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南京大学出版社上篇:稳定。秩序论(共识),功能论(均衡),交换论(等价),互动论(沟通)。共同关注社会稳定,是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一致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出现的一种状况。下篇:变迁。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第一章秩序论(范式)自学与考试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秩序论的历史渊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掌握社会秩序、社会整合、国际社会秩序各自的含义,以及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明了秩序论的理论精髓与理论构造,全面地认识这种代表性理论的本质。孔德:社会秩序的原则社会现象具有自然的合乎规律的性质,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那些社会现象之间经常的、重复出现的联系,即种种规律。承认社会结构的超个人性、过程的规律性、可认识性。社会表面下的结构在社会相对纷繁复杂的表面下面,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或秩序,在西方古代或近代学者那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霍布斯则以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维科认为社会历史是各种冲突与混乱的个人行动联结起来而形成统一体的过程。孟德斯鸠从同社会结构的关系的角度,探讨法典和惯例,他认为社会结构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社会是许多因素平衡的产物。亚当.斯密则认为社会是一种等级结构。孔德则强调社会结构的规律性,即承认社会结构的超个人性、过程的规律性与可认识性。整体性方法论(来自生物学):▲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存在状况,类似解剖学中的组织。(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变迁过程,类似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进步)社会学的自然主义传统主要来源于物理学,整体性方法论公设则主要来源于生物学。孔德将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两部分,以类比生物学中的生物存在状态和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孔德最基本的一个观点: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标。其整体性方法论公设有以下要点:(1)社会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个整体。(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即社会有机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与要素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3)社会学要从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入手展开研究。社会有机体比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现象来说,在更大程度上能通过直接研究来认识。(4)人类历史也是一个整体。只有研究社会整体的本身才能理解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只有研究历史的全部变化才能理解某个时期的历史变化。孔德把人类现实的统一性与历史的统一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学独特思维方式的一个精髓。社会秩序的原则:霍布斯提出社会为什么有秩序?怎样才能使社会有秩序?这就是霍布斯难题。孔德也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寻求走出混乱而建立秩序的途径,孔德关于社会秩序的原则,有如下六个方面:1、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主张社会学科学化,实证方法是其途径。社会学科学研究的任务不是探讨形而上或神学等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问题,而是寻求有关社会诸现象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之自然法则的实证知识。从方法论角度看,这种实证主义只承认科学的或自然主义的世界观。从社会观的角度看,它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的策略。孔德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探索是为了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稳定与社会重建的学科。2、扩大博爱倾向。推崇爱与情感,试图在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家庭孕育和发展人类的博爱倾向。3、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只有当全部指导思想为一个集体的全部成员采纳,透过共同信仰形成一个协调一2致的整体时,社会才会有真正的统一性。他对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感到恐惧,像传统主义思想家们一样呼吁重新建立一个道德的社会。只有通过适当调整组织和群体的关系,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秩序存在于经过精心调整的平衡之中。4、实行社会分工与合作。分工→相互依赖→合作→新的社会联系→稳定秩序弊端:将人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某个特定范围。私利脱离公利。社会情感限制在少数同行人之中,而和其他阶层的人疏远。5、增强政府权威与调节。五点政治性的解决方案:(1)建立“开明政府”,命令与服从神圣化。政治上的隶属关系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或缺的。(2)政府对社会实施普遍调节,确保高度一致性。(3)扩大政府管理的范围和权力。(4)确立复合性政治权威(所有的政治权力都必须要有物质基础、思想指导、道德制裁和社会控制)。6、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社会改造”。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支配地位,掌握集中的资本,行使不可缺少的经济权威和社会权威。使私有制成为由某些人行使社会职能的一种制度的组织者。社会学四大法则:孔德在《实证政治体系》第三卷提出了社会学四大法则。概念先后承继的法则。静学部分:人类受制于外部世界,主观受制于客观。动态面:思想进化的“三阶段律”,神学-虚构阶段,形而上学-抽象阶段,科学-实证阶段。科学概念的分类法则。主观面,概念。客观面,存在。客观的(物理的)法则规制了物理的或外在世界的现象,思想和道德的法则规制了人间社会秩序,前者又规制后两者。活动进化的法则。一二法则,思想进化论。三,社会进化论。情感进化的法则。社会学的实证方法:社会学产生前的“社会物理学”。是一种以物理学观点观察社会的理论。认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按照固有规律发生作用与发展变化,社会同样;自然界是各种物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社会也是由个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系统。社会物理学的任务在于用关于物理规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它把人的个体看作一种社会原子,社会的组织和制度看作物理机制;把社会现象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互相联系的和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有机体的细胞和器官运动那样。实证社会学的自然主义方法论原则的主要观点是:1。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是片段的一部分。2。社会学知识体系应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来建构,并吸收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观点。3。社会学具有工具作用。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历史。迪尔凯姆:社会整合的机制:杜尔克姆生平:杜尔克姆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88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96年晋升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同年创办了《社会学年鉴》。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1,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团结类型。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产生的机械团结,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的基础上。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各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某种专门的职能,这种社会中出现的新的团结类型即有机团结。2,竞争导致现代社会分工的成长。每个人不再与全体竞争,只与同伴竞争,每个人各居其位扮演其角色表现其功能,以特有的方式贡献于社会全体成员,并使自身能够生存。3,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他把集体意识界定为一般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与情感的总和,但又独立于个人,按照自身的法则演变。机械团结的社会,强烈的集体意识为基础。有机团结社会,更有弹性。34,法律是保障社会团结的力量。压抑性法律,惩罚。恢复性法律,依据正义重建事物应有的状态,维护社会中各种专门化了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互相信赖,恢复秩序,安排合作(行政法、宪法)。5、消除社会团结的威胁。为了整个社会层次上的整合,冲突各方应该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一致意见,遵循冲突各方共有的基本价值或控制冲突的规则。社会动乱的诊断(失范)1,失范的原因是什么?个人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够协调,社会规范与道德秩序不够健全。个人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缺乏均等机会争取社会地位,缺乏正常工作的积极性。(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工业化的解放作用,人本身的发展)。(2)现代社会不能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要人们正确对待社会等级差别,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把已有的社会等级看成是公正的。(3)社会骤变会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旧的标准被打破,新的标准又不能立即确立,只要失控的社会动力没有达到新的平衡,这段时间各种价值观都无一定,规则标准也无从谈起。2,如何解决或防止失范与社会动乱?一,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即“道德化”。这是杜尔克姆认为的最重要的措施。(1),依靠社会权威,制定各个阶段欲望与目标的上下界限。(2),培养普遍的道德意识,使人们尊重与自愿接受社会确定的界限。(“要是社会秩序稳固,必须使群众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知足……无权奢求……必须有一个群众拥戴的、令行禁止的权威。”)二,控制经济活动,即“组织化”。需要集体生活较完善、较理智的组织,依靠其将个人整合于社会架构与社会群体之间;改善劳动分工,使个人承担的社会职能之间建立起协调融洽的关系;社会的划分应建立在个人能力的优势的基础上。三,创造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团体。避免国家集权与个人分散、无力的状况,使社会更富有机性。3,什么是社会主义?“任何试图将全部或部分经济条件与社会之控制、意识中心加以结合的学说,即称之为社会主义。”它的重点是对社会重新分配的一种期望,扭转工业设施在整个有机体中所处的位置,把它从自动运转的蒙昧状态中带向光明,带向意识控制之中。杜尔克姆的社会主义,是对个人主义哲学与自由放任经济学的反抗,它不同于共产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第一,不赞成暴力。第二,肯定私有制。第三,反对把改善劳工阶级的命运作为社会主义的宗旨。他对于改善劳工阶级的命运持消极态度,认为贫困免疫力有一定道理,是对欲望的一种限制,贫穷实际上培养自我抑制的最佳教练。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一,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团体现象,诸如政治团体、宗教、政党等社会的、综合的现象,才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对象。二,将社会现象看作客观事物。社会现象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力或者通过个人来直接实现,或者在强制个人时由个人的反抗间接实现,或者通过群体内的传播力实现。(1)在科学研究中排除成见(2)根据社会现象的外部共同特征进行定义。(3)客观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三,把社会现象区分为规则现象(常态)与不规则现象(病态)。四,确定社会类型。只有在社会类型既定的情况下,才能确定第三点。(1)根据社会组合的程度划分。(2)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及其整体的凝聚程度划分。五,先寻找事物的原因后考察它的功能。六,通过社会去解释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远远超出个人之外,具有一种强制的权威,强制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4七,通过比较确定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阿隆:国际社会的秩序雷蒙.阿隆生平:雷蒙.阿隆是法国巴黎大学教授,也是著名的社会评论家,其主要社会学著作是《社会学主要思潮》,他擅长社会学经验分析,其它著述也很丰富,有《知识分子的鸦片》、《阿尔及利亚悲剧》、《国际和平与战争》、《找不到的革命》、《回忆录──政治沉思五十年》等。国际社会关系阿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国际关系进行了界定:一,国际社会关系联系着其他社会现象。二,国际关系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要素,即是各国诉诸自身武力的合法、合理性。当代国际社会受到下列四个主题的影响:(1),从个人主义到群众时代。(2),从民族主义到国际主义。(3),从各国行动安全到国际安全。(4),从希望到怀疑。阿隆认为联合国还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秩序的现实需要,另外,恐怖均衡的核武事实上也不能起到真正的、强有力的均衡,因而,我们仍有强烈地建立一种国际秩序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反社会”特征1、武力冲突。表现为:一、和平与战争共生。二、核子武器在战争中是有局限性的。三、核子武器限制冷战。四、核子武力还影响到国际政治理论。2.国家的武力冲突动机。一是权力。二是光荣。三是理念。3.地方主义。表现为:一、发展差距的加大,造成了国际上新的分裂根源。二、第三世界崛起使国际秩序失去平衡。三、世界外交创造了民族主义。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特征国际社会的秩序是反政府的,因为它放弃了集体武力、精神以及法律的最高权威。国际社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从来不属于一个政府。1.寻求合法手段。表现为:一、国际道德。二、国际现实主义。三、对外政治行为。2.追求世界和平。表现为:一、国际法的不足与缺陷。二、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机构。三、意识形