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可以发现历史信息的传播除了一般信息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拥有其他的特点。在网络媒体中,信息审核力度相对不严,这便给历史虚无主义带来了传播的机会,并且传播形式多样。通过新媒体甚至是自媒体,真实地历史信息很容易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和形式被重新解读或者是解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行驳斥和颠覆。通过视频传播,很多展现历史黑暗面的视频资料被翻底重现,并加以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受到了大量转载和评论,或者了大众的关注。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通过网络媒介,借助一些历史资料试图对党、对社会主义进行攻击,对党的历史进行玷污,试图影响大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历史观。二、如何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针对当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产生的恶劣影响,在政府层面怎样才能利用自身的公信力以及在大众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力,使大众不会被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所影响,让广大人民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面具是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1、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从理论内核上看,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就是背离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观,是对客观的社会发展方向和历史演变的背离,倡导历史选择论和相对论,它强调的是要用一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来看待历史的发展,历史人物。通过非常主观的意识来评判客观历史,对真正的历史事实进行曲解,从而得到与正确历史观相反的理论。因此说,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思想理念。龙源期刊网所谓历史观,就是历史研究者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演变发展的较为统一的观点形成的理论。西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相对立,试图通过历史虚无主义的宣扬来动摇人民群众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继续挖掘,造成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逐渐撼动,造成政治信仰的丢失。从对象上来看,历史观主要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缺少清晰的历史观,会让人对客观历史无法形成在一种鲜明、清晰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看待也不客观,对历史评价缺乏公允的准绳。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正是假借人性观念,为反面历史人物辩解,甚至试图对对国家建设具有不朽功勋的历史人物进行诋毁。历史观对于普通民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归属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国家现行的政策、制度、文化等的理念统一息息相关。在我党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始终是我党的理论基础和根基。正是有正确历史观的指导,我国才打败侵略者,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正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我国结合自身国情选择了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线。2、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跟踪研究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研究不仅属于历史学科范畴,同样还关乎众多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相关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要重视跟踪研究。通过跟踪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哪些新的理论和观点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衍生,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历史虚无主义的变化和发展,更好地洞察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发展的核心成因和发展规律,从而能在本质上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广大群众认清历史虚无主义,为遏制其发展蔓延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在人民群众中扎根,使人民群众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唯物史观来看待事物,自觉抵制和远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思潮。3、加强国家文化实力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作用日益凸显。要想打败历史虚无主义,国家软实力是最为关键的有力武器,能顾有效地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上的扩散,避免挖掘我国的政治根本,有效打破西方国家试图和平演变我国政治制度的企图。因此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国家软實力增强的基本手段,要站在国家层面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统筹部署,并且建立配套的制度体系,从而完善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要以我国的经济制度优势作为有力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有效作用,加快我国文化产品输出,打造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和价值的产品,向世界输送我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品牌。要兼容并济,包容发展,在善于在吸收和融合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加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从而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来抵抗错误文化意识的侵入。作者简介:周黎泷(1986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西安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龙源期刊网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